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解放路:一條橫貫江北區域的東西向通道,一條以前的工廠,一條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明星2021-06-30
簡介工廠搬走了,路面拓寬了徐恆茂的火腿餅滋味依舊尋常日子悠悠揚揚本報記者 何晟文 王璐漫畫 楊子宸 鄭陽攝影金華解放路,這條几乎橫貫江北區域的東西向通道,以八一北路為界,東側是解放東路,西側是解放西路

悠悠揚揚的意思是什麼

工廠搬走了,路面拓寬了

徐恆茂的火腿餅滋味依舊

尋常日子悠悠揚揚

本報記者 何晟/文 王璐/漫畫 楊子宸 鄭陽/攝影

金華解放路,這條几乎橫貫江北區域的東西向通道,以八一北路為界,東側是解放東路,西側是解放西路。

在時尚的年輕人眼中,它或許有些老了:在新建的高樓大廈中,它顯得也有些陳舊;與寬敞潔淨的新建道路比,它甚至有些逼仄。但在金華人心目中,解放路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它和其他老街一樣,是城市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的生動體現,記錄著城市的滄桑歲月,展示著城市積澱的深厚閱歷。

工廠搬走了,路面拓寬了

徐恆茂的火腿餅滋味依舊

尋常日子悠悠揚揚

如果說江北城東一帶,是金華老城的腹地,那麼,解放路最東頭的四牌樓就是“肚臍”,是這塊腹地最繁華之處。

78歲的“老金華”胡豐在四牌樓邊上住了50多年。童年時深夜的巷子裡,餛飩擔“篤、篤、篤……”的敲竹筒聲、“糖粽、肉粽、火腿粽”的叫賣聲,至今還會出現在他的夢境裡。

“從前的街道都很短,一般只有幾百米長。從火神殿前的高坡到雅堂街口的醋坊嶺,這一段路叫四牌樓,後來成了解放東路的一部分。同一條路再往西走就是法院街了。”胡老先生說。

在胡豐的少年和青年時期,這裡是金華城東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店鋪林立,行人熙熙攘攘。尤其是東頭菜市場,露天的沿街買賣,青菜、蘿蔔、雞蛋、豆腐、雞、鴨、魚、鵝……吆喝聲此起彼伏,討價還價,熱鬧非凡。下雨天,撐雨傘的、戴笠帽的、穿蓑衣的,一個擠一個……市井百態,民生永珍,在這裡紛紛揚揚。

當年著名的天福堂藥店,也在這裡。

“走進店堂,濃濃的藥香。櫃檯又高又大,一層層裝滿中藥材的藥抽屜。堂前老中醫給病人搭脈、開方,櫃檯驗方、抓藥、稱秤、包藥,堂後藥工在切、碾、煎、泡……”

胡老先生回憶,那時藥店送藥的“長子”,高高個子,瘦瘦身材,每天騎一輛裝滿中藥瓶的腳踏車,挨家挨戶送,風雨無阻。“店裡有很多藥材加工炮製器具,有一種船形鐵碾磨,藥工站在鐵輪兩端的鐵桿上,雙腳前後一動,輪子就在船槽裡來回滾動,碾碎藥材。那輕輕鬆鬆的樣子像演雜技。”

讓胡豐難忘的,還有當年這條路上的理髮店。盛夏時節,店裡卻出奇的清涼。那時,沒有電風扇,更沒空調,大熱天,人們都用手搖扇、大蒲扇、麥稈扇、紙摺扇、絹綢扇……理髮店卻別出心裁,在屋樑上懸掛一片大紙板,用繩索連線,下面由人一拽一放,紙板轉動,徐徐清風從頭降,爽遍周身,剪下的頭髮也不會亂飛。

不長的解放東路上,水果店、文具店、陶瓷店、布店、百貨店、飯店、食品店……應有盡有。

再往西,就到蘭溪門,這也是解放東路與解放西路的分界。

新中國成立前,蘭溪門往西只有一條高低曲折的羊腸小道,兩側是黃土丘陵,新中國成立後逐漸開拓成了街道。

“上世紀五十年代,叫前進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了又寬又長的瀝青大道,改名叫解放西路,兩側新建了許多高樓大廈。”

蘭溪門一帶,也是金華的工業發源地,以前就有電燈公司、電氣公司、萬隆鐵工廠、振康布廠等。1949年後,機械修造廠、織造廠開始出現。1958年後,由蘭溪門向外擴充套件,更多的電機廠、布廠、水輪機廠、藥械廠、製藥廠、化肥廠誕生了。

改革開放以後,工廠多數外遷,“蘭溪門菜場”幾個醒目大字,讓人們還記著蘭溪門的過往。路面拓寬,道路延伸,破舊的房子拆除,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走在今天的解放路上,看著眼前宏偉漂亮的銀泰城、恆大百貨、賓虹廣場、西華廣場……白髮蒼蒼的胡豐會有些恍惚,他努力回想這裡原先的樣子:“高樓代替了原來的小房子,大商場取代了小菜場,日子啊,就是這麼越過越好的。”

想了解更多金華解放路的故事,請掃下邊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