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八年級活動 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

由 心情隨筆記錄 發表于 攝影2021-09-14
簡介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主要在“變化統一、比例、對稱、均衡、節奏與韻律”六個方面引領學生進行討論與研究

構圖時最基本的形式美有哪幾種

活動二 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

教學設計(一)

設計思路

本課屬於“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單元中的“討論與研究”、“評價與總結”兩個活動的綜合內容。根據教材中的這兩個活動內容,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主要從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和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兩方面進行了拓展與變化。為了能使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與前一活動課保持連貫性,“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在本課學習中是前一活動課知識點的延續,重點學習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主要在“變化統一、比例、對稱、均衡、節奏與韻律”六個方面引領學生進行討論與研究。

教學目標

1。透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和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

2。透過對繪畫作品的賞析,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形式美法則評析繪畫作品。

3。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體驗與感悟繪畫作品交流語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

教學重點

繪畫作品中形式美的規律認識與運用。

教學難點

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描述與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繪畫的語言,瞭解了不同的風格的繪畫作品。瞭解了自達·芬奇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傳統的寫實主義畫法,藝術家 “透過研究光線揭示形式的方式,透過發展並運用直線透視法來獲得景深幻覺的規則,透過研究人體解剖,藝術家給他們的作品注入了一種全新的現實主義感。”他們的藝術作品弘揚了“人文主義”,在繪畫的總體風格上,姿勢華麗、典雅、宏偉、和諧,寫實技術嫻熟,形成了我們稱之為“古典主義”的畫風。區別與古典畫風的印象派畫家們,用光與色描繪自然和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們擅長表現陽光和色彩。他們對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現,畫家運用分色技術,將色彩合理組合,使畫面變得明快絢麗。印象派畫家不再因襲傳統的畫法,他們的作品則替我們詮釋了光色的功用。在色彩的表現裡,印象派畫家完美地表現了一種抒情風格,他們很好地運用了繪畫語言,給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們將繼續探討繪畫作品中的藝術語言及其表現形式。

穩定情緒,進入學習狀態。

引入新課。

二、新授

三、作品欣賞

四、小結

1。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

作品分析:

(1)在表現方法上屬於哪一類?

(2)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語言?

(3)不同的語言表現形式分別帶給了你什麼樣的感受?

《抱白貂的婦女》達芬奇

《戴帽子的婦人》馬蒂斯

《肖像》 米羅

2。繪畫作品中的組織形式

(1)放音樂片段:感受單個音符只有按照不同的旋律和節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段美妙的樂曲。

(2)什麼是形式美?

美的一種範疇。既指客觀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觀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結構形式。

(3)形式美法則:如比例、均衡、對稱、對比、節奏、和諧、多樣統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樣統一。

比例:造型各部分間的尺寸關係。

部分與整體之間,整體的縱向與橫向之間等都存在著尺寸數量間的變化,適度的變化可以產生美感,例如“黃金比例”就是比較典型的。

作品分析:德拉克羅瓦的《自由領導人民》

提問:作品中運用了哪些藝術語言?

為了突出“自由”這一主題畫家是怎樣來安排畫中人物的?

對稱:一個軸線兩側的形狀以等量、

等形、等距、反向的條件相互對應

而存在的方式。

作品分析:賽尚的《玩牌者》

提問: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麼特點?畫家為什麼要這樣來安排人物?

均衡:在視覺上的形、量、色或力

的平衡感。

有兩種平衡形式:對稱平衡與不對稱平衡。對稱與均衡是互為聯絡的兩個方面,對稱能產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著對稱的因素在內。

作品分析:潘天壽的《松枝荔枝》

提問:松枝與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對比?這一對比是否使畫面達到了平衡?

節奏:在繪畫中,運用形、色、

線等反覆對比呼應。

作品分析: 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聽音樂感受爵士樂的節奏,分析作品中的節奏元素。

韻律:是指動勢或氣韻的有秩序的

反覆,在和諧、統一中包含著更富

變化的反覆。

在造型藝術中,韻律有多方面的表現,各種構成因素有規律的變化,有節奏的遞增或遞減,相互之間的反覆與呼應,都能夠產生韻律。有起伏變化、連續變化、漸次變化、分割變化的韻律,韻律是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產生的。

作品分析: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

提問:分析作品中線條的變化的規律。

變化統一: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多樣變化,和諧統一。

“變化”體現了多樣,“統一”體現了各個事物的共性或整體聯絡。“變化統一”是形式美法則的高階形式,也叫和諧。這一法則包含了對稱、均衡、對比、比例、節奏、韻律等因素,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提問:分析作品中的語言元素,找一找畫面安排上的特點?

利用形式美法則對繪畫作品中的藝術語言進行賞析。

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地發現,及時地總結才能更好地把它運用於我們的生活。

欣賞、分析作品。

聽音樂,談感受。

以組為單位討論分析作品在畫面形式安排上的特點。

《自由領導人民》以典型的金字塔式構圖為主,代表自由的女神和一些重要的人物被安排在橫豎黃金分割線的位置,起到了穩定畫面,突出主題的作用。

在《玩牌者》中相對而坐的兩個側面形象,一左一右將畫面佔滿。一隻酒瓶置於桌子中間,一束高光強化了其圓柱形的體積感。這酒瓶正好是整幅畫的中軸線,把全畫分成對稱的兩個部分,從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兩個對手的面對面的角逐。兩個人物手臂的形狀從酒瓶向兩邊延展,形成一個“w”形,並分別與兩個垂直的身軀相連。這一對稱的構圖看起來是那樣的穩定、單純和樸素。

由於松枝和荔枝在位置、大小、疏密、輕重等方面對比明顯,所以能比較清楚地體現形和量的平衡。

《百老匯的爵士樂》這幅作品是由小小的長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組成,以明亮的黃色為主,並與紅、藍間雜在一起形成繽紛的畫面,營造出節奏變換和頻率震動。

《神奈川衝浪》中的波狀線與曲線所構成的衝浪形象,就充滿強烈的韻律感。

《最後的晚餐》中,十二個門徒的姿態和表情均不相同,極富變化,然而畫家把他們三人一組地分置於耶穌兩邊,使處於明亮背景前的耶穌對統一畫面發揮統攝作用,室內建築的透視線又進一步加強了他的中心地位和形式上整體統一的視覺效果。

賞析作品,進一步體驗繪畫作品的形式美。

複習上節課中的相關藝術語言的知識。

透過同一題材的作品比較分析,認識和理解不同的藝術語言各自具有的特殊表現意圖和表達方式。

匯入繪畫語言的有機組合。

瞭解單獨的造型要素只有經過合乎規律的組合,才能構成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

透過對具體作品的賞析,幫助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發現繪畫作品的形式美規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設計(二)

設計思路

本課屬於“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單元中的“討論與研究”、“評價與總結”兩個活動的綜合內容。根據教材中的這兩個活動內容,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主要以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在“變化統一、比例、對稱、均衡、節奏與韻律”六個方面進行討論與研究。

教學目標

1。透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透過對繪畫作品的賞析,能夠正確地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評析繪畫作品。

3。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與感受繪畫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

教學重點

繪畫作品中形式美規律的認識與運用。

教學難點

運用藝術美與形式美的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描述與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匯入

二、新授

三、總結

說明辯論的主題以及辯論的方法。

出示作品,提出問題。

針對所出示的作品,引導學生展開辯論。

根據學生辯論的結果得出結論,引出形式美的法則。

對課堂辯論中各組的發言及學習的成果進行總結。

分好辯論組,推舉主辯同學。

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

正反方發言。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可根據需要加入適當的音訊與影片,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重點,並可更好地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