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正面教材活成反面教材

由 巴山耶娛 發表于 旅遊2021-08-27
簡介那我們也很想知道,匡衡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仍然不忘借光學習,那他後來成功了嗎

找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誰

說起《鑿壁偷光》這個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不僅在兒時的課本上有,甚至在我們還沒入學時,父母就跟我們講過這個故事。該故事源自《西京雜記》,原文這樣寫道:“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講的是主人公匡衡,從小是個喜愛讀書的孩子,但是家裡窮,上不起學。後來跟著親戚學了認字,他就更想多讀點書,只可惜家裡也買不起書,匡衡就只好找人借書來讀。然而書本貴重,很多人不願借,匡衡便替人打工,不要工錢,只求能借本書看。

匡衡年長几歲後,就可以幫助家裡幹農活了,他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因此只有在中午休息的時候,才有機會看看書,但這樣每天只能看一點點。晚上雖然有時間,但家裡買不起燈油,匡衡為此很是著急。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正面教材活成反面教材

有一天晚上,匡衡依然在思考讀書的事,突然發覺牆上有一絲光亮,原來這是鄰居家的燈光,透過牆壁的縫隙透過來的。匡衡靈機一動,便拿一把小刀,在牆上鑿了一個小洞。從此,他就藉著這個洞,每天透過鄰居透過來的燈光看書。

匡衡作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肯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主要想告訴我們,匡衡是個刻苦學習、勤儉節約的人,希望我們能夠向他學習,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不要忘記努力。

那我們也很想知道,匡衡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仍然不忘借光學習,那他後來成功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正面教材活成反面教材

匡衡藉助鄰居家的燈光,每晚都在認真看書,不過後來還是被鄰居發現了。鄰居沒有責怪匡衡,反倒欣賞他刻苦學習的品質,於是資助他上了學。最終匡衡九次考試,才中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

他初入仕途時,是漢宣帝時期,漢宣帝並沒有重用匡衡。不過匡衡倒是和太子十分親近,太子即位後,是為漢元帝,他將匡衡提拔為博士,給事中。有了皇帝的賞識,匡衡可謂是平步青雲,一路扶搖直上,在朝中地位舉足輕重。

根據漢朝規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即可透過考試獲得官職。當初匡衡為了透過考試,便拜當時的博士為師,學習《詩經》。他對《詩經》的見解很獨到,聽說匡衡解說《詩經》,往往能讓人眉頭舒展,心情舒暢。於是有了“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的說法。

漢元帝當初也是因為如此,才格外欣賞匡衡,匡衡也常常借《詩經》,來勸勉漢元帝,因此他又被升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建昭三年,丞相韋玄成去世,漢元帝便讓匡衡代為丞相,並封樂安侯。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正面教材活成反面教材

如今的匡衡已是一人之下,看來他小時候的苦並沒有白吃,這樣看來,匡衡確實是典型的“正面教材”。然而成為丞相之後,匡衡所做的事情,就不那麼令人贊同了。

匡衡被封樂安侯,食封土地應該為三十一萬畝,然而匡衡利用邊界劃分的漏洞,非法擴大了四萬多畝的土地佔為己有。直到漢成帝即位,才被人發現,於是有人告發匡衡,他因此被貶為庶人。

他縱容兒子醉酒傷人,結果兒子被關押起來,接著,他又隱瞞小兒子賄賂官員。漢成帝查明之後,念匡衡是老臣,並沒有處置他。

匡衡與太監石顯、御史大夫張潭三人,都曾是漢元帝寵信的人,同時也一起幹過不少壞事。漢元帝死後,匡衡與張潭便聯合起來,上書彈劾石顯,將他除掉了。第一因為石顯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招惹了不少敵人。第二匡、張二人都有把柄在石顯手上。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正面教材活成反面教材

相信大家都知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他出自西漢大將陳湯之口。當時陳湯在滅匈奴後回京,途中他將獲得的戰利品,全部分給了將士們,也就是並沒有留給朝廷。

回到京城後,匡衡就將陳湯罵了一頓,然後接連上書彈劾陳湯好幾次。漢成帝原本也很是為難,最後還是不好駁匡衡的意,於是將陳湯貶官為民。陳湯一下從人生巔峰,跌入到谷底,之前所有的功勞,就這樣煙消雲散。

匡衡小時候刻苦學習,值得所有人學習,可是長大後,他卻由正面教材,活成了反面教材。人一旦有了權力,是很難保持住初心的,很明顯,匡衡就沒能堅持初心。

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匡衡後來做的事,就否定他小時候的努力。我們知道真相,就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學習匡衡好的地方,而他後來的經歷,是我們要引以為戒的。

(參考文獻《西京雜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