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To B和ToC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由 app軟體開發老猿 發表于 攝影2023-01-22
簡介To C:問卷調研+使用者訪談+資料分析+運營策略+場景化思維挖掘使用者需求C 端產品往往在解決生活的衣食住行娛樂等問題,如微信社交、淘寶購物、美團點餐、高德導航產品經理本身也可作為使用者去換位思考產品應該滿足的場景和如何設計

怎麼買便宜的a4紙

做過產品的人都知道,To B 和 To C 確實是有區別的。今天老猿就從9個點帶大家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同點,對產品設計有何影響。接下來老猿將與大家重點分享 To C和 To B 的面向物件、收集需求的方法、營銷導向、產品結構和設計的差異、產品埠差異、使用角色和客戶端耐受性、盈利模式、產品決策差異以及運營策略這9個方面。

To B和ToC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1

.

面向物件不同

To B 產品:

B 即 Business,To B 產品則是面向企業的產品。B 端產品面對的使用者通常是企業、商家,產品的使用者量級通常較小,但更注重業務邏輯,所以 to B 通常為了企業辦事更高效來設計而 B 端產品的使用者量級更小、相對也更垂直。

To C 產品:

C 即 Consumer,To C 產品則是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從概念來看,To C 的產品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即面向普通大眾,產品所經受的使用者量級通常很大,所以 to C 產品更注重使用者體驗,介面設計。

2.

收集需求的方法

不同

To

B

:實地調研+線上問卷+ 售前/售後/客服/客戶成功團隊的反饋

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專屬的特性,而且大都較為複雜、場景眾多、流程複雜、影響因素眾多。B 端產品需求分析時必須要親自到一線環境下去體驗才能有更切身的體會。客戶提供的需求,往往夾雜著各類因素的影響和其主觀意志,客戶描述的需求≠客戶真正的需求,所以如何去偽存真,讓需求還原本質,則是 to B 產品經理很重要的一項能力。

To C

:問卷調研+使用者訪談+資料分析+運營策略+場景化思維挖掘使用者需求

C 端產品往往在解決生活的衣食住行娛樂等問題,如微信社交、淘寶購物、美團點餐、高德導航產品經理本身也可作為使用者去換位思考產品應該滿足的場景和如何設計。使用者訪談這種方法,C 端和B 端同樣可以用,但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區別,C 端產品可以邀請目標使用者到公司或者街訪。

3

.

營銷導向不同

B端是企業,C端是網民

這句話看似廢話,實際蘊含著很多深層次的內容,它是描述了二者營銷物件的差異。從網民角度講,購買決策的過程會相對更加自由和自主,看到了感興趣喜好了就有可能進行購買。從企業的角度看呢,購買是企業採購行為,在採購過程中關注的點就不再是新鮮和好玩兒了,企業更為關心的是產品是否能有好的效果,收益是否達到預期。

B

端重

效果

C

端重

體驗

從產品角度上講,B端的商業產品更注重效果,成本最優利益最大化才是商業社會企業考慮的核心問題。C端網民使用的這種使用者型產品,更注重使用者體驗,為了要吸引使用者留存客戶,客戶體驗就變得十分重要。

To B和ToC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B

線上線下結合

C

端線上

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下,眾多行業紛紛追趕潮流,爭先恐後地往線上搬運產品與服務。儘管B端企業的決策者也是廣大群眾中的一員,但是由於企業採購和決策的特殊性,使得B端的營銷必須要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C端產品既然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那必然要在人民群眾所處的環境中進行宣傳和推廣,所以線上營銷的模式往往能給企業帶來不錯的效益。

4.

產品結構和設計的差異

To

C

產品:

是為了解決使用者的某個核心需求而設計的,再加一些輔助的賬戶、登入註冊等周邊功能,大多邏輯相對比較簡單,開發週期會相對較短;但產品設計上要關注人文和人性,迎合目標使用者的需求,需要明確感知使用者的需求,做好產品體驗,所以對於同理心,互動要求較高;具有較好創意的 C 端產品可能在問世後短時間內使用者獲得爆發性的增長。

To

B 產品:

在不同行業不同業務之間的處理差異很大,一般都會涉及多個組織部門之間的協作,要求分工明確,責任歸屬也要清晰。所以在產品設計上往往會設計組織架構,操作許可權和資料許可權。角色眾多,有“決策者、管理者、普通員工”的區分,需要好好分析各角色的需求關注點,並做好角色分配和許可權管理上的設計。

5.

