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渣男、渣女?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由 裁紙刀 發表于 明星2021-10-25
簡介但是有一些人卻往往不會完成心理暗示的過程,其中一部分是比較固執的人,一方面絕不會出於責任或者道德主動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一方面即便是被對方要求口頭表達“我愛你”,也會在內心有一個聲音大聲反對“我不愛你”,這樣自然不可能日久生情,不日久生恨都

為什麼渣男很多

從心理學角度理性分析愛情產生的機理

從比較冰冷的理性的心理學角度看,愛情就是激素的本能作用和不斷自我催眠(或者說洗腦)的結果。

激素作用不需要過多解釋,它會作用於大腦來產生生理乃至心理上的需求,值得提醒的是這裡的“激素”不光指性激素,一定還有其他激素也參與這個需求機制中,綜合的複雜的激素作用來產生這一特殊需求。所以愛情的起點其實是需求。

不斷的自我催眠(洗腦)則更為複雜,其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不斷自我暗示“

我愛你”

,但是這種催眠當然遠不止於此。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催眠(洗腦)是從小就開始的,比如社會觀念會告訴你有愛情才是正常的對的,這是催眠;透過文字、圖片、音樂、影視接觸到的各種愛情觀,也是催眠;乃至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婚姻和戀愛現象,都是催眠。

當然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還是“

我愛你

”這一心理暗示,這是有愛情概念之後的人每天都會直覺不自覺給自己進行很多次的暗示,心理暗示的力量心理學家已經透過嚴謹的實驗證明了,可以推想日復一日不斷重複強化的心理暗示會產生什麼效果,最初的那個“愛”字或許只是口頭上的或者表層思維的,但是經過

無數次的重複強化暗示

之後,必然會銘刻在大腦深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刻骨銘心”

這一套邏輯能夠解釋“

日久生情

”,但是同時與“

日久不生情

”並不矛盾。

日久生情自然是因為不斷暗示“我愛你”,但是往往當兩個人程式上“

在一起

”之後,有一些人會出於責任或者道德或者其他心理動機而主動給自己心理暗示,這就會順利地日久生情;還有一部分人會因為被對方要求口頭表達而被動產生心理暗示,這種一部分會日久生情。

但是有一些人卻往往不會完成心理暗示的過程,其中一部分是比較固執的人,一方面絕不會出於責任或者道德主動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一方面即便是被對方要求口頭表達

“我愛你”

,也會在內心有一個聲音大聲反對

“我不愛你”

,這樣自然不可能日久生情,不日久生恨都不錯了。還有一種情況則更加冷酷,如果一個人心裡一直裝著另一個人沒有放下的話,那麼每當他(她)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強行自我暗示的時候,心裡都會出現一個聲音:

“我愛的是他(她)不是你”

,這種情況對於程式上的伴侶,實在是種殘忍。

所以有不少分手的情侶之間都說過這句話:“

這麼長時間,哪怕是捂著塊石頭也捂熱了

。”可能

捂不熱的石頭可能並不是天性涼薄冷酷無情,而是他(她)內心有一個造反的聲音。

可能他們自己也對自己很無奈,他們沒辦法消滅自己心中的這種聲音,畢竟這種和性格有關的個人屬性,一旦成型了就很難改變。

當然,也不是絕對沒有意外,比如感動。達到一定程度的感動能夠消除他們內心造反的聲音,但是感動這個東西太具體又太玄幻,這裡不便討論。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渣男、渣女?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從科學的進化論角度來分析愛情的本質

先複習一下達爾文的《進化論》,它的核心觀點其實就四個字:適者生存;反面說就是不適者都被淘汰掉了。那麼倒推回去就是,現存物種身上能夠看到的所有(或大多數)性狀都是曾經有利於物種生存的。

那麼套用到愛情這裡可以表述為:“人類有愛情這一現象,是因為不具備愛情現象的人類近親族群都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那麼也就是說愛情本身是有利於人類族群生存的適應性性狀。

先粗淺地闡述一下這一論斷,站在現在的視角看,愛情有利於人類族群的延續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愛情本質上就是一個求偶行為,這一高效的標準化求偶模式必然能夠讓族群的出生率更高從而相對於其他族群形成生存優勢而讓這一族群最終成為自然選擇組內競爭的勝利者。

但是邏輯上會有一個麻煩,愛情的形式似乎比較不固定,自人類可考證的有史以來婚姻制度變化很大,相應的愛情觀和愛情形式當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構成了邏輯分析上的困難,到底以什麼歷史時期的愛情作為標準去研究問題是個很大的麻煩。我的觀點是,應當以文明出現之前為截斷,最好直接以文明蠻荒時期的氏族部落時代的愛情作為標本,這樣才能更接近於愛情的本質。一方面因為達爾文《進化論》最多隻能適用到前文明時代,在文明時代是不具有解釋力的;另一方面文明社會後的愛情已經摻雜進很多文明的干擾,比如上文所說的各種“催眠洗腦”,其本質可能已經被文明掩蓋得差不多了。

