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由 喜歡文化的老爺爺 發表于 攝影2023-01-16
簡介秦代的博士就負責掌管國家的典籍,漢武帝設立了五經博士,魏晉時期開始出現“書博士”,負責學生的書法教育,隋唐時期建立的書學制度已經成熟,尤其在唐代,國子監內設書學博士,從唐代開始,我國古代的書學制度已經非常成熟

古代銀子怎麼說

(一)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

在古代,文字一直作為實用性的工具,主要是為了服務政治。“結繩記事”的原始社會,就是用不同的結來區別不同的事情,使得部落統一管理。甲骨文產生於宗教又服務於宗教,而殷商時期的政治文明形態就是宗教。到西周,金文是周王朝的正統文字,主要是為了記錄,傳播文化交流等等。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各種書體差異和混亂,秦始皇為了治理國家方便,頒佈“書同文”政策,小篆盛行,並快速發展。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到了漢代,隸書又成了官方文字,從篆入隸的原因也是由於隸書書寫較快,實用性更強。漢代草書有了發展萌芽,但趙壹在極力倡導《非草書》,他認為草書“非聖人之書”,“善既不達於政,而拙亦將無損於治”。他將書法與政教聯絡起來,要求文字要為政教倫理服務。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各個朝代都設有書法機構,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書法職位。因此,書法與古代官職有著直接必要的聯絡,書寫能力在選拔官吏時尤為重要。秦漢時期,“能書會計”是一項重要的考核官員標準,漢魏時期唐代科舉制度中的銓選制度要求“身言書判”,其中的“書”就指的楷法遒美,也說明文字書寫能力的重要性。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古代職官設定中,商周時期設定掌管文字的官員,外史負責向諸侯國公佈規範文字來進行交流,或是祭祀等各種社會政治活動,因此建立統一的文字就需要外史掌握成熟的文字書寫能力。太史負責對官員進行學習教育,以及考核官員的文字規範。

秦漢以後設立博士這一官職。秦代的博士就負責掌管國家的典籍,漢武帝設立了五經博士,魏晉時期開始出現“書博士”,負責學生的書法教育,隋唐時期建立的書學制度已經成熟,尤其在唐代,國子監內設書學博士,從唐代開始,我國古代的書學制度已經非常成熟。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古代為了培養書法專門人才來繕寫秘籍,設立 “校書郎”。漢代蔡邕,唐代顏真卿等大書法家都兼任“校書郎”一職。此外,唐代的弘文館和內宮宮人也被要求學習書法,明清時期也設定了各種秘書部門或文職官員,記錄要旨和詔令,以及傳授書法等等。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二)資訊交流的主要載體

在古代,當時資訊交流手段落後,在人們相隔很遠的情況下,書信往來便是人際溝通聯絡的唯一手段。此時的書寫又多了一層作用——傳達功能。從唐代張懷瓘的“四海尺牘,千里相聞”及“雖則不面,其若面焉”中,我們能深刻體會到書寫對於朋友交往、表達情感的重要性。正所謂“見字如面”,這就是書寫的魅力所在。“詩人題壁”現象,在牆壁上寫字也是在傳播資訊,這是唐宋時期特有的文化。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文學史上有許多詩句都是詩人們給友人書寫的信件而留存至今。比如唐代詩人王建寫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在中秋佳節思念友人杜元穎,於是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記錄下來,以書信的方式傳遞給友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也成為珍貴的唐詩得以儲存下來。北宋蘇軾和黃庭堅的情誼是值得人們稱讚的。神宗元豐元年二月,黃氏寄東坡書,上二詩,另附一封書信來表達他的仰慕之情。

古代“學書書寫”現象成因分析

在信中寫道:“蓋心親則千里晤對,情異則連屋不往來,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書於下執事……心之所期,可為知者道”。黃庭堅將蘇軾當作知己和老師,懇切希望能與其交往,向他請教書法與文學。此後,蘇黃之間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見面,一直以書信交流。正是因為“書寫”這一方式,才能讓兩個有趣的靈魂碰撞,兩人才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誼,也有了“蘇黃”的稱號。無論是詩句還是信札,表達情感或是交流學習,“書寫”始終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載體,充斥在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