產品埠差異

To

C

產品:

因其多在解決生活場景,通常以手機端( App /小程式/公眾號等為主)。

To

B 產品:

因其多在解決工作場景,所以多以 PC 端為主,手機端為輔。PC 全展示全功能,App 端展示一些跟經常移動辦公的角色使用的功能。

6

.

使用角色和客戶耐受性

To

C

產品:

使用角色大多為單角色,如陌陌解決個人交友問題、京東到家解決個人商品購買問題、消消樂解決個人生活趣味的問題;基於此C端使用者更傾向於感性使用,更具有個性化,使用者樂於體驗不同的產品,追求產品帶給使用者的感受,也會分享表達自身的感受和情感,尋求認可和共鳴;耐受性較低,隨時可能會流失。

To

B 產品:

一般情況下預設是理性的,甚至是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比如某些財會人員,倉儲人員,銷售人員等,追求在功能完備的基礎上效率至上,高效準確地完成任務,工作過程中也會受到老闆的關注和監督,因為工作關係到整個公司的運作。基於此 B 端的客戶往往行為更為理性,耐受性很強(更換 B 端產品對於客戶方的使用習慣、額外經濟成本也很大,這也是 B 端客戶粘度較高的原因)。

To B和ToC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7.

盈利模式層面

To

C

產品:

更注重快速落實公司商業模式,通常會短時間內開發出 MVP 投放市場來測試產品的契合度,最終是以大量級的使用者來達到盈利目的,盈利模式也更加靈活,包括直接盈利和間接盈利。

To

B 產品:

銷售盈利取決於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產品特性、功能、對客戶需求場景的貼合程度,即產品本身做得好不好;二是市場銷售關係,包括銷售人員水平、與企業客戶之間的關係。往往是解決客戶具有共性的痛點,因為問題的解決客戶出現付費意願等等。

8.

產品決策的差異

To

C

產品:

決策者一般很簡單,使用者本身,決策週期也很快,如一個 C 端的使用者可以很快決策出是否要在餓了麼上點餐、是否要選擇用滴滴出行叫車、是否要在某個美妝社群裡點選連結買一支口紅等。

To

B 產品:

決策者相對要複雜,往往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需要在應用中進行協作的一群人,如直接決定購買行為的關鍵人,話語權最高的老闆或高管, 話語權一般,有較強的否決權的企業IT管理者;還有話語權低,但集體行為會對決策有直接影響企業員工,這些員工可能還來自不同部門、有著不同職級,每個人的訴求都有差異。基於此產品體驗不好或功能無法覆蓋實際場景時,使用者集體的罷用對產品便是致命的打擊。

9

.

運營策略

To

C

產品:

因為面對大量使用者,不斷留存、活躍、轉化、傳播是終極目標,這就要求運營人員要持續關注相關資料, DAU , MAU , GMV 等核心指標,分析資料找出差異原因,預測趨勢,並反饋到產品端不斷地迭代最佳化,形成良好的市場推廣閉環;需要產品經理有很好的使用者嗅覺,能準確提煉使用者真實需求,為產品的市場化方向和使用者利益尋求到一個平衡點。需要有一定的運營基礎,能根據使用者反饋不斷最佳化產品。

To

B 產品:

是逐步打磨的過程。不同客戶也會體現出差異,產品對應的業務場景也在持續變化中,所以不斷升級的終極目的是抽離共性、彌合差異,提高產品的適應度,超越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任何一個地方出現遺漏或差錯,都會面臨高層老闆、合作部門、或外部公司的挑戰,甚至面臨合作公司的起訴風險。構建完整生態,或者提升效率,是To B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To B和ToC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綜上所述,To B和To C的產品差異性是很大的。無論如何,To B還是To C都是Business Person To Business Person,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才促成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老猿,你身邊的軟體開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