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歷史講解:張衡博物館——弘揚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由 桃美人說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7-25
簡介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南部包括漢胭、門房、曲橋、碑樓、廊房、石像生、祭臺、墓道,北部有石臺階、石享堂、張衡半身雕像、碑牆、墓家、角樓等

張衡博物館門票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張衡博物館。

張衡博物館的總體規劃,是在不少專家、學者多次論證的基礎上,由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所設計完成的。設計者考慮了張衡墓園與周圍環境、地形、地貌的結合,汲取了我國古代建築中優秀的傳統經驗,以仿漢建築的外觀,青灰色為主體的色調,來烘托墓園及博物館莊嚴肅穆的氣氛,從整體佈局到單體建築形象都隱喻出張衡在歷史上的傑出貢獻。

歷史講解:張衡博物館——弘揚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總體規劃佔地約38000平方米。由張衡墓園和博物館兩大部分組成。墓園規劃佔地約1500。平方米。以墓園現狀為基礎佈置在南北中軸線上。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南部包括漢胭、門房、曲橋、碑樓、廊房、石像生、祭臺、墓道,北部有石臺階、石享堂、張衡半身雕像、碑牆、墓家、角樓等。

墓園入口,位於最南端,首先進入人們視野的是一對高大雄偉的漢胭,漢胭為磚石結構,上覆重簷屋頂,胭身上部飾有斗拱和鳳鳥,頂部搪下,兩個頑童手抓屋簷,在嬉戲遊蕩,憨態可掬。農閱過後,東西兩側各有面闊七間的門房,門房頂部各建望樓一座,東西對稱,頗為壯觀。循路北行不遠,是一座十字形曲橋,東西通向碑樓和廊坊,正北通向墓家。沿中軸線繼續前行,兩側石像生排列有序,穿過正中的祭臺,拾階而上,便是一片平地。

歷史講解:張衡博物館——弘揚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站在這裡,放眼眺望,蒲峰遠峙,洱河如帶,古塔巍然聳立,村莊田舍相間,近處樓亭各抱其勢,奇樹異草爭榮鬥妍。宛如一幅優美的彩墨長卷,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穿過石享堂,便是一尊通高五米的張衡半身花剛岩石像,雕像仰首凝視、神態莊重,栩栩如生。基座為鋼筋水泥結構,大理石覆面,四周鐫刻碑文和“渾天儀”“地震儀”浮雕。雕像背後,為一碑牆,碑牆呈深灰色,上面鐫刻著張衡歌頌家鄉的《南都賦》全文。繞過碑牆便是高大的“覆鬥形”墓家,四周松柏簇擁,並闢有環形甫道,供遊人們瞻仰遊覽之便。

歷史講解:張衡博物館——弘揚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張衡博物館,位於張衡墓園西側,瀕臨新修的公路,佔地約2300。平方米。其主要建築有門樓、綜合展廳、古天文館、模擬地震館、碑刻長廊、綜合展廳等。透過這些展廳、館,可使觀眾對張衡的生平事蹟、科學貢獻、創造發明及文學成就有一個全面瞭解。古天文館:其設計是根據漢代“靈臺”、揉合中國傳統曆法數字進行的。裡面可展覽我國在古天文學上的突出貢獻及成就。

其屋頂可複製古天文儀器及現代觀測天文儀器,既能向廣大群眾宣傳天文知識,又可供專業學術團體進行科學研究;模擬地震館:陳列我國地震歷史資料和宣傳普及防震知識;同時將觀眾席設計為可動性設施,使觀眾坐其上,能親身體驗到各級地震震況,並伴有地聲、地光、異常氣味等地震所發生的自然奇異現象。碑刻長廊內收集鐫刻古今名人詠句。總之,張衡博物館將建成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向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場所。

歷史講解:張衡博物館——弘揚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根據“總體規劃,分期施工”的要求,當前正在施工的是張衡墓園建設工程。現除了張衡雕像、石像生、正在雕制安裝外,已經完成了圍牆、廊房、門房、角樓以及墓區內道路硬化和綠化種植任務。使張衡墓園的建設初具規模。最近,南陽市人民政府已將這一工程列入“九五”計劃重點建設專案。

南陽曆史悠久、文物景觀阜盛。僅宛北一線就有“漢宛城遺址、“漢冶鐵遺址”、“獨山遊覽區”、“黃山新石器遺址”、“鴨河水庫遊覽區”、以及“丹霞寺”、“南召猿人遺址”等古蹟和自然景觀,而張衡博物館正處於這一旅遊線的黃金地段。因此,張衡博物館的建成,將會對宛北旅遊線的開發和利用,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歷史講解:張衡博物館——弘揚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展望未來,前景喜人。一座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張衡博物館,在南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勃然興起,它對於繼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兩大文明建設以及擴大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科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