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蒙古鐵騎踏遍歐亞的同時,教會了世界什麼?

由 端幽聊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8-08
簡介蒙古軍還將中國的火器帶到了歐洲,成為西歐君主削弱封建領主的利器,使近代民族國家得以建立

蒙古文字怎麼寫

蒙古鐵騎踏遍歐亞的同時,教會了世界什麼?

公元13世紀是屬於蒙古人的世紀。

13世紀以前,在東亞,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金朝,與南宋、西夏長期對峙。在南亞,小國林立,佛教衰落,來自中亞的伊斯蘭政權不斷入侵北印度。在西亞,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早已四分五裂,並遭到西歐十字軍和突厥人的東西夾擊。

在東歐,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地跨歐亞,控制著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今土耳其)。東歐草原上,斯拉夫人在第聶伯河谷建立起基輔羅斯國,並接納東正教。在西歐,各國封建領主勢力雄厚,王權受到限制,民族意識淡薄,羅馬天主教壟斷宗教信仰。

從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到世紀中葉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和元朝分別在東歐、中東和東亞建立起較為穩定的統治,蒙古人征服的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南達爪哇,統治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四。為此,美國曆史學家Harold Lamb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蒙古汗國相比於被征服的國家,有著怎樣無法比擬的優勢?又對後來的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如果拋開將領的指揮能力而言——蒙古軍的手下敗將不可能都是傻瓜——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有兩點:軍隊的機動能力和組織能力。其中,機動能力取決於後勤保障,後勤保障是否有力,又主要由補給數量和運輸能力來決定。

蒙古軍在戰馬之外,安排了大量的馱畜,能夠有效解決運輸能力。蒙古馬耐粗飼,只要有草的地方就能解決飼養問題,加上蒙古軍以戰養戰,用沿途劫掠的方式獲得給養,有效地緩解了補給壓力。另外,蒙古馬耐力好,每個蒙古士兵還配備了數馬換騎,所以蒙古騎兵的機動能力明顯高出其對手。

騎兵機動能力強,幾乎是所有草原帝國共同的優勢。但是,蒙古人卻擁有其他草原帝國無法比擬的組織能力,正是這種高超的組織能力,才使得蒙古軍橫掃歐亞大陸上幾乎所有貌似強盛的國家。

眾所周知,傳統的草原帝國都是部落聯盟制,牧民們按照血緣關係組成氏族部落,這些氏族部落透過征戰、會盟等方式組合在一起,並決出優勝部落,優勝部落的首領就成為部落聯盟國家的君主。

但是,這種部落聯盟制有著天生的不穩定性,非常容易發生分裂。比如:下屬部落首領對君主不滿,可以帶領他的族人出走,去另立門戶;老一代首領去世,他的兒子們分家會造成部落的分裂;當原先的優勝部落優勢不再,新興部落會重新洗牌。

而蒙古與這些部落聯盟制的草原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鐵木真建國後,打破了按照血緣關係組織的氏族部落,每十戶牧民編成十戶,十個十戶編成百戶,十個百戶編成千戶,共編成95個千戶,分封給88位功臣、及“黃金家族”的貴戚分別統治,從而構成一套叫做“千戶制”的軍政組織。這套組織制度帶有鮮明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色彩。

千戶制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組織制度。作為軍事組織,成吉思汗是最高統帥,節制“黃金家族”宗王,而宗王又可以絕對支配下屬的千戶長。千戶長具體負責管理兵員、馬匹、糧草、武器。作為政治制度,千戶長又是行政長官和案件審判官,所轄百姓都要登記在冊,不準脫離本千戶投奔另一千戶。作為經濟制度,國家按千戶分配放牧範圍,嚴禁跨界遊牧,並且規定各千戶應當負擔的賦稅和徭役。

鐵木真降生的時代,草原部落正在進行殘酷的角逐,局勢極為動盪。草原民族之所以世世代代被金朝欺壓,也正在於其內部的高度分裂。為了消弭內耗,就必須打破部落界限,實行統一編制,從而把氏族部落整合為空前強悍的戰爭機器。

正如波斯史學家志費尼描述的那樣:“整個世界上,有什麼軍隊能跟蒙古軍相匹敵呢?戰爭時期,當衝鋒陷陣時,他們像受過訓練的野獸,去追逐獵物;但是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他們又像是綿羊,生產乳汁、羊毛和其他許多有用之物;在艱難困苦的境地中,他們毫不抱怨和傾軋。”

而蒙古軍的對手們,則無一擁有這樣的組織能力。由於金朝長期推行民族壓迫政策,這些漢人、契丹人並不想為金朝打仗,經常中途逃跑,乃至戰場倒戈。所以,儘管金軍在數量上遠遠大於蒙古軍,但是卻徵調緩慢,指揮協調性更是大打折扣。

花剌子模這一龐大帝國的建立,主要依靠突厥、康裡等部族的軍事貴族。這些軍事貴族互相爭權奪利,對被征服人民橫徵暴斂,引發了各族人民的憎恨。另外,統治集團內部也矛盾重重,出身康裡部的禿兒罕太后培植外戚勢力,對摩訶末構成嚴重威脅,所以摩訶末對母后、外戚,以及突厥、康裡將領全都不信任,所以無法集中軍隊抗擊蒙古軍。甚至花剌子模亡國在即之時,康裡將領們還企圖謀害札蘭丁。

