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特別好喝?煲湯技巧和煲湯的常用的湯料有哪些

由 唐唐心願 發表于 明星2021-08-23
簡介南杏仁:南杏仁又稱甜杏仁,甜杏仁味甘,性平,無毒,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養顏、止咳祛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鮮大頭蓋茹怎麼儲存方法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煲湯?

說到湯,走遍全國,在選料、功夫上各有千秋,但真正掌握好用料的得當、拿捏好火候的精準,還是要數廣東老火湯。到過廣東的人都知道,這裡的老火湯很有特色;走進本地人家,你會發現這甲的女子個個都能拿出煲湯的絕活。她們會依據季節的變化、家庭成員的年齡、體質等,用各種湯料和烹調方法,烹製出各種個同口味、不同功效的老火湯,來對家庭成員進行保健、養生和調理。

廣東人吃飯時湯是必不可少的,並通常飯前喝湯,而越到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家,越能喝到地道的門味。廣東人所謂的老火靚湯,指熬製時問長、火候足、味鮮美的湯水,傳統上是用瓦煲來煲,水開後放進湯料,煮沸,將火調小,慢慢熬製2~4小時而成。老火靚湯是晚餐大宴中不能少的醒神節目,也是廣東人生活中最普遍的飲食文化。

廣東的老火湯種類繁多,有滾湯、煲湯、燉湯、煨湯、清湯等,可以熬、滾、煲、燴、燉,不同的材料會有鹹、甜、酸、辣等不同的味道。湯料可以是肉、蛋、海鮮、蔬菜、乾果、糧食、藥材等。而所謂三煲四燉,就是煲湯需要3小時,燉湯需要4~6小時。又由於多采用陶煲、砂鍋、瓦鍋為煲煮容器,沿襲著傳統的獨特烹凋方法,既保留了食材的原始真味,湯汁也較為濃郁鮮香,滋補身體的同時,又有助於消化吸收。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特別好喝?煲湯技巧和煲湯的常用的湯料有哪些

煲湯訣竅和煲湯的基本操作程式

原料預處理:

部分煲湯原料須進行如飛水、爆炒、滾和煎等處理。

投料:

在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加入主料和配料,加蓋點火。

煲制:

先用猛火加熱至湯沸,再改用慢火長時間加熱至原料軟爛滑口。

調味:

在湯馬上要煲好熄火之前,加入調料調味,熄火上席。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特別好喝?煲湯技巧和煲湯的常用的湯料有哪些

原料的加工處理方法

宰殺:

家禽、水產等煲湯原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宰殺。家禽類原料需去除毛、內臟、淋巴、脂肪等;水產類原料需刮鱗、去鰓、取出內臟等。

清洗:

煲湯用的所有原材料在投入煲內之前均需清洗幹爭。蔬果類原材料的清洗方法較為簡單,只要去蒂、皮、瓤和雜質,清洗乾淨即可;有些煲湯原料的清洗過程比較複雜,如豬肺,要經過反覆多次的注水、擠壓,洗至血水消失,豬肺變白為宜:又如豬肚、豬腸及豬小肚等,因其帶有黏液和較重的異味,清洗的時候一定要下足工夫,可用花生油或食鹽加少量澱粉擦洗,反覆幾次後用清水清洗,以去除黏液和異味;乾貨類材料,一般需要浸泡一定時間後再清洗。

浸泡:

煲湯所用的原料很大一部分是乾貨,如菜乾、冬菇、黃豆、黑豆、銀耳、蓮子、芡實、薏米、桂圓肉等,要使這些乾貨的有效成分易於析出,煲湯前必須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的長短,需根據不同原料而定,豆類、堅果以及根莖類中藥材等原料的浸泡時間需要較長,一般在1小時以上,如黃豆、黑豆、綠豆、冬菇、蓮子、芡實、淮山等;乾菜類或花草類中藥材等原料的浸泡時間一般在1小時以內即可,如白菜乾、銀耳、海帶、夏枯草、菊花等。如想縮短原料的浸發時間,可根據不同的原料,使用溫水或開水浸泡。

煎:

水產類原料在煲湯前一般都需經過煎的程式,即燒鍋下油,將原料兩面煎至金黃色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產類湯料的腥味,使煲出來的湯清香奶白。

飛水:

肉類原料在煲湯前一般都需經過飛水的程式。那麼,什麼是“飛水”呢?又為什麼要飛水呢?飛水,即將原料放入沸水中,煮沸後即撈起,用冷水洗淨的過程,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料的異味及血水,使煲出來的湯更加清甜味香。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特別好喝?煲湯技巧和煲湯的常用的湯料有哪些

