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教育心理學——第二章:心理發展與教育(上)

由 教育學考研君 發表于 攝影2021-11-25
簡介對教學的影響應用啟示(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都是建構主義的重要思想淵源,一個是認知層面,一個是社會層面(2)學習者是自主積極的學徒式學習者(3)學生的學習是受背景影響的(4)教學要符合兒童年齡特徵,以兒

傾向因素是怎樣形成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1。概念:認識是個體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言語和注等心理活動,認知發展是指兒童在心理上的表徵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發展。

2。一般規律:

(1)認知活動從簡單、具體向複雜、抽象發展

(2)認知活動從無意識向有意識發展

(3)認知活動從籠統向分化發展

3。代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二)人格發展理論與教育

1。概念:體現在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情緒、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等方面

2。一般規律:連續性與階段性並存;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共同性和差異性

3。代表: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三)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1。認知發展觀/建構主義發展觀

(1)實質: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有機體內部的積極建構過程

(2)四個概念:【1】圖式:有機體對環境進行適應的認知結構。【2】同化:個體利用已有的圖式把新的刺激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學生需要以原有認識經驗為基礎同化新知識。【3】順應:兒童改變已有的圖式或形成新圖式來適應新刺激的認知過程,透過順應個體的認知能力達到新水平。【4】平衡: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均衡

2。發展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1】透過探索感知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來獲得動作經驗和知覺體驗。【2】客體永恆性(9—12月)。【3】不能用語言和抽象符號來命名事物,只能用表象來記憶東西,手的抓握和嘴的吮吸是探索周圍世界的主要手段

(2)前運算階段(2—7歲)

【1】開始用語言和抽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2】自我中心主義:泛靈論,集體的獨白。【3】思維的不可逆、刻板性 、集中化。【4】尚未獲得物體守恆概念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1】思維去集中化。【2】思維具有可逆性,可進行群集運算。【3】獲得物質守恆。【4】還不具備抽象思維,思維仍需要具體事物和外界的支援

(4)形式運算階段/抽象運算階段(11—16歲)

【1】具有了抽象思維,思維脫離了具體事物和環境的支援。【2】可脫離語言符號文字進行加工運算。【3】能進行假設——演繹思維、系統思維、命題間邏輯能力、假設性思考能力。【4】認知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每個人的心理發展都存在這四個階段,各有特徵;依次發生,不能超越不能逆轉,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前一個階段是後一個階段的基礎,前後聯絡。

3。影響因素

(1)成熟:只機體的成長,影響發展,為認知發展提供生理基礎

(2)練習與習得經驗:指個體對物體施加動作過程中的練習和習得的經驗,包括物理經驗和邏輯數學經驗

(3)社會性經驗: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社會文化的傳遞,主要涉及教育、學習和語言等方面

(4)平衡化:是動態的認識過程,具有自我調節作用,是心理發展的決定因素,體現了 主觀能動性並集中體現了構建主義的思想

4。對教育的影響/應用/啟示

(1)教育和教學要適應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發展,要按兒童思維方式實施

(2)要按兒童認知發展順序設計課程和教學情境,不主張過難或過易

(3)強調個體差異,針對個別差異進行個別化教學

(4)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主動性和主體性的體現,應保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

(5)是構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重要思想淵源

(四)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1)兩種心理機能:

【1】低階心理機能:動物進化結果,個體早期以直接方式與外界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特徵,如:知覺加工或自動化過程

【2】高階心理機能:人的本質,區分人和動物餓標準,實質是以心理工具為中介,即語言、符號系統,受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是在勞動過程中和實踐過程中產生的

(2)兩種工具理論:物質工具,精神工具(語言、符號)

2。內化論

(1)含義

個體的發展過程在適應環境中所形成的心理結構,是外部實際動作向內部心智動作的轉化或將環境中吸收的知識轉化成心理結構的過程

(2)過程

【1】是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轉化的過渡形式。【2】是由言語的交際功能向言語的自我調節功能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3】這種自我中心言語並不是兒童毫不成熟的表現,而是其認知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本質),隨著兒童的成熟自言自語逐漸轉變成為默不出聲的言語。【4】強調的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中,符號、語言、標誌等的工具作用

(3)階段/步驟

【1】喃喃自語。【2】耳語。【3】口唇動作。【4】內部言語和思維。【5】完成內化過程。

3。心理發展觀

(1)含義

個體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在環境的影響下,低階心理機能逐漸向高階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

(2)表現

【1】隨機機能的不斷髮展、隨意性指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有意性,即隨我心意。【2】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3】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係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中介的心理結構。【4】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3)特點

