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迎新特輯|哲學入門二三事——學長學姐談(二):林鈺豐

由 南京大學哲學系 發表于 攝影2022-12-20
簡介所謂的做研究,就是不斷的在二手文獻和原著之間的搖擺,迴應他人、指出他人的論證當中的缺點,同時汲取他人的想法的精華,引用到你自己的文章當中,形成自己對問題更清晰的理解,所以在當代,一個好的歐陸哲學研究者,他一定充分了解學術動態,能提出一個跟所

知識高亮是什麼意思

//

圖片

林鈺豐同學為南京大學哲學系2019級本科生,學術興趣方向為

德國觀念論

(尤其是

晚期謝林哲學

)和

古代哲學

,曾參與並獲得南京大學愛智慧優秀新人基金,南京大學大學生創新專案國家級。

本期學長學姐談,我們邀請他來對哲學入門二三事分享經歷與看法。

(1)請問你與哲學結緣的契機和觸發點是什麼?

我其實沒有一開始就很明確地要把哲學作為我的專業。我個人比較喜歡靜思,但是到底選擇文史哲等等哪個方向,以前並不明確。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我還蠻想轉到理科專業的,因為我發現我對文史的積累和興趣都不是很夠,雖然擅長做一些很細節、瑣碎的考證,但是缺乏能夠建立一種大的敘事的能力;另外我比較喜歡數學,喜歡推導性的,思辨性一點東西。最後我在人文大類分流填志願的時候,一開始填的是歷史專業,在最後的三小時前才改回的哲學。當時的想法很樸素,就是看了一些張志偉、趙敦華老師的教材,覺得可能哲學的基礎大家也都不太有,我似乎好像讀了一些些書,基礎會好一點,就選擇了哲學專業。後來選擇外國哲學的原因就是,讀了一些外國哲學的原著,像當時大一上學期上王恆老師的西方原著選讀的課讀到了《懺悔錄》特別吸引我,也奠定了我對

存在論神學

的興趣。我當時也覺得會說很多門外語,像劉鑫老師,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也是一種紮實的學風的體現。所以這樣的一些人、一些想法,支撐著我走上西方哲學研究的道路。

所以綜合來看,我大一時是比較混沌的狀態,廣撒網,去嘗試各種可能性,最後把這個自己可能喜歡的領域敲定到了哲學的範圍。這可能也是黑格爾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學了之後發現哲學的確很觸動我。

我認為在當下的功利化的社會環境,哲學思考提供給人們一種內心的的支撐和慰藉。比如說我有段時間去讀顏世安老師《莊子評傳》,它裡面提及莊子的一些想法,關於孤獨等等,很能夠觸碰到當代人的心靈深處的脆弱,同時,這種思考給我們一種支撐。包括古典哲學對什麼是良好生活的思考,真的是我心靈反思和精神支撐的源泉。

另外,在更大的層面,我發現在閱讀哲學史的過程當中,面對各種哲學觀點的同時,它也使我對社會的人性、不同人的思考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事實上日常中人的思維方式已經出現在了各種哲學史、各種二手文字當中。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哲學的研究不是與日常生活斷裂的,事實上,所有過往的哲學思考,都復現在當下的每一個個體上。所以學了哲學,你在到處都能看到它。

(2)走上哲學的道路確實不易,那在你看來,何為哲學“入門”,又該怎樣入門呢?

我覺得哲學入門,從

專業的研究

角度,可能是哲學方法論層面的論題。就是說比起記憶性的內容,研究方法層面的掌握是更為重要的。所以瞭解老師是怎麼寫作論文、如何使用學術語言、如何獲取資料、如何做筆記很重要。如果具體到

面向新生

層面的話,像《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之類的書,能教會你如何把日常的零星所想,以清晰的方式表達為哲學問題。這樣的能力在新生階段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哲學入門對一個新入大學學習哲學專業的一個同學來說,大概就是兩個層面。第一個就是

如何提出一個問題

,如何把你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進入到哲學學術討論語境當中。第二個層面就是

研究方法的入門

,需要聽課、廣泛的閱讀,來了解在當下學術體制中,如何寫作、如何思考。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哲學入門多麼困難。因為哲學本身就說,

