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聚焦企業如何實現ESG轉型等焦點 畢馬威協同各方舉辦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峰會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攝影2023-01-18
簡介峰會現場,畢馬威中國發布了ESG領域最新報告《2022可持續發展報告調查》,畢馬威中國ESG報告和鑑證服務主管合夥人朱文偉詳細介紹道,當下世界可持續發展報告模式及制度均處於快速發展、瞬息萬變的階段,多數企業將如何改進自身以應對不斷更替的環境

什麼是焦點 如何找焦點

聚焦企業如何實現ESG轉型等焦點 畢馬威協同各方舉辦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峰會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當下,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頻發給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帶來了嚴重影響。作為一種綜合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績效的新型企業評價體系,ESG正在逐漸成為全球衡量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新標杆。

1月12日,畢馬威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峰會暨首屆畢馬威“未來·ESG”大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本次峰會邀請了行業權威學者、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圍繞ESG方面的領先實踐與成功經驗、企業ESG轉型的機遇和挑戰、綠色金融如何助力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度探討與分析,共話ESG發展新趨勢。

畢馬威國際ESG主管合夥人John McCalla-Leacy在影片致辭中指出,ESG並不止於氣候領域。在環境、社會和治理這三個領域,推進ESG不僅可以使企業在未來免於陷入被動,而且可以幫助企業做好準備,以更高的透明度、更強的韌性和更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來成為趨勢的引領者。這些年來,畢馬威也在不遺餘力地推進合作伙伴關係,加速實現城市環境的脫碳化程序,為企業提供支援,幫助他們落實和推廣解決方案。畢馬威還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了合作關係,並積極支援和促成資金配置,讓更多的資本流向那些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的低碳可持續發展專案,確保可持續能源轉型得到公平、公正實施,同時激勵和影響利益相關方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自然環境。

中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結算公司董事長陳志祥博士圍繞“中國碳交易市場創新發展展望 ”作主題演講。他介紹到,全國碳市場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依託全新的市場機制,發揮了不同於行政手段的創新功能,增強了企業“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識,充分驗證了全國碳市場“直接減排”和“定價激勵”的雙重作用。我國想實現雙碳目標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區域性、短期和長期的關係,全國碳市場需要適應好新形勢下的新變化新要求,以創新思維引領低碳轉型新發展:以功能創新強化市場機制的核心作用、以制度創新建設完整全面的政策體系、以金融創新促進生態要素和金融要素融合、以協同創新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新合力。

從中國企業的視角出發,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麼新圍繞“中國碳達峰歷程中企業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提到,受政策約束、市場準入壓力、資本市場三重因素影響,企業已重點關注自身產品生產環節的碳減排。為形成發展的碳優勢,企業選擇順應時代趨勢,首先以ESG為指引,完善公司治理機制與模式、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與可持續績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吸引投資者,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其次是聚焦主要業務,減輕脫碳的發展壓力;然後積極關注政策性趨勢,形成新增長空間;最後重點關注實用型技術創新和應用,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與產業發展。

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教授在本屆峰會上聚焦“打造“綠資產”,推動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金融與企業的參與”提出指導性建議,綠色發展面臨著環境外部性的內部化、期限錯配、缺少對綠色的明確定義、資訊不對稱(如投資者與資金接受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分析能力缺失五大挑戰。這要求我們在打造“綠資產”時,應建設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推動減汙、降碳、擴綠、增長的協同發展,有利於形成“綠資產”的積極政策環境,以“需求型”、“能人型”和“外向型”為導向大力發展“綠資產”經濟,從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和綠色低碳國民教育體系,支援“綠資產”發展。

峰會現場,畢馬威中國發布了ESG領域最新報告《2022可持續發展報告調查》,畢馬威中國ESG報告和鑑證服務主管合夥人朱文偉詳細介紹道,當下世界可持續發展報告模式及制度均處於快速發展、瞬息萬變的階段,多數企業將如何改進自身以應對不斷更替的環境納入優先考量。畢馬威結合多維度的ESG熱點話題與中國發展的最新動向,歸納出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三個重要方向:一是分析重要性議題,推動利益相關者參與;二是響應“雙碳”目標,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三是完善ESG披露標準、鑑證賦能企業報告公信力提升,探索共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