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由 承夢網路雅男 發表于 旅遊2021-08-28
簡介(陳湘金作品)(陳湘金作品)(陳湘金作品)(陳湘金作品)(陳湘金作品)(陳湘金作品)(陳湘金作品)文丨李婷婷【引言】偶爾,陳湘金會回到故鄉崀山,那個曾無處次出現在他畫裡的老寨

湖南崀山怎麼讀

(陳湘金作品)

(陳湘金作品)

(陳湘金作品)

(陳湘金作品)

(陳湘金作品)

(陳湘金作品)

(陳湘金作品)

文丨李婷婷

【引言】

偶爾,陳湘金會回到故鄉崀山,那個曾無處次出現在他畫裡的老寨。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去年夏天,他再次回到老家,猛然看到老房子斑駁剝落的牆面上,一隻鮮活的“老虎”。

他的記憶,瞬間回到那個沒有畫筆和畫紙的年代。五六歲的小男孩,用柴火燒完後的木炭,在牆上塗鴉作畫。這隻老虎,就“出生”於他貧瘠的童年,和生猛蓬勃的想象力。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上接藍天,下連碧水,雲封霧鎖,白鶴蹁躚。一到太陽山,陳湘金就被眼前的景緻迷住了,真是“山川如畫鍾靈秀,翰墨難描憾萬千”。

這是2012年盛夏的一天,陳湘金和朋友到太陽山寫生。跟著“大部隊”一直走,總覺得似乎沒有感受到太陽山的氣韻。他當即脫離隊伍,獨自向深山中走去。

太陽從山頭一滾下去,星光馬上就佔領了黑絨布的天空。他找到一棵被月光微微打亮的樹,背靠結實的樹幹,閉上眼睛,聞森林的氣味,聞經過一天暴曬之後,草葉上散發的被夜露溼潤的氣味;他仔細地聽,蟲聲、鳥聲,風一陣一陣送來的某隻小動物的腳步聲、山果的墜落聲和樹葉的摩挲聲……

這些空氣裡不斷震動的分子,一點一點沁進他的感官,他的意識。此時此刻,太陽山的“形象”和“氣息”,開始完完整整地在身體裡開啟。

清晨的光線在眼皮上跳動。他恍惚聽見,有人在遠處喊他的名字。他睜開眼睛,一看手錶,已是早上5點。“團隊一直在找我,跟他們碰頭之後,看見他們擔心的樣子,真的有點尷尬,覺得很過意不去。我怎麼就一下睡著了呢?”

但這一次寫生經歷,給陳湘金帶來難以磨滅的印象。“既然要畫山水,要畫出山水裡的靈氣,你要有感悟大自然的能力。因為這種‘靈氣’是包含了很多東西的,你畫的不是無生氣的山和一潭死水對不對?水裡有魚、有蛙、有泥鰍、有蝦米,它們是有生命、有靈魂的。”他相信,除了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全身心去感受,它整個結構才能來到胸中,它的整體氣韻才能來到筆下。

“這也是創作的‘神秘’,有時無法言傳。”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崀山,是陳湘金的“生命搖籃”。湘西深山老寨的山水樹石、煙巒層林、粉牆黛瓦、鳥語蟬鳴,氤氳成他的“胸中丘壑”。

那是他生命的來處。這位1963年出生於湖南新寧縣崀山貧困山區老寨木屋裡的湘西娃,打小就對形象色彩異常敏感。沒有畫紙和畫筆,用燒柴火燒剩的木炭,在家裡牆上亂塗亂畫,雞、魚、牛、豬、老虎……什麼都有。有時調皮,捱了媽媽的打,他還會在牆上畫一個自己委屈哭臉的樣子。

上圖畫課,陳湘金的繪畫本,永遠都是100分。“當時我們鄉里有一位姓劉的老師,專門負責兒童畫活動,他的愛人就在我們學校教書。他到學校來看我們的畫,見我畫的一隻小雞,他說‘畫得好,我們剛好有個繪畫活動,你畫幾張出來,我給你拿去參加比賽’。他特意從城裡給我買來顏料和畫紙,就這樣,我像模像樣地畫了一張畫,被帶到城裡參賽去了。”

這次經歷,更激發了他的繪畫興趣。19歲那年,他跟隨陳吉昌、楊世友兩位老師學習中國畫。“如果說小學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一點繪畫天分,那真正開始進行繪畫訓練,還是上大學之後。”在長沙理工大學美術系工業設計專業,陳湘金學了4周國畫、4周寫生,4周水彩水粉,其餘的時間,似乎都在畫圖紙。飛機、大炮、坦克……都沒少畫,回想起來,他依然覺得這是一段很好的美術訓練經歷。

