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曾國藩家書》為何價值翻倍,書信文化成為關鍵

由 雩風十三 發表于 攝影2023-02-07
簡介不然,我們也不會從《曾國藩家書》中體悟書信文化的魅力

傳統書信還有價值嗎

《曾國藩家書》被世人奉為普世之寶。

一本書信集為何有如此高的魅力?拋去曾國藩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不說,書信文化或許是最關鍵的一點。

那麼,書信是否是一種文化?書信文化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曾國藩家書》為何價值翻倍,書信文化成為關鍵

文字發明以前,人們主要採用口口相傳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或資訊傳遞給他人,這就是“口信”。文字產生後,資訊的傳遞更多透過“書信”來完成,還有以不同具體物品作為特定含義的“物信”存在。如有寄紅豆的~“紅豆生南國。

書信濫觴於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就有一部分是為書信。可以說,從殷商時代起,古人開始以文字的形式來傳遞軍事資訊,揭開了書信發展的篇章。

這時,書信從漢代陳述軍情事物的內容,到兩漢時期的抒發個人情感的工具。書信內容的發展進一步開闢了書信文化的寬度。

書信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魏晉南北朝。這個階段的書信,已經進入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問候用的書信,賀喜用的書信等。信慢慢成為人們交往中的一種禮儀方式,書信的文化逐漸被世人傳承下來。

《曾國藩家書》為何價值翻倍,書信文化成為關鍵

唐宋時代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流傳下來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得以發展。使得書信走向了成熟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詩句。書信逐漸成為人們揭露生活另一面的犀利武器,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書信,更成為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曾國藩家書》為何價值翻倍,書信文化成為關鍵

明清年代,政治上的專制與思像的滯慢。書信發展進入一個低谷,不過嚴寒中總有些許春色。鄭板橋所寫的家書,在文風上面獨樹一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呢,明清還是對前人所留下的書信文化進行了整理。不然,我們也不會從《曾國藩家書》中體悟書信文化的魅力。

《曾國藩家書》為何價值翻倍,書信文化成為關鍵

到了近代,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的出現。使書信白話化,更使書信走向大眾化。

書信從古至今,書信禮儀更是從無到有。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個人涵養在書信中最能體現拿出來,所以,書信文化也包括書信的格式。

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

《曾國藩家書》為何價值翻倍,書信文化成為關鍵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在公務信件往來中,尤其是撰寫邀請函的時候,書信禮儀是否得體依然非常重要。

一封通常意義上的書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署名。

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這也使得《家書》這本書具有極高的文學研究價值。並且在書中體現了曾國藩。

稱謂語

書信中的稱謂語一般就是對對方的稱呼語。在任何語言中,稱謂語都擔當著重要的社交禮儀作用。一般說來,稱謂可分為親屬稱謂和社交稱謂兩大型別。

提稱語

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稱謂之後,一般要綴以對應的詞語來表達敬意,例如臺端、臺甫等等,這類詞語稱為提稱語。

思慕語

書信的功能之一是溝通彼此情感,因此,在提稱語之後不直接進入正文,而是要用簡練的文句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這類文句稱為思慕語。

祝願語及署名敬詞

兩人見面後,即將分別之時,應該互道珍重。祝願詞的主題,是希望對方幸福、平安。這一禮節表現在書信中,就是祝願語和署名啟稟詞。

<部分資料來源於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