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蘇氏文史:蘇頌宅周邊北宋歷史名人

由 蘇耿仁蘇氏資訊平臺 發表于 旅遊2021-07-23
簡介蘇頌宅周邊宋代名人在蘇頌宅周邊及宋代潤州城,與蘇頌同時代的中國歷史名人有:宅西陳昇之,蘇頌父喪前後,為鎮江軍節度使, “依山建亭榭,州亦修青陽城樓”

宗澤墓發掘了嗎

蘇氏文史

:蘇頌宅周邊北宋歷史名人

作者:李德柱

蘇氏文史:蘇頌宅周邊北宋歷史名人

鎮江市京口區蘇頌宅、蘇紳墓及宋代歷史名人宅墓示意圖

蘇氏文史:蘇紳墓考略

蘇頌落戶潤州城

蘇頌,祖籍福建同安。1046年(宋仁宗慶曆6年), 27歲的江寧知縣蘇頌葬父蘇紳於鎮江京峴山西北原,便在潤州(鎮江)落下根。

1046-1048年,蘇頌為父守孝,鄉賢刁景純伸出了援手。蘇頌曾記其事:“予營居有年矣,初惟得一山麓,地甚窄。刁景純學士割柳南數畝相助,其後又買十餘契,方稍完。考其舊址,皆南唐林太師仁肇故園宅。”宋元志書載:蘇頌宅在(烏風嶺)朱方門外一里,屬化隆坊。今正東路中段,考古發現有範公橋遺址。元《至順鎮江志》載:“蘇公橋,在範公橋東南。”“林公橋,在蘇公橋南。”詩僧仲殊在《南徐好·蘇學士宅綠楊村》中寫了蘇宅位置:在蘇公橋旁。蘇宅極為普通,但藏書萬卷,原丹徒縣尉葉夢得從蘇頌那裡得到了很多教益。經綜合考證和實地調研,蘇頌宅在今鎮江酒海街社群東北角朝陽門住宅小區與何家巷何家大院一帶。

1084年,蘇頌任職光祿大夫、吏部侍郎時,遭遇母親陳夫人之喪,神宗皇帝“遺中貴人唁勞,賜白金千兩。”蘇頌丁憂去官,葬母潤州。1092年,蘇頌任尚書右丞相後, “請於朝,以潤(鎮江)之因勝院為墳寺,且乞以‘因勝報親禪院’為額。”宋《嘉定鎮江志》載: “故相魏國公蘇頌祠,在因勝報親院。”“在府治之南三里”,因勝報親院,唐朝為著名的妙喜寺,南唐曰慈雲,宋朝改因勝。遺址在唐宋羅城東南角,即今江蘇科技大學社群內。蘇頌擔任右相,多次請辭,翌年擔任揚州太守,得以與吏部精通算術的韓公廉在潤州合作,共同完成了《新儀象法要》。

1097年,蘇頌致仕回到潤州宅,1101年五月二十日病逝於家中,葬五洲山東北阜。據《墓誌銘》載:“前薨一日,猶接對賓客,臨終神色不亂。”蘇頌博學多才,深通天文、歷算、生物、醫藥等學科,是北宋政治家、科學家、生物家、文學家,中國歷史名人。蘇頌落籍鎮江後,子孫也在鎮江,今鎮江市區、大路、高資仍有其後人居住。

蘇頌與同宗摯友蘇軾

蘇頌與宋代大文豪蘇軾,惺惺相惜。蘇頌長蘇軾16歲,二人同宗,互稱叔侄,蘇頌實現了落戶鎮江的願望,蘇軾曾先後對潤州知州許遵、林希說過,要在蒜山置田造屋,終老於斯。他贈給金山長老佛印的詩曰:“問我此身何所歸,笑指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閒田地,招此無家一房客。”蘇軾12次路過鎮江,並把玉帶贈給金山寺,但因“烏臺詩案”而遭李定等迫害;知制誥蘇頌也因“三舍人議案”,八次封還神宗的御批,拒絕“李定從州縣幕職驟升御史臺”,而遭撤職羈押;二蘇同關一獄,蘇頌寫詩邀約蘇軾:“他日得歸江海去,相期來訪蒜山東。”1084年蘇頌母親陳氏去世,蘇軾恰好從流放地黃州赴汝州上任,他前往潤州吊陳夫人之喪,並作陳夫人輓詞。1092年蘇頌為右相,蘇轍為門下侍郎,蘇軾為兵部尚書兼侍讀,頂住“朋黨”非議,執政為民。1101年五月二十日,蘇頌無疾而逝,此時,蘇軾遇朝廷大赦,從嶺南北返。六月十二日,蘇軾渡江過潤,病中的他命子為蘇頌奔喪,召僧徒薦之,做功德院。八月二十四日,蘇軾在常州去世,葬在汝州郟城縣。

