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楊普義:美術構成課的目的和特點

由 書畫鑑賞典評收藏 發表于 攝影2023-01-29
簡介具體講,在構成課的訓練中,對形的創造包含著對新形的發現和積累兩層含義,這種發現和積累只有在大量的對於材料、工具和技法的反覆試驗中才能完成

美術目的是什麼

楊普義:美術構成課的目的和特點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構成學的基本要求,有必要把構成課的目的及其特點作一定的交待。

首先是解決造型的問題,在造型的過程中,無論是平面的造型、立體的造型或是色彩的處理,都必須有材料的介入,進而是加工材料的工具,在材料和工具的使用過程中,技巧和經驗也是至關重要的,都是在構成學中應該解決的問題。

如果說材料、工具、技術和經驗等問題都解決了,就必然能創造出優秀的形和設計作品,則不然,因為其中還缺少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創造性的構想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工匠來說,如果他具備了以上四點,他的事業便有可能成功。但對於一個設計師,在設計創造上來說,這些只是必要的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還必須要有兩個重要的條件,即豐富的構想能力和敏銳的感受能力,這是構成“創造力”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對於一個設計師的培養,最重要的就是“創造力”的培養,這是區別設計師與匠人的關鍵。所以,構成課的最終目的就在於創造力的培養。

為著有效地培養創造能力,構成課的訓練方式,必須注意以下特點:

其一,構成課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

就像科學的進步是與實驗分不開一樣,在造型藝術上,對形的創造,也必須依靠大量的實驗才能完成。一般而言,運用於設計上的有趣造型,可以透過多種渠道完成。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參考借鑑別人的東西,作類似的造型,這樣的方式談不上創新,也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而要創造具有生命力,屬於自己的造型,就必須透過大量的探索和艱苦的試驗才能獲得。具體講,在構成課的訓練中,對形的創造包含著對新形的發現和積累兩層含義,這種發現和積累只有在大量的對於材料、工具和技法的反覆試驗中才能完成。材料和工具是現存的東西,只有廣泛地接觸和嘗試,方能為造型提供大量的可能性,並從中產生與眾不同的結果,技巧則是感性的東西,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反覆試驗,才能得到提高,並從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方法。總之,構成課的整個過程就是在反反覆覆的實驗過程中逐漸提高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

其二,構成課是一項“非目的性”的課程。

這裡指的“非目的性”是針對有目的要求的應用設計而言的。構成課雖說是從眾多的造型藝術門類中抽取出來的,但它與各具體的藝術門類有所區別。就應用美術設計來說,其目的性是相當強的,為了達到設計目的,滿足設計要求,設計的全過程都是在眾多的條件限制下完成的。沒有作為前提條件的目的,就沒有設計的必要,設計首先是對條件的滿足。構成課就不一樣了,為著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構成課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都拋開了用途等條件的限制,純粹站在造型的立場去追求造型的可能性。更具體講,構成課的每一項練習,都不是一件具體的、有應用目的的設計,但在每個構成作業中又似乎都有著某些應用設計的潛在影子。構成課訓練就是這樣在似與不似之間與目的設計發生聯絡,從而達到基礎訓練的目的。

其三,構成課在材料和工具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一方面,構成訓練應儘量廣泛地選擇不同型別的材料和工具進行大量的嘗試,以保證在今後的應用設計中對材料和工具運用自如。新工具、新材料、新技法的發現,本身就是設計師能力的體現。另一方面,在材料和工具的有效利用上,對於一些常見或常用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要能充分地發揮其利用價值,對同一種材料和工具要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甚至別出心裁,發現其獨特的使用價值。對於一些未見到或未能使用過的材料和工具,也要能從自己已掌握的材料、工具的使用經驗中舉一反三,靈活使用,這才是構成課訓練的創造力所不可缺少的創造精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