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搖滾樂——生長在血色浪漫裡的花

由 一張安琪 發表于 明星2021-09-17
簡介2、他們作為底層人民沒什麼文化,所有的內容創作完全基於內心,不會向科班出身的白人學生們一樣困於本身研習的知識累贅,也更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畢竟現在都已經21世紀了,能聽懂古典樂的人依舊也沒幾個,大家還是更喜歡鳳凰傳奇

所有的雲都跑到我這裡是什麼歌

在電影《無姓之人》裡,男主角有一條人生路里的青春期是這樣的:因為媽媽對他的忽視和不滿,在青春期變成了一個叛逆的搖滾少年。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音樂品味的提升大機率是從搖滾樂開始的。

在我那個年代,作為一箇中國普通人,從小沒有什麼來自家庭的藝術薰陶,小時候耳邊充斥的基本都是來自臺灣或者香港的流行樂,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接觸到的現代音樂。

也許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在青春期裡充斥著迷茫和荷爾蒙的少年或者少女,聽到了完全不同的新奇音樂,讓TA有了一種衝動,去了解這種和以前不一樣的音樂是什麼東西。

也許TA的人生軌跡,從此開始,偏離了之前的軌道一點點。

就像電影裡的叛逆少年一樣,耳機裡永遠塞滿了搖滾樂。這彷彿讓正值叛逆的自己找到了一個歸宿,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說白了,叛逆的年齡浸染了搖滾之後,可以為自己變得更加的孤僻和自傲找一個合理的理由,這是屬於自己的搖滾精神。

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搖滾樂——生長在血色浪漫裡的花

那麼我們首先明確兩個問題:

是現有的搖滾樂,還是先有的流行樂?流行樂是一種既定的音樂風格嗎?

答案是先有的流行樂;流行樂並不是一種既定的音樂風格,廣義的流行音樂跟流行時裝差不多。

流行沒有風格,什麼風格賺錢,流行就是什麼。

所以有很多已經很有名氣並且已經成功賺到錢的搖滾明星,也並不代表他們自己的作品“不夠搖滾”,能代表的僅僅是他們已經透過他們的搖滾作品賺到錢了而已。

搖滾樂的土壤是一片血色的浪漫。

新航路開闢後,就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瘋狂地對新大陸殖民擴張,伴隨出現的是一個極不人性的買賣——黑奴貿易。從那個時刻開始一直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廢除了蓄奴制這期間,時間過去了那麼多年,黑人依舊待在那些黑暗角落,彷彿這個社會的任何變革都與這一個種族都沒有任何關係一樣。黑人,連被討論階級的餘地都沒有。

儘管制度可以被廢除,但是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卻非一天就能改變。終於等到20世紀,西方列強褪去了帝國主義的兇殘外衣,還上了民主社會的外套以後,黑人才算是被文明社會解放了。

所以在這之前,黑人和白人的文化是有著不可逾越的壁壘的——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刻在兩個種族骨子裡的壁壘。

這個文化壁壘被打破就是搖滾樂萌芽、發跡的土壤,說搖滾樂是刻在黑奴烙印傷口上結成的疤痕之一也並不為過。

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搖滾樂——生長在血色浪漫裡的花

黑人的文化靠著他們幹活需要的勞動號子、希望自己得到救贖和解脫的靈魂樂為主,而後又有一些黑人為了給白人演奏娛樂學習了一些西洋樂,慢慢地出現了全新的音樂形式——布魯斯,隨後又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不同的布魯斯流派和爵士。哪怕商人為了盈利的目的為這些專屬於黑人的音樂發行了唱片牟利,這些唱片也始終是“種族唱片”而已。

那與之相對應的白人文化都有什麼呢?古典樂、流行樂和鄉村音樂。鄉村音樂的敘述性和鄉土氣息意味著歌詞本身的地域性太過濃厚,只擁有自己特殊的受眾群體,主要集中在美國南部、西南和中南地區。流行樂的產生也只是因為底層人民開始有能力消費但是又不理解古典樂,商人為了牟利出現的一種特殊形式。當時的流行樂,大都是嚴肅的音樂節名人搞出來的牟利產品。

但是這樣的流行樂在創意上本身也有著非常大的缺陷——大家都一個地方出來的科班學生,誰也別說誰有創意。

在美國,黑人逐漸獲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和話語權後,種族的文化壁壘開始逐漸打破。而黑人音樂裡那些白人從未見過的獨特性開始進入了大眾視野。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拒絕藝術的美麗。

原來不同音樂型別的市場是既定的,但是隨著文化壁壘的逐漸破碎,文化開始交融。新的文化開始興起。尤其是黑人的音樂,感染力實在是太強,在一些極具才華的藝術家和商人的推動下,搖滾樂正式誕生。

所以說,如果有人覺得搖滾小眾,那麼我們看一下搖滾一開始發跡的原因其實不難發現,搖滾從一開始的初衷就是為了服務大眾、為了迅速佔領市場產生利潤而產生的。不知道這個發跡原因會讓你們覺得小眾嗎?