蘇頌宅周邊宋代名人

在蘇頌宅周邊及宋代潤州城,與蘇頌同時代的中國歷史名人有:

宅西陳昇之,蘇頌父喪前後,為鎮江軍節度使, “依山建亭榭,州亦修青陽城樓”。

蘇氏後人每次經過先人墓地,“郡設鼓樓於樓上,又宅前開溝通城外, 自此運河水漲正與墳相望。”蘇家人對陳昇之此舉都非常感激。神宗即位拜陳為相,因其母病故,葬五洲山守孝, 1074年在朝廷任樞密使,不久因病解職。他在今酒海街附近建了所規模宏大的園林,園池樓館綿延一二百丈。《夢溪筆談》惋惜地說:“宅成已疾,唯肩輿一登西樓而已。”陳死後葬五洲山。

宅南曾布,1057年,蘇頌遷殿中丞,除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校正醫書館,與歐陽修任主考的進士蘇軾、蘇澈同住京都西崗,與同科進士曾鞏、曾布相厚,並將妹(後稱延安夫人)許配給曾布。

曾布是王安石變法重要助手,1101年徽宗命曾為右僕射(即右相),後獨當國政。1102年閏六月,曾布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潤州,住所在今江科大附屬小學。為紀念死去的母親,曾布在任右相時,用薪俸在金山寺建了雙塔薦慈薦壽,明代日本畫僧雪舟飛揚,繪金山二塔,稱之大唐。曾布後裔住丹陽司徒, 2018年春曾到句容空青山曾布墓祭奠。

宅北刁景純,在京師為諸王宮教授40年,賓客無少長,均熱情接待。他從不登權要之門,時人稱他為刁學士。1059年出任兩浙轉運使,後任判三司鹽鐵院,又出知揚州等,1068年告老回潤修葺自家園林藏春塢。

其遺址在範公橋東丁家巷(現併為中營街)。北宋名人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王存、蘇軾、蘇頌等是他家常客,對他都很敬愛。蘇紳死,蘇頌在鎮江守孝,刁景純割柳南數畝相助;刁死後葬丹徒辛豐橫山凹白兔山,蘇軾有哭刁景純詩,並在刁墓周邊李莊遊玩,後人稱李莊為蘇遊村且沿用至今。

宅西北沈括(1031-1095),沈括父沈周曾知潤州軍州事。沈括積極參加王安石變法,歷任司天監、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等職,後被貶, 1088到1995年,他到潤州朱方門外築夢溪園定居,並在此寫成《夢溪筆談》。

現代英國著名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者李約瑟博士稱此書是“十一世紀的科學座標”。蘇頌設計製造“水運儀象臺”的直接起因就是為了糾正更換已經朽壞的沈括“熙寧渾儀”之陋。夢溪園為鎮江市文保單位,沈括死後葬原籍。

晚年住城內王家巷的王存,丹陽人,著有北宋地理總志《元豐九域志》,丹陽練湖之濱有王存房產和故居

。1099年潤州知府龔原邀垂暮之年的蘇頌、王存等到東園集會,蘇頌寫詩道:喜奉笑言揮塵柄,卻慚衰朽倚瓊枝,定知此會人間少,五十年才一再期。王存死後,葬原丹徒縣義理鄉仙風裡。

1087年定居潤州的米芾,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

他在潤有三住所,一在北固山米老庵,二在四牌樓道署街,三在今南山。米氏父子山水畫自成一家,開創了獨特風格,被稱為“米氏雲山”。死後先葬丹徒長山,現丹徒區建有米芾書法公園,後墓移到黃鶴山,現為鎮江市文保單位。蘇頌任尚書左丞相後,“請於朝,以潤(鎮江)之因勝院為墳寺,且乞以‘因勝報親禪院’為額”,米芾為其寫跋。

蘇頌宅西宗澤,任地方官時因出言反對徽宗趙佶與金聯盟攻遼,得罪羈置而定居潤州石達橋南(今南門大街花巷西),其間,其妻陳氏死,他葬妻於京峴山東北。

後宗澤被起用,任開封府尹,東京留守,他召集民間武裝,重用名將岳飛,屢次打敗金兵。臨終前高呼三聲過河。其子宗頴和部將岳飛護柩回鎮江,與陳氏合葬。京峴山宗澤墓仍在,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鎮江知府辛棄疾的岳父是反金義士範邦彥 (1096-1169),任鎮江府通判時,舉家從新息遷居京口,子孫遂定居京口,世稱京口範氏。辛範兩家過從甚密,範公將愛女許配給辛。辛將女兒嫁給範孫。範邦彥病逝後,辛棄疾夫婦亦葬範於京峴山南。

宣告:本文章來源於網路、報刊、新聞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觀點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轉載是為了更好地傳播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

編輯:蘇耿仁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蘇氏資訊平臺》!

點開底部“瞭解更多”處觀看最近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