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由 會玩才是旅行 發表于 旅遊2021-07-17
簡介因為有了西湖,初到杭州者就直奔那裡而去了,也好,就把吳山給杭州市民們留下了

吳山天風怎麼來的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文 | 王旭峰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如果沒有西湖,吳山將會是遊杭州者的首選之地。因為有了西湖,初到杭州者就直奔那裡而去了,也好,就把吳山給杭州市民們留下了。

這有點像外地人到上海肯定先去南京路購物,而不會像上海本地人一樣到淮海路去。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不管怎麼對外開放,總還是內外有別,會給自己留下一點什麼,心情也罷,空間也罷。

並不是城市和人有意為之,就比如這吳山吧,也不是杭州人小心眼故意給自己留下的。杭州人多麼希望人們多到吳山來走走,不說吳山風光之秀美,人文之璀璨,就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人們也希望去吳山的人越多越好。

但上天既然已經給了杭州西湖,吳山再好,也就排在西湖之後了,吳山就這樣成了杭州人自己的天堂。

杭州多水,山也不少,西湖西北、西南、東南三面,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山地,裡面一圈,外面一圈,又以天竺山為界,分南山、北山兩大塊。

按這個老規矩劃分,吳山自然屬於裡面那一圈,劃到南山那一塊。那麼多的山,怎麼就吳山與眾不同呢?

它是一座人氣特別旺盛的山,也是一座世俗氣、紅塵氣特別重的山

。杭州人去吳山,好像有一種趕廟會的感覺。

從城市的建構來看,一座城市也往往需要這樣一個集會的地點。一般的城市,往往以廣場來作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集散地。中國的老百姓們,則以能趕廟會的地點作為他們市民社交生活的中心。

杭州市裡的廟會,有兩個地點離居住地最近,一個是錢塘門外的昭慶寺,再一個,就是吳山了。

吳山離從前的皇宮近,御街就在它的山腳下,所以佔天時地利人和,成了與杭州人最親近的一座小山,也是杭城一處真正的山水傑作。

杭州人有句老話:城隍山上看火燒,這個城隍山,就是吳山。

吳山的別名很多,除了城隍山,還叫伍公山、胥山、廟巷山、七寶山、曬網山等等,若一一解釋起來,都是故事,我們也只能揀重要的說。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吳山自然是最正宗的大名,史書上記著出處。

《西湖遊覽志》說:“吳山,春秋時為吳南界,以別於越,故曰吳山。”

行盡吳山見越山,白雲猶是幾重關。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越打敗了,杭地盡屬於吳,這座山就是地界。

還有傳說,伍子胥被吳王夫差屈殺了之後,沉到了錢塘江裡,吳人憐之,就在這座山上為他立祠,這山才又叫作了伍公山和胥山。

吳山還有一個特點,初到山上,你會分不清這個山那個山。我曾經在吳山腳下往來幾年,常常上山,一會兒雲居山了,一會兒紫陽山了,一會兒又寶月山了,後來才弄明白,所有這些山,統統都算是吳山。

原來這吳山,就是一片西南一東北走向的弧形的丘崗,由大大小小的十幾個山頭組成,統稱吳山罷了。

我第一次上吳山,還是大學期間,因為成功地排演了一齣戲,窮學生們決定慶祝出遊一次。西湖邊早就玩遍了,有個同學住在吳山腳下,說吳山很好玩,有十二生肖石,我們就一擁而上。

山不高,也就一百多米,同伴中學中文的人佔多數,便想起了剛剛在古典文學課中講過的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十回中專門寫了馬二先生上吳山的情景,照馬二先生看到的,那一路又是廟又是鋪,又是酒又是茶又是點心攤,還有算命先生,坡上階下,是極為熱鬧的。

不過我們上山的那一天卻並非如此,也許因為下雨吧,人並不多。還沒上山頂,就見滿山的大香樟,這麼大的香樟,我只在杭州飯店門口的停車場看到過,聽說極目閣門前那一株宋樟有八百多歲了,可稱之為吳山群樟之祖。

不過那時候心嫩,對久遠的歷史沒有今天的興趣,心只在那十二生肖石上,就直奔目的地而去。十二生肖石在紫陽山上,這座山上石頭很多,石灰岩的質地在雨中泛著青紫之光。

那十二生肖石也是民間的說法,文人則稱之為巫山十二峰,突兀地平地立起;我們就各自找起自己的生肖來,發現一個,驚叫一聲,叫夠了,再往前走,一直跑到那紫陽山頂的江湖匯觀亭。

站在亭上,一眼望去,錢塘江,西湖水,杭州城,連綿群山,盡收眼底。

亭內一副對聯,一看就是大手筆,多年後才知道是山陰徐渭徐文長所撰: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我們這些窮學生登臨吳山後幾年,杭州市評出了西湖新十景,其中吳山被定名為“吳山天風”。天風二字是有出典的,遠一點的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天風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

這個駝峰,就是吳山。出典近的,就要推秋瑾了。秋瑾行事非凡,作詩也非凡,薩都剌和她一比,那種境界和氣魄,就差遠了。詩日:

老樹扶疏夕照紅,石臺高聳近天風;

茫茫浩氣連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我後來常去吳山,有一次帶著攝製組到吳山找三茅觀,那是于謙16歲時的讀書地。我還去過吳山的寶成寺,那裡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紀年密宗造像。