前文明時期的愛情和現在的愛情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前文明時期不存在偶婚制而是群婚制,也就是愛情雙方不存在嚴格的身份約束,其愛情應當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可;其次那時候愛情的週期很短,沒有現在愛情觀念中的“天長地久,終身不渝”;最後那時候的愛情雙方沒有佔有關係,而只是一種臨時的弱聯絡。

綜上所述,本質上愛情應該是一種基於本能需求和心理認同的臨時親密關係。

接下來討論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遠古人會不會失戀?按照上面的結論,原始人的愛情本身就是沒有佔有關係的、非固定、臨時的親密關係,從邏輯上應當不存在失戀這個事情,或者說失戀這個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雞毛蒜皮的小事。

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我的證據是情緒。

情緒一定是長期進化的產物,不可能是文明出現後的短短几千年形成的。現代人失戀的情緒,原始人也一定有,或者說現代人的情緒是直接從原始人那裡遺傳繼承來的。

失戀是種什麼情緒?主要有以下幾種:

妒忌(包括因妒忌而產生的憤怒)、焦慮、空虛(失落)

。妒忌是因為自己的生殖資源和生殖機會被搶走了或者潛在搶走了;焦慮的絕大部分其實是生殖焦慮;空虛失落可能是因為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對這種親密關係和心理認同產生了依賴,也有可能是因為失去生殖優勢穩定性導致的,不過我更傾向於前者。

值得注意的是失戀後的情緒反應同樣是有益於族群生存的,一方面這種情緒會推動個體增強自己的生殖優勢,另一方面失戀後的情緒帶來的不舒適感會促使失戀的個體儘快投入到下一段戀愛中去。

這對我們現代人如何處理失戀後的情緒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方面

應該認識到這種情緒其實和“純潔高尚的愛情”沒多少關係,它就是低階原始的本能情緒而已,正常人都一定會有;

另一方面

還應該認識到這種情緒其實是對人有利的,應該聽從情緒的號召積極投身到下一段戀愛中去,而不是意志消沉甚至尋死覓活。

失戀沒什麼大不了的,失戀後的情緒更沒什麼大不了的。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渣男、渣女?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渣男渣女現象的解釋

渣男、渣女應該是2019年最火的網路熱詞,現在的輿論幾乎都是一面倒的指責和謾罵。其實我以為大可不必如此反應激烈,某種程度上這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因為本質上每個人男人都是潛在的渣男、渣女。

上文中講到的《進化論》認為:現存物種的很多乃至所有本性,都是曾經有利於種族延續的;達爾文的另一本著作《性的選擇》認為:兩性生殖的物種的性選擇習性,也是曾經有利於種族延續的。也就是說男性和女性的性選擇習性,是曾經有利於種族延續的,還是之前的邏輯,因為如果不利於種族延續,人類早就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

在這一推論下,渣男、渣女現象就很容易解釋了。

從兩性的性增殖特徵來看,男性的增殖載體(精子)量是很豐富的,為了保障最大效率的基因傳承安全,男性的性增值習性一定是傾向於廣泛傳播基因;而女性的性增殖載體(卵細胞)相對稀缺,因此女性性增殖的習性一定是傾向於給後代一個安全係數高的條件。所以男性天然就有獲得更多性伴侶的本能慾望,而女性擇偶一定會選擇更強壯的、更有責任感的、擁有更多財富和權力的性伴侶;那麼符合這種標準的男性天然對女性有很強的吸引力。

所以,渣男、渣女的基因是根植在所有人的DNA中的。

其實可以作為證據的事實還有很多,我說的事實不是指案例,而是人的一些生理心理事實。比如男性的冠狀gou,其作用是為了把上一個佔有者留下的生殖載體從伴侶體內掏出來;還有女性jiao床,最初是為了刺激並吸引周圍可能存在的男性參與進來,至於怎麼參與進來我想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甚至一些特殊的心理癖好至今仍然存在於女性的基因中,有少數女性甚至出現了行為癖好返祖。

當然,我們這裡只討論學術,不涉及道德。

道德上我本人也有必要表個態:絕對沒有偏向於渣男、渣女的態度,也絕不是為渣男、渣女洗地;我本人無比痛恨渣男、渣女。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渣男、渣女?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最後總結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三個現象,一是捂不熱的石頭背後的心理學機制,二是失戀和失戀情緒的本質,三是渣男、渣女的本質。本人自以為邏輯嚴密、論證周全。

我是裁紙刀,日常分享一些不一樣的看法,歡迎關注。

<圖片內容均源自於網路,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