煲湯器具的選擇與使用技巧

煲湯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瓦煲作加熱器具為佳,這樣煲出來的湯會比其他器皿煲出來的湯的味道好。煲制時應加上蓋.這一方面是減少水分的蒸發;另一方面是陶器的傳熱效能較差,在加蓋慢火加熱的情況下,煲內材料的熱不容易散失,有利於鮮美湯水的形成。

煲湯用水量的把握技巧

煲法烹製成湯是以湯為主、湯料為輔的菜餚。煲湯時由於水分蒸發較多,因而煲湯的用水量可多些。一般來說,下料時固體原料與開水的比例以1∶2至2∶5較為適宜。也可以按照要得到1碗湯,就要放2碗水去煲這樣的方法來把握煲湯的用水量。

煲湯火候的掌握技巧

煲湯是一種較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法,火候與時問的掌握對煲出來湯水的質量有較大的影響。一般先用猛火(武火)加熱至湯滾沸,然後改用慢火(文火),以較長時間加熱至原料軟爛,一般需要2~3小時。在加熱的過程中,原料中的部分成分溶解,分解或分散於湯中,從而形成鮮濃的靚湯。

煲湯材料的選擇技巧

煲湯使用的原料不同,所煲成湯水的質量與作用也不同,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條件或個人喜好,選擇合適的原料煲湯。在夏秋兩季,天氣炎熱,以鮮味和清潤的湯水,比較適合人們的胃口,所以適宜選擇不肥不膩的肉料和清熱祛溼的乾果、瓜菜為原料;而在春冬兩季,正是人體進補調養的好時節,一般要煲些具有滋補作用且滋味濃郁的湯水,故可多選具有滋補作用、較濃郁香味的原料,如雞肉、羊肉、桂圓、紅棗等。

煲湯五忌

忌中途新增冷水

在煲湯的過程中,切忌開蓋新增冷水,這是因為正在加熱的肉類遇到冷水後收縮,蛋白質不易溶出,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影響湯的口感。

忌早放鹽

一般在湯煲好的5分鐘前下鹽較為合適,因為過早放鹽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從而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不美、口感不佳。

忌過多地放入蔥、姜、料酒等調料

煲湯時,忌過多地放入蔥、姜、料酒等調料,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大多數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姜、花椒、大料、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喝湯講究原汁原味,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

忌用猛火煲湯

煲制廣東老火湯,不可一直用猛火烹製,讓湯汁大滾大沸,以免影響湯料營養成分的充分分解和分散,這樣也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分子運動激烈使湯渾濁,影響口感。

忌過早過多地加入醬油

在湯快煲好的時候,為了提鮮,可以加入一點醬油,但是切忌過早過多,以免湯味變酸,顏色變暗發黑。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特別好喝?煲湯技巧和煲湯的常用的湯料有哪些

煲湯常用湯料介紹和功效

蓮子:

蓮子又稱蓮寶、蓮米、藕實,味甘澀,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等功效;用於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蓮子心味道極苦,卻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蓮心還有很好的祛心火的功效,可以治療口舌生瘡,並有助幹睡眠。

人參:

人參又稱山參、園參、黃參、玉精,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水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洩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之陽痿、尿頻、氣虛外感。

玉竹:

玉竹又稱玉參,味甘,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潤肺滋陰、養胃生津之功效;主治燥熱咳嗽、虛勞久嗽、內熱消渴、陰虛外感、寒熱鼻塞、頭目昏眩、筋脈攣痛。

芡實:

芡實又稱芡實米、雞頭米,味甘澀,性平,無毒,入脾、腎經: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利溼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痺痛、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洩瀉等症。

薏米:

薏米又稱薏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健脾利水、利溼除痺、清熱排膿、清利溼熱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洩瀉、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腸癰、淋濁、白帶等症。

黨參:

黨參又稱東黨、臺黨、口黨、黃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肺虛喘咳、氣短懶言、自汗、血虛萎黃、口渴。

沙參:沙參又稱知母、白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肺化痰、養陰潤燥、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陰虛發熱、肺燥乾咳、肺痿癆嗽、痰中帶血、喉痺咽痛、津傷口渴。

淮山:

淮山又稱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慾不振、久洩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遺精早洩、帶下白濁等症。

百合:

百合又稱重邁、中庭,味甘、微苦,性平,歸肺、心、腎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咽痛失音、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

靈芝:

靈芝又稱靈芝草、木靈芝、菌靈芝,味甘苦,性平,歸心、肺、肝、脾經;具有養心安神、補肺益氣、滋肝健脾的功效;主治虛勞體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頭目昏暈、久咳氣喘、食少納呆。