【1】心理發展起源於文化歷史發展,受社會規律的制約。【2】它的工具包括語言、符號、系統等。【3】高階心理機能是外部活動不斷內化

4。最近發展區

(1)含義

實際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實際的發展水平指學生現有的身心成熟程度,以獨立解決問題的程度來確定;潛在的發展水平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能夠獲得的新程度,以獨立解決問題的程度來確定;潛在的發展水平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能夠獲得的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最近發展區是兒童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的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距。

(2)特點

第一,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可能。第二,揭示教育可影響兒童發展

(3)與教育的關係/作用/啟示

在進行教學時,必須注意到兒童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一種是在他人的啟發和幫助下達到的發展水平,即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主張“教學應走到發展前面”,教學可以帶動發展,促進發展。它有兩層含義:

第一,教學在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它決定著兒童發展的內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動。第二,教學創造最近發展區:教學要適應學生的現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發揮教學對發展的主導作用,走到教學的前面,從而實現兒童的跨越式發展

(4)符合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應用:支架式教學

為了實現學生的跨越式發展,維果茨基主張教師採用“支架式教學”。支架式教學即在學生試圖解決超出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給予指導,幫助其順利透過最近發展區,使學生最終能獨立完成任務。

5。對教學的影響/應用/啟示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都是建構主義的重要思想淵源,一個是認知層面,一個是社會層面

(2)學習者是自主積極的學徒式學習者

(3)學生的學習是受背景影響的

(4)教學要符合兒童年齡特徵,以兒童一定的成熟為基礎

(5)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要進行支架性教學:即強調成人的指導,尤其是教師

(6)教學是個相互作用的動力系統,可進行互動式教學(老師、學生互換角色)、合作式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

(五)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1。對發展的看法

(1)認為人格發展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不僅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心理、社會等因素的影響;

(2)人的發展根據不同的危機和衝突可以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獨立特徵,且依次發生、前後聯絡,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前一個階段是後一個階段的基礎,不能超越不能逆轉

(3)發展是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衝突;後一階段的發展任務的完成依賴於早期衝突的解決;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個體均面臨一個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早期階段中問題的不良解決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會在後期的階段中得到修正,但都往往會對個體一生的發展造成間接而深遠的影響。

2。發展階段

教育心理學——第二章:心理發展與教育(上)

3。

評價

(1)優點

第一,注重社會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第二,全面考察各方面關係,不只在意識心理發展的某一方面;第三,涉及人的一生、不只研究某一年齡階段。

(2)缺點

第一,受弗洛伊德影響,過分強調本能,相對忽視人的意識、理智等高階心理過程,在發展中的作用的傾向;第二,階段的劃分及每階段的主要矛盾的合理性存在爭議。

4。應用/啟示

(1)教育要學會識別人的不同階段,然後針對不同階段進行教育,採取恰當措施,因勢利導。適當的教育可培養學生解決發展危機的能力,促進個體發展;不適當的教育則導致危機發生,阻礙個體發展。

(2)對於小學生

第一,要幫助學生去適應勤奮感和自卑感;第二,老師應該意識到學生都是在努力的保持著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第三,老師的消極評價會導致學生失去最初對成功的期望。

(3)對於中學生

第一,要幫助學生去適應角色同一對角色混亂的危機;第二,不應把他們當作孩子看待;第三,不應在其他同伴面前批評青少年,應客觀的對其評價第四,我們要給予明確的指示,讓他們獨立完成任務。

(六)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背景

(1)科爾伯格運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研究不同國家不同人群的統合的道德發展階段特徵,推斷兒童的道德發展水平,最典型的是“海因茨偷藥”

(2)針對不同年齡兒童道德判斷的思維結構,提出了道德發展的階段的模式

(3)發展的階段是依次發生前後聯絡的,每個階段都有獨立特徵,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基礎,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不能超越不能逆轉

2。發展階段

教育心理學——第二章:心理發展與教育(上)

3。

評價

(1)優點

第一,體現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漸進的轉化過程;第二,道德教育應符合適應兒童的心理發展。

(2)缺點

第一,強調道德認知而忽視道德實踐,缺乏操作性;第二,不同文化背景很難提出一個統一的劃分標準;第三,進行研究時取樣均為男性而沒有女性,其結果沒有考慮到性別因素。

4。應用/啟示

(1)應首先了解兒童的道德發展水平,只有這樣,道德教育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失效性

(2)兒童道德發展的順序是一定的,是不可點到的,這與兒童發展思維有關,但具體到每個人,時間有早有遲,這與文化背景和交往等有關

(3)要促進兒童道德發展,必須讓他不斷的接觸道德環境和道德兩難問題,以便開展和討論道德推理練習,進而提高兒童的道德敏感度和道德推理能力

教育心理學——第二章:心理發展與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