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石中玉那麼壞,罪魁禍首是閔柔

由 才一斗 發表于 明星2021-07-15
簡介這次,石清沒有再遷就閔柔的想法,他知道“治頑疾必下猛藥”,要治住石中玉,非謝煙客不可

石中玉和石破天什麼關係

石中玉到底有多壞,相信看過《俠客行》的朋友都知道。

石中玉是玄素莊夫婦石清和閔柔的兒子。石清、閔柔是當時俠名遠播的黑、白神劍。玄素莊高懸一個“黑白分明”的匾,是當時一個武林名宿寫的,既合黑白雙劍的身份,又譽他夫婦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他們夫妻登場好有詩意:

這一次的蹄聲來得好快,剛只聽到聲響,倏忽間已到了近處……

這兩匹馬形象甚奇。一匹自頭至尾都是黑毛,四蹄卻是白色,那是“烏雲蓋雪”的名駒;另一匹四蹄卻是黑色,通體雪白,馬譜中稱為“墨蹄玉兔”,中土尤為罕見。

白馬上騎著的是個白衣女子,若不是鬢邊戴了朵紅花,腰間又繫著一條猩紅飄帶,幾乎便如服喪,紅帶上掛了一柄白鞘長劍。黑馬乘客是個中年男子,一身黑衫,腰間繫著的長劍也是黑色的劍鞘。兩乘馬並肩疾馳而來。

石中玉那麼壞,罪魁禍首是閔柔

石清、閔柔這次也是為了玄鐵令而來。當年,謝煙客為了報答三個對他有恩的人,分贈三人 每人一枚玄鐵令,上書“玄鐵之令,有求必應”,有照應三人後人之意。可為持玄鐵令之人做一件不論如何艱難兇險之事。石清、閔柔可能是因為當年幼子石中堅被仇家殺害,因而想要謝煙客為他們報仇吧?閔柔確實不愧為行俠仗義之人,在侯監集遇見小叫花“小雜種”(石破天),見他可憐,給了他一錠銀子。可見閔柔確實心地善良,母性十足。這樣的女子,嬌慣兒子是順理成章的事。加之當年她的幼子石中堅被仇家殺害,她對石中玉就更是百般憐愛。因此,也就縱容了石中玉的壞脾氣。

如果按照當年的階級路線,石中玉應該是根正苗紅的“紅五類”,“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他也應該是個頂天立地的俠義道。但是,哪裡有什麼一成不變的人或者階級呢?根據經濟地位劃分人群或區分好人、壞人更是愚不可及。文革中,工人階級應該都是領導階級吧。但是,不同派別的工人組織無不想把對方組織往死裡整,將對方組織成員槍殺、打死的也不在少數。貧下中農也是當年依靠的物件,北京大興縣,道縣的所謂貧下中農最高法院,將地富子女中的未成年人也無情地加以殺害。就拿現在來說,計程車司機,應該算工人階級吧?但是,計程車司機,既有見義勇為,送病人去醫院的,也有肇事逃逸的,怎麼就能夠是鐵板一塊呢?石中玉也不可能天生是個俠義道或者是個罪不可恕的罪人。他的成長與後天的教育密不可分,閔柔的過分嬌縱,是讓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主要原因。

石中玉那麼壞,罪魁禍首是閔柔

金庸的高明也就在這裡:武俠世界儘管是虛擬的,他透過武俠世界反映現實世界的人間百態。《俠客行》也寄託了他的教育理念:貧賤出孝子,嬌縱出敗兒。他筆下的英雄人物喬峰、令狐沖,哪一個不是經歷了千辛萬苦,百般挫折,方成就一代大俠。

石中堅(後來的石破天)從小被梅芳姑擄去,受盡了打罵;謝煙客將他帶走後,也一直對他不懷好意,讓他吃盡了苦頭。在這種逆境中成長的石破天,卻天性醇厚,於天真爛漫之中流露出一股英俠之氣。

閔柔對石中玉卻是百般寵愛。在上清觀,石破天的毒掌無意中傷到了照虛、通虛兩位道長。上清觀眾道長群情激憤。閔柔還在他(閔柔一直以為他就是石中玉)耳邊低聲道:“快逃,快逃!爹爹、媽媽可救你不得!”在這種情況下閔柔還是想護短啊!

