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由 法制網新播報 發表于 攝影2022-12-05
簡介王翬夏山高隱軸(清)(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北京什剎海冰窖中排列整齊的冰塊(清) 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冰鑑(戰國)中國國家博物館《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消夏賞蝶》軸 (清)故宮博物院□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實習生 陸雁彬《浮山縣誌》載:

夏天一共有幾天

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王翬夏山高隱軸(清)(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

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北京什剎海冰窖中排列整齊的冰塊(清) 中國國家博物館

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青銅冰鑑(戰國)中國國家博物館

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消夏賞蝶》軸 (清)故宮博物院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實習生 陸雁彬

《浮山縣誌》載:“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

《續天津縣誌》載:“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

沒有電扇空調,更穿長袖長褲,在這樣的場景下,你猜想古代夏天或許不熱,但實際並不比現在涼快多少。乾隆八年甚至出現極端高溫天氣,有氣象學家分析當時的氣溫達到40℃以上。

古人如何對抗“三伏炎蒸暑氣饒”的夏天?往期《文博藝覽》講到“古代的冰箱”鑑缶、“從頭涼起”的瓷枕,本期便聊聊從古至今繞不開的消暑神器——冰。

採冰

十二月鑿冰,留至夏用

“冬天刨冰儲存,夏天開窖利用。”

追過古裝劇的你,每每遇到劇中描繪夏天搬運冰塊的鏡頭,或許納悶,古代尚未掌握大型製冷造冰技術,冰塊從何而來,又如何儲存?

其實在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冬季儲藏冰塊供夏季使用的習慣。最早關於藏冰的記載出現在《周禮》,“冬季取冰,藏之凌陰,為消暑之用。”凌陰就是冰窖,有專門管理冰的人員,稱為“凌人”。“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可以看出早在先秦,古人就會在最冷的十二月裡鑿冰,留至夏用。

人類掌握造冰的技術要到19世紀中葉以後,所以古人存冰都是天然冰,北京的北海、濟南的大明湖皆為重要的取冰處。

待到寒冬時節湖面結冰,“採冰的差役在冰面上將冰打成方塊,然後拉著方形冰塊在冰上滑行,將冰運到窖內”,並常在冰面上蓋上厚厚的稻草保溫。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中軸線文化遊典 建築——鴻圖永駐》一書中提到,“據《大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記載,‘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可知每座冰窖藏冰的數量為5000塊,而每塊冰的尺寸約為0。5米見方,該尺寸的冰塊不易融化。”

有資格在大熱天使用冰塊降溫的,多為皇親貴胄,當然酷暑之時,官府也會給下屬分發冰塊降溫避暑,這就是古代的“頒冰”和“賜冰”制度。

“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白少傅詩名動於閭閻,每需冰雪,論筐取之,不復償價,日日如是。”(馮贄《雲仙雜記》卷六)

時為翰林學士的詩魔白居易,因寫得一手好詩,而獲“粉絲”贈冰,他還曾得唐憲宗“頒冰”之儀。感激不盡,這位才華橫溢的仁兄“煩暑迎消,涼飆隨至”後,便回寫一篇《謝恩賜冰狀》以謝隆恩。

除了皇帝賜冰,古代也有賣冰的市場。極目新聞記者發現,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圖中恰有北京什剎海冰窖中排列整齊的冰塊(清·晚清)。

只見圖片中厚實方形的冰塊整齊擺放,依次排開。中國國家博物館介紹:“清代京城夏天有專門經營冰塊的冰鋪。每到冬天,冰鋪就派人從附近的河裡打冰貯存至冰窖中,以備夏季出售。什剎海即為當時一處打冰之所。”

吃冰

古代也有冰激凌?

冰寶貴嗎?

你說:去自家老冰箱刮一刮便可得。

但在古代,夏日冰“價等金璧”。

於是杜甫說:暑氣難耐,待處理的檔案又堆積如山,燥得我“束帶發狂欲大叫”,想我也曾在某個夏天“安得赤腳蹋層冰。”

柳宗元就鬱悶了:沒有冰就罷了,“探湯汲陰井”,連井裡都是滾滾開水,“憑闌久彷徨,流汗不可揮”,苦我只能在這個被熱醒的漫漫長夜,默默地忍受著揮之不盡的汗水啊!

冰如此寶貴,不僅可以放置室內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還能儲存食品、冰鎮水果、製作飲品。

古代早有類似冰箱的器物來儲存、冰鎮食物。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1978年發掘的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兩套形制、紋飾相同的大型冰酒器具——青銅冰鑑,文物距今有2400多年的歷史。除了往期《文博藝覽》提到的其中一套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另外一套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據瞭解,與銅鑑缶配套的還有一把長柄青銅勺,中國國家博物館介紹,此勺的長度足以探到尊缶內底,這套器物是古人用來冰酒的,尊缶內裝酒,鑑、缶壁之間的空間放置冰塊。

除了冰鎮酒水,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曾流行一種休閒食品叫“酥山”,“酥山”被許多學者認為類似於今日的冰激凌,它主要由山羊奶、牛奶發酵後新增麵粉等製成,是一款冷凍奶製品糕點。

酥山之外,古代冷食發展迅速,冰鎮瓜果自然也是夏日限定良品。湖北經濟學院副教授李豔主要研究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她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清朝乾隆年間進士喬遠炳的一首《夏日》正是夏季消暑的應景詩歌。其中“雪藕冰桃情自適,無煩珍重碧筒嘗”一句尤為親切可愛,舉重若輕,讓人感到煩暑盡消。“這暑熱天氣,除了用竹蓆降溫,作者還吃著可口的雪藕冰桃,還在竹筒裡冰鎮著,拿出來吃一口真的是人間美味呀。”

遙想一下古人從竹筒的碎冰裡取一塊雪藕冰桃,是否像極了現代人小時候,開心地從小棉被包裹的保溫瓶裡掏出一根冰棒?看來穿越千百年,人們在炎炎夏日,對冰的喜愛始終如一。(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