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聊一聊晉唐時期中國書法的傳承

由 茅塞盾開 發表于 旅遊2021-08-25
簡介有人說 ,虞世南是晉唐時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遠承王羲之、王獻之的神韻,同時又開啟了大唐書法的恢弘與盛氣

晉唐時代用什麼毛筆

今天,伴隨著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被挖掘、弘揚和振興,以書法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國粹正在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參與。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髮幼童,學習書法的熱情莫不高漲。

聊一聊晉唐時期中國書法的傳承

甲骨文字

大家知道晉唐時期是我國書法藝術的最巔峰。不過,書法這個概念或許在中國目前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上就可以看到雛形,在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中,我們就能看到不少鐫刻清晰、字跡工整、有力的甲骨文字。這足以說明3000多年前的商代,負責纂刻甲骨文的貞人已經開始注重文字的審美和藝術效果。

西周和春秋、戰國,是我國青銅文化的又一個高峰,在這些時期的青銅器上,往往有大量的銘文冶鑄其中,這些銘文有的鑄造在青銅器的外觀,有的鑄造在青銅器內壁,無論是字的排版、佈局、纂刻方式,均能夠看到那獨具匠心的書法藝術。

聊一聊晉唐時期中國書法的傳承

青銅器金文

從商代甲骨文一直傳承到晉唐,這中間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積澱。

這漫長的歲月,宛如江河自重巒疊嶂的高山之間奔騰而下,形成了恢弘氣勢,洪流千里。而這種恢弘氣勢的最好註解,就是晉唐時期我國書法巔峰的造就。

據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記載,晉唐書法始於東漢文化大家蔡邕,蔡邕文學、書法、音樂,莫不精通,其著有書法著作《九勢》,堪稱是書法的基礎性綱領。

蔡邕之後,繼承其書法技藝的,是東漢書法名家崔璦和蔡邕之女蔡文姬。

蔡文姬是我國古代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不僅是一代才女,其軼事典故更是廣為傳頌。

後來蔡文姬又傳之於鍾繇。

鍾繇是當時書法的集大成者,而且是楷書的推動發展者。

鍾繇的繼承人,是在我國書法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王羲之。

聊一聊晉唐時期中國書法的傳承

地球人都知道的王羲之的《蘭亭序》(神龍本)

王羲之的大名不用我多介紹,王羲之之後,他的兒子王獻之繼承了其書法成就。父子二人在中國書法史上,並稱為“二王”。

後來,王獻之傳給自己的外甥羊欣,羊欣又傳給王羲之本族子弟王僧虔。王僧虔傳給蕭子云。蕭子云再傳給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法師。

傳說王羲之最著名的《蘭亭序》就是由智永法師保管,但是最終由於智永法師的弟子辯才和尚一時疏忽,被唐太宗李世民暗自派遣大臣蕭翼設計騙走。

智永法師沒有子女,後來有一個名叫虞世南的年輕人登門求教書法。據民間傳說,智永法師為了磨練虞世南,起初的幾個月,每天讓他提十八桶水、研磨十八硯墨汁等等,以激勵其意志。

經過艱苦的學習,虞世南得到了智永法師的真傳。

有人說 ,虞世南是晉唐時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遠承王羲之、王獻之的神韻,同時又開啟了大唐書法的恢弘與盛氣。

虞世南同時也教授了兩個徒弟,他們在書法方面的成就更是震古爍今,分別是歐陽詢和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這師徒三人,可以說佔據了從古至今中國楷書界的半壁江山,單就楷書方面的成就,能夠和他們三人相提並論的,寥寥無幾。

後來歐陽詢繼續收弟子陸柬之,陸柬之傳本家侄兒彥遠。

陸柬之、彥遠二人或許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名氣並不大,但是他們的後繼者卻同樣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聊一聊晉唐時期中國書法的傳承

張旭草書

彥遠的繼承者是中國鼎鼎大名的草書大家張旭。張旭的出現,開創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新氣象,這也體現了大唐時期相容幷包、開放博大的氣度。

張旭所傳的弟子,更是大唐時期一位宗師級的書法大家——顏真卿。

聊一聊晉唐時期中國書法的傳承

顏真卿書法作品

大家一致公認顏真卿的書法成就僅次於王羲之,其創作的《祭侄文稿》是公認的僅次於《蘭亭序》的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的幾個傳人也同樣具有傳奇色彩,在中國書法史上舉足輕重:柳公權、懷素。

柳公權的楷書可以和顏真卿相提並論,而懷素和尚的草書和他本人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

自此,我們從這個晉唐書法傳承名單上,看到了晉唐時期最具代表性、書法成就最高的幾位大家。

從東漢末年直至唐代晚期,是中國歷史充滿起伏跌宕的時期,自東漢末年的動亂再到短暫的晉朝,緊隨其後的是南北朝的分裂,後由隋唐完成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並且促使華夏文明走上世界之巔峰。前後綿延600多年。

在這600多年中,我國的書法藝術也可以說是不斷地經歷鳳凰涅槃,從漢時期的隸書,不斷演化出草書、楷書、行書等多種多樣的書體,筆法技藝也在諸位書法名家的口手傳承中,延續下來。

隨著唐末農民起義,天下再次陷入戡亂。有後世學者認為,這種書法體系內的傳承由此中斷,後世的書法名家只能靠臨摹前世的字帖外加自己的領悟,去各自的書法領域開創新的成就,但是這種晉唐年間書法的不斷登攀和飛昇,卻是難以再現。

唐之後的書法發展,猶如江河在經歷了奔騰和雀躍後,逐步進入平靜,緩緩而流,顯得格外靜謐。

我特意費了一番功夫,這個譜系中的書法大家們,以研習書法為職業的僅僅為少數,大多數在當時都是以其他社會身份為主,比如王羲之任職王右軍、顏真卿更是平復唐代中期叛亂的功臣。

遙想這些遠去的古人,在運籌帷幄中,在為政一方的繁瑣中,還要在忙碌的罅隙中修習書法,而且幾乎憑一己之力將書法藝術帶到更高的高峰,那又是怎樣的孤寂和執著在環繞和支撐著他們。

的確足夠令人心馳神往。

今天,日新月異的傳媒方式早已將人們和傳統是書寫方式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遠。

但是古人在書法中不斷求索,不斷返璞歸真,返照空明的精神境界,更為值得今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