人的本性就是求知

。人的本性當中就有學習哲學的一種衝動。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有畏難心理,覺得哲學好像離大家特別遠,或者是個高深莫測的東西。事實上哲學並不是一個被渲染的很神秘的東西。

(3)入門書目與經典書目優質版本推薦

我認為更根本的能力是自己查詢到需要的書目跟資訊的能力。瞭解如何獲得書籍、論文等資訊的渠道,可以幫助你節省很多時間跟不必要的麻煩,對更快地進入學術研究也更有幫助。我比較推薦

斯坦福哲學百科

,全面而且權威。查詢中文的書籍的話,

豆瓣

是個很好的平臺。同時可以加一些微信公眾號,都會有推薦書籍的資訊,比如說

各大哲學系的官微

,它會發布學術動態、學術雜誌的文章。再比如說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著名出版社

的公眾號,可以幫助你很迅速地瞭解到底有哪些書,不然你都不知道有這些書存在。然後,大家也要主動地向學長學姐們去問一問

資料庫

的使用,比如說南京大學的資料庫、查書的一些資料庫,像鳩摩搜書、Z-library、Library genesis等等。其實

B站

也是一個特別好的學習平臺,有很多課程和講座,比如各大高校的哲學史的課在B站上都能找得到。像王恆老師跟曾經在南京大學工作的陳亞軍老師的現代西方哲學的課,就是B站上非常火的哲學課。也可以看一些

國外大咖

的課程,比如說心靈哲學的導論,語言哲學的導論,劍橋大學的康德哲學的課等等。想要從事外國哲學研究的同學,一定要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鍛鍊

外語能力

,因為中文翻譯——不是說完全不能看,有好的翻譯的可以去閱讀——但最終還是要進入原文的閱讀。這個能力需要慢慢培養。

具體書籍的話,

古希臘哲學

方面,北大出版社的那一套古典學叢書都是比較好的。如果要我推薦,我會推薦第一本是Christopher Shields的《古代哲學導論》。它是以一種比較分析哲學的方式去重構古代哲學家的論證,同時它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從泰勒斯到希臘化時代的哲學思想。如果大家對歐陸比較晦澀的語言風格有排斥感的話,那這本書既側重了系統性,同時它又能滿足你對細節的論證的把握。第二本書是Jonathan Lear的《理解的欲求:亞里士多德哲學導論》。它以英美學界的研究方式,傳遞了一種很歐陸的,或者說很德國觀念論的對亞里士多德哲學的理解方式,可能也比較符合亞里士多德哲學本身。這個導論不是一種模組化的介紹,而是有核心的,就是“理解的欲求”。這本書也是兼具了系統性和分析的細緻性的書。透過亞里士多德,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柏拉圖哲學。另外,我推薦A。Long的《希臘化哲學》。你可以看到古典學家怎樣做古代哲學研究。如果對古典學與古代哲學比較喜歡,大家可以看耶格爾的《教化:古希臘文化的理想》。

中世紀哲學

方面,可以看張榮老師的《自由、心靈與時間:奧古斯丁心靈轉向問題的文字學研究》,可以結合著奧古斯丁的《懺悔錄》,跟《論自由意志》去閱讀。另外我很推薦大家看約翰·馬仁邦的《中世紀哲學:歷史與哲學導論》。馬仁邦的文風很緊密,沒有抒情的廢話。它它很全面,並且言簡意賅,同時它後面提供的參考文獻,也是幫助大家找相關文獻的一個方式。

接下來

晚期中世紀哲學到文藝復興哲學

的話,推薦艾倫·吉萊斯皮的《現代性的神學起源》,當時這本書引起了我對1277大譴責與近代科學文化的興起的興趣。

德國古典哲學

我推薦兩本偏重歷史性和完善的介紹的書,第一本是Dieter Henrich的《在康德與黑格爾之間:德國觀念論講座》。第二本是Terry Pinkard的《德國哲學1760到1860:觀念論的遺產》,這兩本書可以讓大家看到德國哲學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核心。這兩本書也可以告訴大家德國古典哲學在德國傳統的研究正規化下,和在英美學界的視角下,不同的研究的進度跟風格。對康德感興趣的同學可能會非常多,如果想要讀康德哲學,我推薦讀鄧曉芒老師的康德哲學的各種講演錄。還有就是北大的齊良驥老師的《康德的知識學》。這本書很細緻,對問題的把握很清晰。

