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手把手以例項教你學LabVIEW程式設計,順序結構用法

由 編碼那些事 發表于 攝影2023-02-06
簡介對於本例,也可使用層疊式順序結構程式設計實現,3幀內容程式碼幾乎與上面平鋪式結構完全相同,區別只是第1幀和第3幀的資料(時間計數器的值)傳遞是透過順序區域性變數完成的,程式框圖如下圖所示:總結本例簡單演示了LabVIEW中順序結構的的程式設

順序結構是什麼

LabVIEW又稱為G語言,簡單易學、形象直觀,採用圖形化的程式設計方式,是專為測試、測量和控制應用而設計的系統工程軟體。

同C語言程式設計一樣,LabVIEW中也有對應的三大程式執行框架結構,分別為順序結構、迴圈結構和選擇結構。

下面透過一個例子演示順序結構的程式設計使用方法。

示例說明

使用順序結構設計一個VI,其功能是,在程式執行過程中,連續不斷的每隔10ms產生一個隨機數,當產生的隨機數與指定的數字相等時退出程式,計算此時程式執行花費的總時間。

根據題目要求設計前面板如下圖所示:

手把手以例項教你學LabVIEW程式設計,順序結構用法

在前面板上包含4個控制元件,在“指定數”中輸入要指定的數值;“當前數”在程式執行過程中實時顯示當前的隨機數值;“所有隨機數個數”控制元件和“需要的總時間(ms)”控制元件顯示的內容是,當產生的隨機數與指定數相等時,此時總共已經產生了多少個隨機數,總共需要了多少時間。

程式框圖實現

很明顯,此例需要使用到順序結構來統計程式需要執行的總時間。

同時,在程式執行過程中需要用到while迴圈結構,在迴圈內不斷產生隨機數並與指定的數相比較,當相等時退出while迴圈。

設計程式框圖程式碼如下圖所示:

手把手以例項教你學LabVIEW程式設計,順序結構用法

LabVIEW程式設計平臺中對於順序結構的實現提供了兩種方式:分別為平鋪式順序結構和層疊式順序結構。

上面程式框圖中,使用了平鋪式順序結構,分為3幀內容,第1和第3幀分別使用“時間計數器”函式得到當前毫秒計時器的值,兩者的差即為整個程式執行的時間。

在第2幀中,在while迴圈中每隔10ms產生一個隨機數,將其與指定數進行比較,若相等則退出迴圈,此時迴圈計數埠i+1的值即為產生的所有隨機數個數的值。

對於本例,也可使用層疊式順序結構程式設計實現,3幀內容程式碼幾乎與上面平鋪式結構完全相同,區別只是第1幀和第3幀的資料(時間計數器的值)傳遞是透過順序區域性變數完成的,程式框圖如下圖所示:

手把手以例項教你學LabVIEW程式設計,順序結構用法

總結

本例簡單演示了LabVIEW中順序結構的的程式設計方法,對於平鋪式順序結構和層疊式順序結構區別如下:

1。 兩者實現功能完全相同,僅是外觀不同;

2。 平鋪式順序結構較直觀,且可在不同的幀之間直接連線進行資料的傳遞,但佔用螢幕空間比較大,當幀數較多時,不是太適合使用;

3。 層疊式順序結構佔用螢幕空間少,同一時刻只顯示了一幀的程式碼,所以適用於當幀數較多的情況,但是不同幀之間的資料傳遞不能透過直接連線實現,而要透過“順序區域性變數”實現。

本文由編碼那些事原創,請

關注

+

轉發

+

收藏

+

點贊

,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