紅棗:

紅棗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損、體倦無力、面黃肌瘦、婦女血虛髒躁、精神不安等症。

蜜棗:

蜜棗是用鮮棗加工而成的一種蜜餞,色澤金黃如琥珀,切割後縷紋如金絲,光豔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棗香。蜜棗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補益脾胃、養心安神、滋養陰血、緩和藥性等功效。

枸杞子:

枸杞子又稱甘杞、貢杞,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生津、延年益壽之功效;主治肝腎虧虛、腰膝痠軟、陽痿遺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虛勞咳嗽、消渴

桂圓肉:

桂圓肉又稱龍眼肉,味甘,性溫;具有開胃益脾、養血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可治療貧血和因缺乏尼克酸造成的皮炎、腹瀉、痴呆、甚至精神失常,同時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熟地黃:

熟地黃又稱熟地,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強心、利尿、降血糖、增強免疫功能等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

生地黃:

生地黃又稱乾地黃、原生地、幹生地,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養陰、生津涼血之功效;主治溫熱病之高熱、口渴、出血等症。

南杏仁:

南杏仁又稱甜杏仁,甜杏仁味甘,性平,無毒,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養顏、止咳祛痰、潤腸通便等功效;主治虛勞咳喘、腸燥便秘。

北杏仁:

北杏仁又稱苦杏仁,味苦、辛,性微溫,有小毒,入脾、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潤腸通便、殺蟲解毒等功效;主治咳嗽、喘促胸悶、喉痺咽痛、腸燥便秘、蟲毒瘡瘍。

雪蛤:

雪蛤又稱雪蛤膏,味甘鹹,性平和;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潤肺的功效;對於身體虛弱、病後失調、神疲乏力、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盜汗不止、癆嗽咳血等有特效。

燕窩:

燕窩又稱燕菜、燕根、燕蔬菜,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養陰潤燥、益氣補中之功效;主治虛損、癆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瘧、噎膈、反胃。

西洋參:

西洋參又稱花旗參、西洋人參、洋參,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肺、腎經;具有益氣生津、養陰清熱、增強免疫力、鎮靜等功效;用於熱病傷津耗氣、陰虛內熱、氣陰兩傷等症。

太子參:

太子參又稱童參、孩兒參、四葉參、米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之功效;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症。

土茯苓:

土茯苓又稱土苓、紅土苓,味甘、淡,性平,歸肝、胃、腎脾經;具有解毒散結、祛風通絡、利溼洩濁之功效;主治梅毒、喉痺、癰疽惡瘡、瘰癧、癌瘤、筋骨攣痛、水腫、淋濁、洩瀉、腳氣、溼疹疥癬、汞中毒。

無花果:

無花果又稱天生子、文仙果,味甘,性平,無毒;具有健脾益肺、滋養潤腸、利咽消腫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不思飲食、陰虛咳嗽、乾咳無痰、咽喉痛等症。

何首烏:

何首烏又稱首烏、赤斂,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祛風解毒、截瘧的功效;主治肝腎精血不足、腰膝痠軟、遺精耳鳴、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鬚髮早白、脾燥便秘、風疹癬疥、面板瘙癢、瘧疾、瘰癧、脾性風、痔瘡、瘡癰。

羅漢果:

羅漢果又稱假苦瓜、拉漢果,味甘,性涼,歸肺、脾經;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之功效;主治痰火咳嗽、咽喉腫痛、傷暑口渴、腸燥便秘。

川貝:

川貝又稱貝母、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虛勞久咳、肺熱燥咳、肺癰吐膿、瘰癧結核、乳癰、瘡腫。

白茅根:

白茅根又稱茅根、蘭根、茹根,味甘,性寒,歸心、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血熱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紫癜、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漓澀痛、水腫、黃疸。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特別好喝?煲湯技巧和煲湯的常用的湯料有哪些

麥冬:

麥冬又稱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等功效;主治肺燥乾咳、陰虛勞嗽、肺癰、咽喉疼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心煩失眠、血熱吐衄。

丹參:

丹參又稱郄蟬草、赤參、木羊乳,味苦、微辛,性微寒,歸心、脾、肝、腎經;具有活血祛淤、養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主治淤血,頭、胸、脅、腹疼痛,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淤滯腹痛,關節痺痛,跌打淤腫,溫病心煩,血虛心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

玄參:

玄參又稱元參、烏元參、黑參,味苦、甘、鹹,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瀉火解毒、軟堅散結等功效;用於熱病傷津的口燥咽乾、大便燥結、消渴等病症。

田七:

田七又稱三七、金不換、三七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肺、心、肝、大腸經;具有祛淤止血、消腫止痛、降低膽固醇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淤腫疼痛、淤血內阻所致的胸腹及關節疼痛,還能活血化淤、消腫。

車前草:

車前草又稱車輪菜、車前、當道,味甘,性寒,歸腎、膀胱、肝經;具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黃疸、瀉痢、肺熱咳嗽、肝熱目赤、咽痛乳蛾、衄血、尿血、癰腫瘡毒。

夏枯草:

夏枯草又稱鐵色草、大頭花、夏枯頭。味苦、辛,性寒。歸肝、膽經;具有清肝瀉火、解鬱散結、消腫解毒之功效;主治頭痛眩暈、煩熱耳鳴、目赤畏光、目珠疼痛、脅肋脹痛、瘰癧癭瘤、乳癰、痄腮、癤腫、肝炎。

雞骨草:

雞骨草又稱黃頭草、黃仔強、大黃草,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胃經;具有清熱利溼、散淤止痛的功效;主治黃疸型肝炎、小便刺痛、胃脘痛、風溼骨節疼痛、跌打淤血腫痛、乳癰。

黃芪:

黃芪又稱王孫、黃蓍,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行水消腫、託毒生肌的功效;具有治療內傷勞倦、神疲力、脾虛洩瀉、肺虛喘嗽、胃虛下垂、久洩脫肛、陰挺、吐血、便血、崩漏帶下、表虛自汗、盜汗、水腫、血蓋、癰疽難潰或潰久不斂。

白朮:

白朮又稱山薊、山精、乞力伽、吃力伽、冬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食少腹脹、大便溏瀉、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溼痺痠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

當歸:

當歸又稱幹歸、馬尾當歸、秦歸、馬尾歸,味甘、辛、微苦,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血淤諸症;眩暈頭痛,心悸肢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結聚,虛寒腹痛,痿痺,赤痢後重,腸煤便難,跌打腫痛,癰疽瘡瘍。

黃精:

黃精又稱老虎姜、白及、兔竹,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滋腎填精、潤肺養陰的功效;主治陰虛勞嗽肺燥乾咳;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口乾消渴;腎虧腰膝痠軟,陽痿遺精,耳鳴目暗,鬚髮早白,體虛贏瘦,風癩癬疾。

天麻:

天麻又稱定風草、赤箭、明天麻,味甘、辛,性平,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痛之功效;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阿膠:

阿膠又稱驢皮膠、傅致膠、盆覆膠,味甘,性平,歸肺、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虛勞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血痢,妊娠胎漏,崩漏,肺虛燥咳,虛風搐搦,虛煩失眠。

川芎:

川芎又稱香果、雀腦芎、京芎、貫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腹痛,腫塊,心胸脅疼痛,跌打損傷腫痛,頭痛眩暈目暗,風寒溼痺,肢體麻木,癰疽瘡瘍。

巴戟天:

巴戟天又稱雞腸風、巴戟、巴吉天、戟天,味辛、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滑洩,少腹冷痛,遺尿失禁,宮寒不孕,腰膝痠痛,風寒溼痺,風溼腳氣。

杜仲:

杜仲又稱扯絲皮、絲棉皮、思仙、思仲,味甘、微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主治腰膝痠痛,陽痿,遺精,尿頻,小便餘瀝,陽亢眩暈,風溼痺痛,陰下溼癢,胎動不安,漏胎小產。

白芷:

白芷又稱芳香、澤芬、香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大腸經;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溼通竅、消腫排膿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眉稜骨痛,齒痛,目癢淚出,鼻塞,鼻淵,溼盛久瀉,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瘙癢疥癬,毒蛇咬傷。

酸棗仁:

酸棗仁又稱棗仁,味甘、微酸,性平,歸心、肝、膽經;具有養心安神、益陰斂汗、補心之功效;適於肝血不足、虛煩不眠及體虛多汗、津傷口渴等症。

柏子仁:

柏子仁又稱柏實、柏子、柏仁、側柏子,味甘,性平,歸心、腎、大腸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驚悸怔忡,失眠健忘,自汗盜汗,遺精,腸燥便秘。

桑寄生:

桑寄生又稱寄生、桑上寄生、寓木,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養血安胎等功效;用於肝腎不足、血虛失養的關節不利、筋骨痿軟、腰膝痠痛等症,本品還能養血安胎氣,補腎固胎元,用於血虛胎動不安。

今天就介紹到這,如果你也喜歡喝廣東老火靚湯,請大家加關注和留言多多支援,每期將為大家推薦一款靚湯。謝謝你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