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外向型的自己總是不招人待見,那如何讓自己變得內向?

由 EIR體驗分析師 發表于 攝影2023-02-07
簡介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一個外向的兒童是很容易表現自己的,在家裡,毋庸置疑很容易受到父母的關注,在學校,雖然孩子較多,但也可以透過比如惡作劇,開玩笑,體育好等行為,都可以讓這個外向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滿足ta的精神需求,但當我們長大後,一

一個人內向怎麼變外向

我們就按

最表面的意思理解

,排除原本內向卻在人面前顯得外向或原本外向卻在人面前顯得內向的可能性。

外向型的自己總是不招人待見,那如何讓自己變得內向?

首先我們得知道真正外向的人是一個什麼心理狀態,然後

逆向思維

,得出內向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1。典型外向的人心理狀態

①喜歡錶現自己

:人越多,TA越活躍。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注意到TA,TA也希望成為很多人的焦點。

②思維活躍

:一個外向的人如果思維不活躍,那麼TA是外向不起來的,因為不知道如何引起別人的關注。

③易亢奮,無法長時間靜心

:興奮的狀態就意味著開心,所以希望自己保持興奮,否則會覺得自己很低落。做事熱度持續時間較短(尤其是那些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且被TA覺得較無聊的事)。

④與其一人獨處,不如和他人共處

:注意力有較多時間是放在他人身上的,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有些無聊,無事可做(不得不做的事除外,如工作任務等)

⑤希望被肯定

:這一點本身其實是不絕對的,不是說外向的人就希望被肯定,內向的人就不要,錯!我們先來按邏輯盤一下題主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簡明扼要概括一下就是題主是一個外向的人,但又不喜歡這樣,所以問出了怎麼樣改變,怎麼樣變得內向。但至於為什麼不喜歡,這裡有兩個猜測:

1)與人共處時,自己的熱情遭到了他人的不喜歡或討厭

2)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現遭遇了一些人的否定

我們還是個孩子

時,一個外向的兒童是很容易表現自己的,在家裡,毋庸置疑很容易受到父母的關注,在學校,雖然孩子較多,但

也可以透過比如惡作劇,開玩笑,體育好等行為,都可以讓這個外向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

,從而滿足ta的精神需求,

但當我們長大後

,一些外向的人可能就不那麼喜歡自己的外向型性格,原因是:

一個大人你如果想要得到跟多的關注,這一點其實是很困難的

,首先

在事業上

你得數一數二拿得出手,其次

在家庭裡

,你的是一位“威嚴”的父親被妻子深愛的丈夫。

所以這一點準確地講,應該是外向型性格比內向型性格對“被肯定”的需求要大。

雖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其實也有可能改變,需要強調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裡不說“你需要靜心”什麼,

概括為兩個字“獨自”,

簡單說兩點具體做法:

①找一個你非常熱愛的事情且一個人就能夠去做。

聽的感覺容易,但做起來有難度,你需要一個人決定、一個人思考、一個人行動,甚至一個人承擔後果,並且需要時時刻刻與孤獨對抗。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一個人獨處的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真正地認識到自己。比如:健身、爬山、畫畫彈琴、讀書等等,必須是做起來有一定興趣的事情,如果實在沒有,可以去試著熱愛某一件這樣的事。

②制定一個目標,這裡不是什麼鴻鵠之志,就是此時此刻且一個人能完成能實現的目標,說白了就是給自己找一件事情做。

比如一天之內看四部電影完成四篇高質量的觀後感;一週之內高質量回答悟空問答上的十道問題等等。

這樣的目標需要遵循四個原則,即可量化、可得化、具體化、現實性,

以上述舉的第一個例子簡單解釋一下:“一天”、“四部”、“四篇”就是遵循了可量化;“得到四篇高質量觀後感”就是可得化,即結果具體化;而制定的目標知道第一步是去看電影,第二步是寫觀後感,就是遵循了具體化,即過程具體化;現實性就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舉個反例:“我要坐酒泉幾點幾分(可量化)發射的衛星到空間站上前去(可得化)”,第一步趕在發射前到酒泉(具體化),但沒有遵循現實性,不可能讓你上衛星的,更不可能讓普通人上空間站,至少目前這樣。

外向型的自己總是不招人待見,那如何讓自己變得內向?

←內向 外向you

不論熱愛的事情也好,制定的目標也罷,都最好是能夠幫助你發展的,因為當你做這件事有了成就,你就會更熱愛、更把它當成你的目標,從而實現積極迴圈。

上述說的打遊戲不推薦,不僅對眼睛不好等以外,還因為如果有一天因為打遊戲膩了厭煩了,就有可能一切都回到原點,況且外向型性格的人,本身就更喜歡打那種聯機遊戲,比如《英雄聯盟》《DOTA》等,也就違背了建議本身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