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由 田慧覺悟 發表于 明星2021-08-20
簡介密州出獵2蘇軾自出來做官之後,一直都沒有和弟弟蘇轍見面了,在密州任職期間,弟弟蘇轍在濟南任職,雖然很近,但是卻無法見面,在中秋之夜,蘇軾與三五好友一起喝酒聊天,大醉,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

懷民亦未寢下一句是什麼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余光中

不同的個性,造就不同的詩詞風格,也譜寫出不同的詩情人生。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

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說過一句話:“蘇軾是在苦難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物。”

著名的臺灣詩人余光中在一訪談節目中透露:“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這個人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了,恐怕太嚴肅了,可是蘇東坡就好,他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朋友,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這些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如果非要選出一位最喜歡的詩人,蘇軾定是我心目中的男神。

他的無限魅力,不僅在於詩詞的豪放不羈,也在於“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更在於人格修養上的樂觀豁達與逸懷浩氣。

人生在世,一個人可取得的最高成就,並非功成名就,或者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將自己的精神提升至最高境界。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目錄

1

蘇軾出生於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母親出於書香門第之家,父親讀書勤奮,在父母親的影響下,蘇軾博覽群書。二十歲和弟弟蘇轍結伴同行,進京趕考。在參加考試的三百八十多人裡,歐陽修一眼就看中了蘇軾的文章,歐陽修說:“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歐陽修的推崇,讓蘇軾很快就名動京城,真是風華正茂,揮斥方遒,對於經邦濟世懷有遠大的抱負。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總是骨感的。在當時黨爭衝擊下,蘇軾的保守思想併為獲得執政者的青睞,他不是遭受貶謫,就是走在被貶謫的路上。

宋仁宗時期,王安石發動變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蘇軾作為保守派,是反對變法的,因為政見不合,熙寧七年,38歲的蘇軾,第一次到杭州任職。三年任期滿後,他被調到密州任太守,在密州任職期間,一次出獵,寫下《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豔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這裡的用典,孫郎指的的孫權,蘇軾以孫權自喻,表達了自己壯志凌雲的英雄氣概。)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這裡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少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了魏尚)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徵,又利用“狼”屬於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密州出獵

2

蘇軾自出來做官之後,一直都沒有和弟弟蘇轍見面了,在密州任職期間,弟弟蘇轍在濟南任職,雖然很近,但是卻無法見面,在中秋之夜,蘇軾與三五好友一起喝酒聊天,大醉,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明月幾時有

3

元封三年,44歲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而入獄,最終死裡逃生,被貶到黃州。

到了黃州,生活條件辛苦,蘇軾便帶領家人建雪堂、開挖魚塘、築建水壩,從一個學士變為了農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改變家人伙食,還因地制宜,研發了流傳至今的東坡肉等菜餚。

日子辛苦,但是蘇軾仍然活的灑脫、真實、豁達。一個夜晚,月色入戶,興致所至,便出門尋朋友張懷民一塊散步。兩人在庭院裡、月色下散步,情之所至,他寫下了《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林語堂說:“悠閒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恬靜的內心,樂天曠達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

蘇東坡正是如此。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記承天寺夜遊

4

蘇軾在黃州一待就是四年,隨著朝局的不斷變化,蘇軾也不斷地在官海沉浮起落。

元祐元年,傾向舊法的宋哲宗繼位後,已近知命(50歲)之年的蘇軾被受重用,官職升至翰林學士。

新法與舊派不溶於水火,蘇軾看透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深感厭倦,他主動請求離開是非窩。

這一次離開,距離京城就越來越遠了,他被安排到當時氣候炎熱,瘴氣瀰漫,疾病肆虐的嶺南之地惠州。 即使自然條件不好,生活也很艱辛,但是蘇軾在惠州,勤政愛民,始終把民間疾苦放在心上。改良當地的生產農具,減少疾病的發生率,蘇軾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惠州老百姓一致稱讚與崇敬。

在惠州三年之後,蘇軾再次遭貶。這次貶的更遠,遠到了天涯海角的儋州。他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一百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蘇軾的與眾不同,就在於他能將儒家的入世與道家的出世相結合,正因為靈活的處世之道,讓他在失意的時候並不落空————他可以迴歸詩意的精神家園。就像他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定風波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透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無論人生多坎坷,他都能做到寵辱不驚,他順應環境,適應環境,無論到哪裡,都能完善自己。正如董卿之中國詩詞大會上提到蘇軾時說——在最低的境遇裡,活出最高的境界。他的人生充滿各種古難與坎坷,蘇軾卻用不可救藥的樂天與始終如一的自持完成自己,實現自我,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蘇軾——在俗世塵埃裡妙筆生花

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