畢業後,曾“下海”十年。丟下畫筆,沉浮商海,但“繪畫似乎一直沒有遠離”。十年後的2009年,在幾位畫家朋友的支援下,陳湘金重操畫筆,回到他最初的熱愛。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怎麼畫?跟誰畫?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湘金結識了李魁正,並拜他為師。之後,又專程到北京進修一個月,學習中國畫。這一個月裡,看了很多畫展,也拜訪了很多畫家,拼命吸取養分。同時,他意識到,別人作品裡好的東西可以學,但不能只是單一地模仿。“你只學一個人,是很難超越他的,我得在吸收這些好的東西之後,加上我自己的認知和感悟,將它們糅合,變成我自己的東西。一個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一定是因為有自己的東西。”

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之後,開始規劃繪畫之路。他給自己定下明確的時間線,5年內完成什麼,10年內達到怎樣的高度,皆瞭然於胸。這樣理性的“規劃軌跡”,他認為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前十年練就的商業頭腦。“有社會經驗,有市場眼光,會理性分析,原來這些都是為我之後的創作鋪路的。”

他的創作觀點很簡單,“美術,首先要美。至少放在那裡,要讓別人覺得賞心悅目。”再進一步,也是他認為最關鍵性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人和作品一樣,要有獨特的魅力。”

曾經的商業經驗,有助於創作時頭腦的開放。同時他發現,大學期間的工業設計專業,同樣沒有“浪費”。“那時大量的圖紙訓練,讓我對結構、對空間、對透視,有著異於他人的敏感。我想,我的那些經歷,都滲透到了我的畫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我的畫簡單又新穎。”

李魁正這樣評價:“他在視覺圖式上的探索雖然尚不能說已然成熟,但他的山水畫的圖式構架已經完全不是20世紀中葉京派的郭傳璋、關松房的黃山雲霧飄渺的水墨樣式,更不是吳鏡汀、胡佩衡的小青綠與青綠潑彩的舊套路,他不同於張大千的潑墨、潑青、潑綠、潑硃砂的潑寫山水,亦不同於劉海粟的彩墨黃山和太行山山水,既不是黃賓虹的積點積墨的黃家樣,也不是用逆光和側逆光壯寫黃山和灕江的李家樣。他正在摸索一條獨特的崀山情懷的審美圖式和道路。”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重拾畫筆,讓他的精神不斷地重回崀山。面對畫紙,他反覆跟自己對話:

“你對哪裡最瞭解?你對哪裡最有感情?”

“同樣畫太陽山,北方人畫得過本地人嗎?”

“南方人在這種綠油油的環境里長大,他的胸中丘壑,絕不是光禿禿的。”

“讓畫筆回到崀山。我最熟悉的地方,我肯定能畫得最好。”

溫潤秀美、水汽氤氳的崀山老寨,開始一幅一幅在他的白紙上“顯影”。家鄉的山、水、樹、屋、人,在霧靄和露氣中娓娓呈現,同時流露出深沉與蒼鬱。

“在表現手法上,陳湘金是先用大面積的墨或調好的色墨根據畫面的調子需要以衝撞、混融的沒骨法潑寫出概括的大面積山、石塊面大形狀,然後用自己探索的一套筆墨技法塑形,我把它暫時稱為‘提塑法’……是一種大膽創新的實踐探索,具有隨心所欲又不逾規矩的自由放寫意韻。”

生命最初的記憶和最深厚的底色,給了他豐厚的給養。鋪紙落墨,放筆直寫,故鄉的自然、風物、人情、柴門犬吠、牛羊農作,在水墨中一筆一筆被喚醒。用陳湘金的話說,“我畫的是湘西山民的偉岸,他們看似很普通,但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

羅世平認為,“層林盡染”是陳湘金表現湘西山水所創的新格,而“截圖”“活色”“提形”三法則是畫家為現代沒骨山水貢獻的新法。“他筆下的崀山,有季候時序之分……在傳統工筆渲染的基礎上更多地運用了現代沒骨畫的漬染、點染、衝染和撞色、撞粉的技法,合成一紙幽玄蘊藉的意韻,營造出湘西山水深茂靈秀的意境。”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後記】

一年不超過12幅,平均一個月1幅,是陳湘金給自己定下的創作“節奏”。“對藝術要嚴謹,要有態度,即使成名成家了,也不要去應酬、應付別人。”

也不喜歡當眾畫畫。“一堆人圍觀、捧場,我很難畫好。”他喜歡安靜地,一個人畫畫。創作的時候,連太太放音樂都不行。“我畫畫的時候一句話都不講。我就獨自地,在我的每一筆裡神遊。”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畫家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二、三屆理事

中國畫學會會員

中國美協河山畫會會員

湖南省美協新文藝群體聯絡委員會主任

湖南省首批新文藝群體領軍人才

湖南省洪江古商城寫生創作基地負責人

懷化市中國畫學會會長

懷化市美協副主席懷化市國畫院副院長

“崀山之子”陳湘金:將湘西的深茂靈秀沁進水墨

[責編:李婷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