分析哲學

我會特別推薦B站上李麒麟老師的心靈哲學、知識論和語言哲學的公開課。

因為我主要對黑格爾以前的哲學感興趣,所以推薦到這裡。

(4)可以分享一下你做哲學研究與哲學寫作的路徑嗎?

第一個問題是

作為哲學研究者的心態

的問題。首先你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因為在哲學研究中會有非常多對同一個問題的相互衝突的見解,如果你對這些意見充耳不聞,那隻能是一種獨斷論。所以說要去了解各種不同的人,到底是怎麼樣去思考一個話題的,然後去積極的迴應,用自己的理性去論證他們的這些觀點是否合理,我的觀點比他們的觀點如何,形成與他人的一種對話。這是在當下的哲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它絕對不能是閉門造車的一個活動,尤其是外國哲學的研究,它需要一個開放討論的一個空間和心態。

第二點是

堅持的品格

。像古代哲學,它就需要你投入很多很多的時間在語言上。如果你耐不住性子的話,你可能就不太適合去從事這個門類的工作。這樣才慢慢地在研究、和他人對話中形成自我理解。

具體到如何做哲學研究的話,我主要還是談一談關於歐陸哲學這個方面我的一些粗淺的體會。歐陸哲學跟現代的分析哲學首先有一個區別,就是它會區分研究文獻與原典。在現代的研究當中,這兩個是同等重要的,因為我們去迴應的事實上不是哲學家本身的問題,而是一些二手文獻的研究者的語境。所以,做哲學研究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在原著的精細的閱讀,和大量的二手文獻的閱讀上。所謂的做研究,就是不斷的在二手文獻和原著之間的搖擺,迴應他人、指出他人的論證當中的缺點,同時汲取他人的想法的精華,引用到你自己的文章當中,形成自己對問題更清晰的理解,所以在當代,一個好的歐陸哲學研究者,他一定充分了解學術動態,能提出一個跟所有人都有差別,但是所有人都會去認可、覺得很有意思的觀點和敘述。

那如何來學習哲學寫作?首先有非常多的書籍針對哲學寫作的一些問題可以去閱讀。第二個就是有意識地在讀論文的過程中,不僅注意

內容

層面的吸收,同時注意論文的

形式

層面的吸收,如何寫摘要,如何提取關鍵詞,如何寫introduction,怎麼組織語言,如何安排章節,是層層遞進的還是並列的?怎麼運用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註釋的規範等等,都要去學習。有意識地模仿和積累一些經得住推敲的研究者的論文寫作方式,也是哲學論文寫作非常好的途徑。

哲學寫作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大家一定要學會清楚明白的去把自己所那個感興趣的一個問題,表達清楚,就是說要學會說明白話說清楚的話。

另外,平時可以做讀書筆記。做論文筆記可以把論文基本資訊記下來。讀學術論著的時候做一些高亮、畫線的操作,或者便利貼,這樣你後來翻找這本書的一些資訊的時候,你能夠很快的定位到那個文字的位置。一些你認為有價值的文獻,一方面你可以摘錄它的語句,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畫一些結構圖。做讀書筆記不需要特別細緻,或者去強求自己,因為我覺得在初期階段,沒有必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整理讀書筆記上。如果讀書跟讀書筆記之間發生衝突,還是以讀書為先,剛開始還是要有一個量的積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自己寫點小片段,就相當於寫一個小小小小的論文,這樣你的閱讀和思考就結合在了一起。寫作還是比較重要的,你不能所有的東西只是想法,還是得落實到筆頭上來的。

圖片

圖片

(林

鈺豐同學的讀書筆記)

採訪 / 王琦石

文字整理 / 王琦石

編輯 / 許美靜

審校 / 李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