石清態度卻不同,他用劍抵住了(石破天)後心,說道:“師妹,咱們不能為這畜生壞了師門義氣。他不能逃!”可見,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閔柔確實起到了壞的作用。

石中玉那麼壞,罪魁禍首是閔柔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玄素莊黑白雙劍可能理念不同吧:一般應該是嚴父慈母。石清可能一直對閔柔相愛甚深,所以對她也忍讓一點,不能扮演好嚴父的角色。所以,石中玉從小就養成了頑劣的壞習慣。石清也因此才將石中玉送往雪山派“風火神龍”封萬里門下學藝。當時,石中玉應該只有12歲左右。但是,男孩子的壞習慣一般應該是從小養成的。俗話說(男孩子)“七歲八歲狗都嫌”——男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做壞事,對臥在自家院子裡的狗都可以無緣無故地踢它一腳,因此,狗都嫌棄他、害怕他——這也是國人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的一條經驗。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男孩子容易從小就叛逆,如果不從小加強教育,就很容易走上邪路。

閔柔的過分溺愛養成了石中玉的壞習慣。

石中玉12歲被父母送往雪山派風火神龍封萬里門下學藝,是希望石中玉在一個新的環境中能夠改變那種頑劣的壞習慣。封萬里是響噹噹的俠義派,他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只要在武藝上不藏私,就應該算得上是對得住朋友了;如果對孩子太嚴厲,倒有點怕被人說成虐待孩子了。石中玉在雪山派呆了三年,金庸沒有告訴我們,石中玉到底經歷了什麼事情,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

石中玉15歲時,犯下了一個滔天大罪,引得雪山派派員四處追殺。恰巧在大家都在追尋“玄鐵令”的途中相遇,這在石清和耿萬鐘的對話中得以初見端倪:

(石清)仍是不動聲色,淡淡的道“貴派門規素嚴, 這個在下是早知道的。我送犬子到凌霄城學藝,原是想要他多學一些好規矩。”

耿萬鍾臉色微微一沉,道:“石莊主言重了。石中玉這小子如此荒唐無恥,窮兇極惡,卻不是我們雪山派教的。”石清淡淡的道:“諒他小小年紀,這‘荒唐無恥,窮兇極惡’八字考語,卻從何說起?”

可見此時石清仍然認為石中玉只有十五歲,應該不會犯什麼大罪。

原來石中玉竟將(大雪山凌霄城的小公主阿繡,還只有13歲)“綁住了手足,將她剝得一絲不掛,想要強姦。”後來,服侍阿繡的丫鬟趕來呼救,一個被石中玉斬了一條手臂,另一個被砍掉一條大腿。石中玉趁亂逃走。

這件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封萬里被砍掉一條右臂,阿繡跳巖,威德先生白自在的老婆出走。在追捕石中玉的過程中,雪山派的二代弟子孫萬年、褚萬春被(一日不過三)丁不三所殺。

石中玉那麼壞,罪魁禍首是閔柔

石中玉從凌霄城逃出來後,混跡長樂幫,平時作威作福,風流快活,作踐良家婦女,連長樂幫中幫眾的妻女也不放過。待到賞善罰惡使要邀請各大門派的掌門人去俠客島喝臘八粥時,石中玉又逃避責任,光是逃避責任,他可以逃進深山老林,人跡罕見的地方;但他本性卻是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所以他躲到揚州的妓院數月不出,既逃避本幫幫眾,又逃避賞善罰惡使,還滿足自己的淫慾。直到被賞善罰惡使從揚州妓院中揪出。

真假石中玉一對比,良莠之分立見:石破天臉色較黑,眉毛較粗,不及石幫主(石中玉)的俊美文秀;石中玉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又極會向女人獻殷勤,虛情假意,石破天則言語木訥,忠厚單純,危難之際,慷慨任俠。

這時,石清、閔柔才對石中玉真正失望透頂。書中是這樣寫的:

二人目光相接,見到對方神色悽然,都是不忍再看,各將眼光轉了開去,均想:“原來咱們的兒子終究是如此不成材的東西,既答允了做長樂幫的幫主,大難臨頭之際,卻又縮頭避禍,這樣的人品,唉!”