基輔羅斯由一系列諸侯組成,這些諸侯獨立性很強,還普遍透過一種叫做“вече”的民主會議來商討國家大事、推舉或彈劾統治者,所有的自由男性公民都有權參加。但是這種民主傳統和權力結構卻造成基輔羅斯內部的不穩定。

當哲別、速不臺西徵時,俄羅斯諸侯結成同盟迎擊蒙古人,推舉基輔諸侯羅曼諾維奇為盟主,但是在出徵前,加里奇諸侯姆斯季斯拉夫與盟主發生過爭吵,所以當姆斯季斯拉伕力戰不支時,盟主羅曼諾維奇按兵不動,坐觀成敗,結果導致俄羅斯全軍被屠殺殆盡。

拔都西征時,波蘭分裂為若干各自為政的封建領地,國王毫無抵抗能力。蒙古軍入侵西里西亞領地時,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集合波蘭軍、日耳曼軍、條頓騎士團3萬人與蒙古軍會戰,但這支成分複雜的軍隊難以協調一致,更何況亨利二世想要消耗隊友、儲存實力,結果導致慘敗。戰後,蒙古人為了統計戰果,從每個陣亡的歐洲人身上割下右耳,據說裝滿了9個麻袋。

蒙古的崛起,還將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帶到了歐亞各地。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韃靼民族(指蒙古人)的奴隸性質使他們在被征服的國家裡建立奴隸制和專制主義。”(《論法的精神》)但是蒙古人帶來的專制主義,一定程度上並非文明的倒退,而且使很多地區的國家機器變得高效,超越部族政治和封建割據,走向近代民族國家。

以蒙古式的專制主義國家機器取代效率低下的部落政治,最為顯著的例子發生在東歐。取代基輔羅斯而崛起的莫斯科公國,在國家制度上摒棄了民主傳統,而借鑑了金帳汗國的統治方式,比如每隔兩三年就要進行一次徹底的人口普查,而歐洲其他國家直到19世紀初才開始人口普查。俄國的人口普查正是從金帳汗國繼承的,因為人口普查登記是實行千戶制的基礎,蒙古人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就開始實施了。俄羅斯人繼承了蒙古人的專制主義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美的強權國家。

在東亞,儘管朱元璋以“驅逐韃虜”為口號,但是明朝的很多制度都繼承了元朝的統治方式。明清兩代的中央集權較之唐宋得到大大加強,甚至明清詔書的首句“奉天承運”都直接轉化自元代聖旨的“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在每道詔書開頭都要極力宣揚君權天授,這在蒙元以前是不存在的。

在西歐,經過數百年的較量,王權終於從教權和封建領主的掣肘中脫穎而出,比如法國在路易十四時代,建立了絕對君主制。王權的強化,從很多方面保障了西歐資本主義文明的崛起。

儘管歐洲政客不時地丟擲“黃禍論”,但事實上,蒙古西征在很多方面對西歐文明的崛起起到了促進作用。在蒙古西征以前,伊斯蘭世界的發達程度領先於西歐,在天文、數學、醫學、語言文學等方面均佔優勢,阿拉伯人的航海和商業,更比西歐先進數百年,這對西歐國家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為此,西歐人組織了數次十字軍東征,均徒勞無功。蒙古西征的鐵蹄並未踐及西歐,卻對伊斯蘭世界構成毀滅性打擊,客觀上完成了十字軍夢寐以求的目標。

不僅如此,蒙古西征還使伊斯蘭世界先進的科學和人文知識傳播到歐洲,很多由阿拉伯人儲存的古希臘、古羅馬著作,再次被翻譯為歐洲文字,奠定了西歐文藝復興的基礎。蒙古汗國發達的交通,使歐洲人瞭解到東方的富庶,激勵歐洲人開闢新航路。蒙古軍還將中國的火器帶到了歐洲,成為西歐君主削弱封建領主的利器,使近代民族國家得以建立。

歐洲傳統史學界還把14世紀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歸咎於蒙古入侵,主要依據是義大利編年史家Gabriele de‘ Mussi的記載:1346年,金帳汗國圍攻克裡米亞半島的卡法城(今烏克蘭費奧多西亞),由於蒙古軍久攻不下,便用投石機將感染鼠疫的屍體拋入城中,“於是很快空氣被汙染了,水被毒化了,瘟疫蔓延起來。千人之中僅有一人能夠倖免”。

當時,卡法是熱那亞共和國的殖民地,卡法的倖存者把病菌帶回老家義大利,導致約2500萬歐洲人死亡,約佔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是後世歷史學家發現,卡法圍城戰的一年以後,西歐才出現黑死病,而當時從卡法回義大利根本用不了這麼久。這位Gabriele de’ Mussi一直呆在義大利皮亞琴察,並未親見蒙古軍圍攻卡法,他的記述可能只是道聽途說。所以黑死病肆虐歐洲可能與蒙古人圍攻卡法並無關聯。

參考文獻

《蒙古秘史》,(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波斯)拉施特《史集》,(明)宋濂等《元史》,(瑞典)多桑《蒙古史》,(民國)屠寄《蒙兀兒史記》,(法)勒尼·格魯塞《草原帝國》,朱耀廷《成吉思汗傳》,陳啟雲《從多元歷史視野宏觀中國現代化問題:蒙古西征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