寶成寺附近有感花巖,那三個紅色的大字告訴人們一段風流故事,我從來也沒有想到那崔護的人面桃花的故事會發生在這裡,這是一個傳說,多出於附會,但人們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於是許多題詩就出現在這感花巖上。

先是唐代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

然後是宋代蘇東坡的“去年崔護若重來”,

然後再是明朝吳東昇的“歲寒松柏”和朱術珣的“感花巖”。

這些用詩串起來的美好故事,給人許多溫柔的遐想。感花巖下面有三個大字“第一山”,是北宋大書法家米南宮的手筆,明朝時的錢塘縣令姜召命人拓刻上去的,常有人到這裡來觀賞揣摩這幾個字。

記得在三茅觀附近,我還看到過“吳山第一峰“這幾個大字,也很遒勁有力,是高手之作。

說到吳山第一峰,又有一個段子。說的是北宋那個風流才子慣寫長調的柳永,填了《望海潮》一詞,說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結果詩讓金國的完顏亮看到了,想杭州原來這麼好啊,可到底還是沒有看到過,就讓畫工施宜生潛入杭州,畫了一張西湖圖,帶回去製成了屏風。

完顏亮越看越好,就把自己也畫了上去,策馬立於吳山頂上,然後還題了一首詩說:“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

都說吳山頂上的名人古蹟特別多,據說元朝大詩人楊維禎的讀書處就在這裡,因為這一處名叫鐵冶嶺,所以楊維禎自號“鐵崖”。

說起楊維禎,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不太清楚,只要記住他是西湖竹枝詞的首倡者就可以了。據說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芥子園也在這裡,他的《閒情偶寄》也是在這裡寫的。芥子園現在是找不到了,但李漁死後的確就是葬在西湖旁的蓮花峰下的。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我後來知道了吳山的廟多,有藥王廟、水神廟、火德廟、雷神廟、文昌廟、倉聖祠和酒仙殿、太歲廟等等,老百姓三天兩頭地去拜訪這些廟。

反正一年到頭都有名目,不說春節、端午什麼的,立夏那一天上吳山的人就特有講究。

原來杭州人中,有一類五郎八保

,即是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皮郎、典當郎與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像像保(陰陽生)、馬保、奶保(中人),立夏那一天,這五郎八保是一定要上吳山的。

我曾經去找過伍公廟;沒找到,從資料上看,伍公廟和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廟。

伍公廟建於唐代,是西湖最早出現的以真人為神的廟,祭祀伍子胥,定在農曆九月二十,祭品是一頭整豬。

城隍廟原來並不在吳山,宋以前在風凰山,直到南宋紹興年間才遷到吳山,現在沒有了,只剩廟庭前的大香樟樹。

藥王廟倒還在,不過裡面擺了許多蠟人,成了先賢祠,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些蠟人中,有不少是杭州名人,其中有個叫周新的,是城隍山的城隍神。

他是明代杭州的地方官員,任按察使,據說他斷案如神,能為老百姓伸冤,也不怕皇親國戚,就像“包青天”。但到底沒有尚方寶劍,下場遠沒有包拯那麼好,最後還是讓明成祖朱棣殺了。

後來朱棣知道他錯殺了一個清官,非常後悔,說:“嶺外還有這樣的人傑,我是錯殺了。”不久朱棣又說:近來彷彿見到太陽底下站著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對他說:我就是你的臣子周新,現在已經成了神,正在為陛下您治奸除害呢。

這大約是朱棣的一種自我安慰吧,周新因此也就成為杭州城裡的城隍了。

從前山上還有一座太歲廟,每年都組織一次太歲神上山活動。因為有關一年的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所以活動從立春前一天就開始了,熱鬧得不得了。

吳山還有一座海會寺,好比是觀音娘娘的孃家。活動通常是不定期的,屆時天竺寺的觀音娘娘,就要被請下山來,走二十多里,抬到“孃家“海會寺小住。那一天,杭州城裡市民往往傾城出動看熱鬧。

吳山沒有那麼多廟之後,就漸漸地冷落下來了,常有一些退休老人一大早上山,蹲在從前的廟門口喝茶聊天。還有人在山上遛鳥、晨練、吊嗓子、跳舞。

後來又聽說吳山腳下發現了南宋的太廟遺址,

然後又建起了太廟遺址公園,

接著,吳山廣場也建成了,

吳山頂上的城隍閣也建起來了,

吳山腳下的清河坊十字街口也保留了,

吳山附近的鼓樓也要修復了……

杭州要以吳山為中心,恢復舊城中古老文化的歷史風貌。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城隍閣幾十塊錢一張門票,有多少老杭州人還會上去呢?

我不知道。從前吳山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座不用花錢就能走進山門的山。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作者

王旭峰,江蘇銅山人,當代作家,茶人,代表作有《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等,本文原標題《吳山天風》

西湖是遊客的,吳山才是土著的

-紙上寄語-

其實,旅遊也好,旅行也罷,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感觸他鄉的自然和人文風景,漲漲見識才是根本。

當你還沒有任性到說走就走的時候,不妨先閱讀那些旅行者留下的文字和照片,瞭解遠方究竟什麼樣。

在這裡,有幾位在行走又在讀書的旅行者,如獵人一般,從書頁森林,把經典遊記找出來,呈現給你。

看紙上風景,也是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