(石清夫妻見石中玉、石破天)容貌雖然相似,行為卻全然大異,一個狡獪懦怯,一個銳身任難,偏偏那個懦夫才是自己的兒子。

作為家長,自己的兒子變壞,很少有人從自己的教育方法上尋找原因,就連石清這樣的大俠也不能免俗。石中玉從凌霄城闖禍逃逸後,雪山派“氣寒西北”白萬劍追捕未果,一怒之下,將石中玉父母的根基產業“玄素莊”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石清在這件事上確實也表現“黑白分明”,他知道自己的兒子禍實在闖得太大了。因此,他師門上清觀的師兄弟要幫他助拳尋找石中玉時,他說:“此事說來話長,大半皆由小弟無德,失於管教,犬子胡作非為,須怪不得別人。”此時他知道是“失於管教”了。他不知道“失於管教”的根源在於閔柔的對石中玉的過分寵愛、嬌縱。

石中玉那麼壞,罪魁禍首是閔柔

這在中國現在的家長中,只怕還是普遍現象。現在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以前的獨生子女也大半已經為人父母,導致一個孩子倒有四個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愛。中國古話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就是說,如果過分對孩子溺愛,只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中國青少年犯罪佔全部犯罪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15——16歲的少年犯罪又佔青少年犯罪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舉兩個例子:

湛江吳川市14歲少女阿瀅慘遭12名青少年挾持,輾轉三地強姦。其中,17歲的兩人,14歲的4人。他們臨時聚集,臨時起意,騎摩托車劫住一個載有女孩的摩托車,當即對那個男孩進行毆打,然後將阿瀅帶走進行強姦、輪姦。

北京一個17歲的學生,為了偷錢上網,將最痛愛他的奶奶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

這樣的例子不一而足。每當一個地方出現青少年犯罪,我們的有些媒體總是不厭其煩的說:這些孩子不是單親家庭,就是父母在外打工,他們缺少愛,因此,導致他們犯罪。

我說,不對,中國的孩子不是缺少愛,恰恰相反,他們是由於過多地溺愛才導致無法無天,最後才導致犯罪。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我覺得也不對。人是由動物進化來的,在不斷地進化過程中,人類的文明給人的動物性進行了諸多的約束,人才脫離了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才進入了文明社會。

動物界的獅子。一隻雄獅只要長到足夠強大,它就可以殺死另一個獅群的雄獅,霸佔這個獅群的所有雌獅。

鬣狗看見花豹、獵豹獵取的食物,就可以衝上去將獵物佔為己有。花豹、獵豹對草食動物是強者,對獅子、鬣狗就是弱者,不得不退避三舍。這就是叢林法則。

如果人類社會也是這樣,力氣大的就可以予取予奪,那弱者哪裡還有生存的地方?因此,人類社會就制定了法律、法規——實際上就是懲戒制度,來懲戒人類本來的動物屬性。

現代社會,誘惑更多:食有美味,玩有遊戲。有錢、有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

小孩子的壞脾氣是怎樣養成的,我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搞清楚。我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搞清楚了,我只能談談我不成熟的看法。

我覺得小孩子壞脾氣的養成是潛移默化的:當他還在襁褓之中時,他餓了,就會本能的哭(這就是動物的本能)。現在的父母,誰又能讓孩子受半點委屈呢?自然是忙不迭的餵奶了。因此,“愛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就知道了,哭——是一種武器,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稍微長大點,他需要什麼玩具或者吃的,家長一時沒有滿足他,他又會祭起哭的法寶——撒潑放賴,哭天搶地。作為家長,自然不願意看到孩子哭,因此,也就會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長此以往,壞脾氣就養成了。有這些壞脾氣、壞習慣作為基礎,進入學校、社會後,就可能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走上犯罪的道路。