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搖滾樂——生長在血色浪漫裡的花

那為什麼依賴於流行樂產業體系和行銷渠道的搖滾樂會讓很多青少年覺得它如此具有反叛氣質呢?

這就不得不從美國

50

年代和我們現在的青少年良好的經濟條件開始談起。

念過書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個考試總分是100分,從0分考到60分很容易,但是從80分開始每一次進步都需要大家的大量練習甚至需要一點運氣。50年代的青少年同我們的父母一樣,都是從一窮二白做起的,在他們的眼裡吃飽穿暖、有個地方住、有個節目看就已經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了。他們的人生考卷彷彿就是從0分做到了60分一樣,幸福感極強。

但是我們的人生從出生開始很多人就已經吃穿不愁了,我們不需要去為溫飽憂愁,但是再創造與我們父母完全不同的物質財富已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所有能夠憂愁的地方就是那些毫無所謂的精神世界——畢竟精神世界的考卷沒有任何的硬性指標可以衡量。

人不會因為物質條件好了就沒有痛苦,人的幸福和痛苦永遠都是相伴相生的。

與父母的溫飽問題相比,我們這代青少年的痛苦就顯得非常玄學——我們很痛苦,但是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痛苦。但是很顯然我們的父母並不理解我們的痛苦,他們就知道關注我們的吃飯穿衣,但是我們要的根本不是這些。

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搖滾樂——生長在血色浪漫裡的花

青少年要得這些對於痛苦的理解,黑人叔叔可以給你們。為什麼這麼講?這就不得不說黑人叔叔作為一個流派的開拓者本身擁有的

一些共同

的經歷:

1、他們就是天生的音樂人,太會玩兒音樂了,給他們幾個瓶子都能給你整出花活來;

2、他們作為底層人民沒什麼文化,所有的內容創作完全基於內心,不會向科班出身的白人學生們一樣困於本身研習的知識累贅,也更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畢竟現在都已經21世紀了,能聽懂古典樂的人依舊也沒幾個,大家還是更喜歡鳳凰傳奇;

3、他們擁有黑人骨子裡對於黑人傳統音樂的理解,同時又接受了白人的音樂教育,所以具備更高的技術手段將不同流派的音樂融合在一起。

4、

最重要的一點是,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這些從種族就不被人認可的黑人叔叔們,確實擁有更多的痛苦土壤成就了他們的創作源泉。我們總是能從他們不同的痛苦中找到最適合我們自己的那一款。

5、黑人音樂最重要的是可以找到讓人想要跳舞的節拍,在舞蹈中消散自己的痛苦,可能就是小孩子所謂的痛苦又快樂的感覺。

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搖滾樂——生長在血色浪漫裡的花

許多人提到搖滾總是說要有搖滾精神,說這都代表了不妥協、自由意志、反抗精神。那麼搖滾含義真的僅僅只有這些嗎?至於反叛、反抗精神,我認為不管哪個文化,只要是對一個新流派的產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力的人都會具有強烈的反叛和反抗精神,因為具備這樣的決心與勇氣才能讓一個全新的東西萌芽、發展,但是這是屬於一個人的精神。或許在某個搖滾分支或者某個搖滾作者的內容體現了這些。不過這些已經和搖滾本身關係不大了。

至於高階感,簡單地說,搖滾樂無論在思想內容、藝術趣味和表演技巧,都很難與古典音樂相媲美,這是它因服務大眾這件事本身決定的。

所有的藝術形式,文學也好、音樂也罷,它們不可避免地在持久的演進發展過程中走著兩條路。要麼被相對大眾接受,走向流行,進而商業化、產業化;要麼不被相對大眾接受,成為典型、歸於地下、甚至走向異化,搖滾的發展也不會偏離這個軌道。而不同的分支流派裡的聽眾也像藝術形式走向不同的道路一樣,這些聽眾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

有人因為搖滾、文學、電影等等,學會了獨立思考、打開了視野,更真誠更勇敢地去面對自己、面對世界。也有人為了所謂的文藝標籤而標籤,把自己限定在框框裡不再出來,人云亦云的喜歡本質跟追星族也沒有什麼區別,看不清現實也看不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