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長江口二號”沉沒原因是什麼?滬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明星2023-01-30
簡介今年8月以來,文少卿團隊已對沉船生物考古綜合研究進行前期規劃,研究成果或將反映古船的使用歷程、埋藏過程、沉船遺址的變遷以及航行歷史等

口字旁一個介讀什麼

“長江口二號”沉沒原因是什麼?滬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

近日,“長江口二號”沉船考古工作備受關注。專家披露,從古船中出水的陶瓷器就達600多件,其中,有一個高約半米的瓷瓶目前正躺在復旦大學生物考古實驗室裡。“將分子考古、古基因組的前沿技術運用於沉船考古,還是第一次。”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如是介紹。

一段水下拍攝的沉船內部影片、一隻裝著稻穀和泥土的瓷瓶、一份鑽孔地層記錄……在一則則沉船考古“新聞”的幕後,活躍著一批滬上科研人員的身影。其實,早在七八年前,來自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學者就加入到了和沉船考古相關的研究工作之中。來自高校的硬核科技和前沿基礎研究,更是深度參與此次沉船的“解密”。

一段來之不易的水下影像,展示古沉船的文物價值

這幾天,剛從沉船打撈現場回到大學校園的程啟興,正在實驗室裡琢磨此次水下考古專案中獲得的新技術靈感。

程啟興是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的一名90後青年教師,也是上海大學參與現場作業團隊的領隊。程啟興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披露了一則幕後花絮:早在幾年前,古沉船剛被發現時,還無法確定其大小、年代及是否具備考古價值。後來,透過團隊拍攝的水下沉船影片,發現其中一個船艙裡滿載著瓷器,從而證明了船上的文物存量大,並大大推動了此次考古專案。

“長江口二號”沉沒原因是什麼?滬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

程啟興感慨地說,沉船影像來之不易,因為古沉船多處於急流、暗礁複雜水域,水質較為渾濁,所以很難拍到清晰的水下情況。上大“精海”無人艇團隊透過運用渾濁水域水下攝像裝置、渾濁水域智慧影象增強和聲吶影象智慧判讀等技術,在古船早期探測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江口二號”沉沒原因是什麼?滬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

自2015年至今,上海大學“精海”無人艇團隊已連續8年參與該專案。期間,有4個不同型號的“精海”無人艇搭載多項高精尖科技,承擔沉船區域掃測、沉船精準定位、沉船水域海洋環境監測、流速流向監測等任務。程啟興介紹,未來,特別是在深水海域,潛水員無法直接開展水下考古作業,也可以使用無人艇和水下機器人幫助作業。

“長江口二號”沉沒原因是什麼?滬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程啟興所在的團隊共有6名成員衝在考古一線,平均年齡僅30歲,其中還有一名00後工程師。“我們團隊的工作氛圍特別好,大家都很珍惜參與這次重要任務的機會。經歷過複雜的現場情況處理,大家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都得到迅速提升,心態也更穩了。”

後續考古將如“開盲盒”般帶來驚喜

負責此次古船生物考古工作的,正是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領銜的團隊。

文少卿介紹,在取樣的過程中,團隊發現瓷瓶內泥土上層基本由貝殼類組成,而下層泥土裡有一些杯子,杯子裡有一些稻殼。“古人很有智慧,用稻殼來防震,再把杯子放在裡面,從而節省空間,在船上就可以帶更多的貨物。”

“長江口二號”沉沒原因是什麼?滬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

過去一個多月,團隊已對泥土、貝殼、稻殼等樣本展開深入研究。“一個瓶子裡雖然只裝著泥沙、稻殼、杯子,但如果從微觀層面研究,它們給你的資訊是無限的。”文少卿笑言,正可謂“一瓶觀船史,一船看世界”。

今年8月以來,文少卿團隊已對沉船生物考古綜合研究進行前期規劃,研究成果或將反映古船的使用歷程、埋藏過程、沉船遺址的變遷以及航行歷史等。“這種感覺就像‘開盲盒’,對古船打撈之後的深入考古研究,非常值得期待。”文少卿認為,此次打撈出來的不僅是一艘沉船,而且是一段歷史。例如,透過研究、重塑古船的航線後,我們有可能瞭解彼時長江、東海的航運史,乃至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未來,還可以根據古基因組研究結合顱面掃描資料復原古人的容貌。屆時,歷史上的王侯將相、美人容貌,都可以一探究竟。

推測沉船事件可能與颱風災害天氣有關

“長江口二號”古船究竟因何沉沒?2017年,沉船被打撈之前,華東師大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張華教授團隊就受委託進行沉船所在位置的沉積環境分析。

上海市文保中心在沉船所在位置實施鑽孔,取得了13餘米長的地層記錄。王張華介紹,團隊對鑽孔地層進行了沉積構造、粒度、有機碳穩定同位素、碳十四、光釋光測年等多項分析測試。結果顯示,在沉船事件之前和之後,北港沉積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結合鑽孔地層記錄和歷史海圖,共同證明了“長江口二號”古船沉沒於北港貫通之前的漲潮槽環境。

另外,關於古船沉沒的原因,考古專家已基本確定,該沉船屬於專門適應淺灘區航行的沙船,故可以排除擱淺。地層記錄顯示,沉船事件層與下伏漲潮槽沉積層之間有一個侵蝕面,侵蝕面上有一個砂質薄層。粒度分析結果顯示,該薄層砂的粒徑明顯大於現代北港的砂質沉積,而與北港貫通之前的攔門沙及前緣斜坡的砂層更為接近,可見該砂質薄層為波浪成因、而非洪水成因。因此,王張華教授團隊大膽推測,沉船事件很可能與颱風災害天氣有關。

作者:儲舒婷

編輯:吳金嬌

圖片來源:均為各高校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