現在,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兩個地方長盛不衰,生意特別好:一個是棋牌室,打牌、打麻將的,人滿為患;另一個就是網咖,打遊戲的,經常是通宵達旦,樂此不疲。青少年的網癮一度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成為不少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誘因。

中國古代的教書先生都有一把戒尺,對不聽話的頑劣兒童可以打手心,以示懲戒。《說岳全傳》中,王貴等富家公子異常頑劣,不肯讀書,還打走了幾個教書先生。後來,周侗當了他們的先生。王貴他們想故技重施,用鉄尺襲擊周侗。誰知周侗文武全才,奪過鉄尺,將王貴他們一頓胖揍,打得他們殺豬似的嚎叫,從此服服帖帖,接受周侗的調教,終於學成文武全才,跟著岳飛建功立業。可見人才有時是打出來來的。著名鋼琴家劉詩昆曾經說過他小時候也捱過他父親的體罰。他認為如果沒有小時候父親的嚴格要求,就沒有他後來的成就——因為小孩子沒有那麼高的自律能力,有時需要強迫才能夠有所進步。

《俠客行》中的石中玉這麼壞,後來,石破天求謝煙客調教石中玉。謝煙客卻怕麻煩,不想拖著這麼一個累贅,情願做另外更艱難的事。石清卻知道,要改變石中玉的壞品格,非謝煙客不可。石清和謝煙客的一段對話,非常有趣:

石清道:“這位小兄弟求你管教犬子,原是強人所難。……”謝煙客怒道:“你會生兒子,怎的不會管教?這等敗壞門風的不肖之子,不如一掌斃了乾淨!”石清道:“犬子頑劣無比,若不得嚴師善加琢磨,決難成器!”謝煙客怒道:“琢你的鬼!我帶了這小子去,不到三日,便琢得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閔柔向石清連使眼色,叫道:“師哥!”心想兒子給謝煙客這個大魔頭帶了去,定是凶多吉少,要丈夫別再以言語相激。豈知石清只作不聞……這次,石清沒有再遷就閔柔的想法,他知道“治頑疾必下猛藥”,要治住石中玉,非謝煙客不可。

謝煙客向石中玉道:“小子,跟著我來,你不變成好人,老子每天剝掉你三層皮。”石中玉甚是害怕,瞧瞧父親,瞧瞧母親……

石中玉在(謝煙客)這雙閃電般的眼光之下,便如老鼠見貓,周身俱軟,只嚇得魂不附體。

金庸沒有告訴我們,在謝煙客的調教下,石中玉有沒有變成好人,他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石清倒是對謝煙客充滿信心:“謝先生心計勝過玉兒,手段勝過玉兒,以毒攻毒,多半有救……”我也覺得“多半有救”——“棍棒底下出好人”,對異常頑劣的小孩,這是唯一的手段。

我不知道各地的特教學校是不是從《俠客行》中得到啟示:對付武劣兒童,何妨學學謝煙客。

上面是我看《俠客行》的一點體會。我也不是要特意要拔高金庸著作的社會意義。但是,像李敖那樣特意貶低金庸著作,我也不贊成。金庸武俠小說是虛構的,但也不妨礙作者透過這種虛構的故事反映社會的人生百態。社會就是一大江湖,江湖就是一小社會。金庸小說中有偽君子、真小人;社會上也有偽君子、真小人。金庸小說中有惡霸恃強凌弱,社會上也有村霸、街霸、行霸橫行霸道。金庸小說中的大俠一般都是鋤強扶弱,見義勇為,匡扶正義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金庸小說中也有很好的描述。這些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這也是為什麼“有華人處皆讀金庸”的原因。李敖自不量力的向金庸挑戰,金庸不搭理他,並不是因為怕他,因為金庸知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勝”、“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金庸先生的修養真的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又豈是李敖之流能夠望其項背的。“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李敖無論怎樣吹噓自己是“白話文天下第一”,在金庸面前,他不過是螢火之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