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清河站:地鐵高鐵“零距離”換乘 具備取消二次安檢條件

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旅遊2022-12-28
簡介攝影孫立君亮點①設計“海納百川” 智慧百葉窗節約照明能源京張高鐵清河站曲面屋頂、抬梁式懸挑屋簷等體現著古都風貌,簡約有力的曲線與A形支撐結構展現出最新建築技術,“古今融合”傳遞著清河站“海納百川”的總體設計理念

同濟南路到清河高鐵站怎麼坐車

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清河站是京張高鐵建築面積最大的車站,也是北京北部新的綜合交通樞紐。

從地圖上看,該站位於海淀區清河鎮小營西路與西二旗大街之間,距離北京北站11公里,西側緊鄰地鐵13號線和G7京新高速公路,總建築面積13。83萬平方米。

清河站:地鐵高鐵“零距離”換乘 具備取消二次安檢條件

清河站外景。攝影/孫立君

亮點①

設計“海納百川” 智慧百葉窗節約照明能源

京張高鐵清河站曲面屋頂、抬梁式懸挑屋簷等體現著古都風貌,簡約有力的曲線與A形支撐結構展現出最新建築技術,“古今融合”傳遞著清河站“海納百川”的總體設計理念。

車站內能感受到這一設計理念背後的科技元素。站廳西側,一面傾斜玻璃幕牆由1244片玻璃組成,幕牆傾斜角度達70度,這樣的設計,即使在太陽逐漸落山時,也能保證站內有比較好的採光效果,節約了照明能源。

清河站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北京分公司副總楊洪濤介紹,西立面的玻璃幕牆使用了智慧遮陽百葉窗,能讀取陽光感測器所提供的數值,經過電腦軟體分析後,可自動調節百葉窗角度,還有特殊情況人為干預和定時功能。“百葉窗會隨光照溫度自動調節角度,溫度高陽光強時遮擋會多一些,保障採光的同時,避免屋內光照刺眼。”

作為重要的保障車站,未來在冬奧會舉辦期間,這裡將承擔大量的運動員接送任務。抬頭向屋頂看去,能看到與冬奧會有關的文化元素,7條西向東傾斜的屋脊拼接成了七條滑雪道。

亮點②

高鐵、地鐵“零距離”換乘

清河站將成為北京北部新的綜合交通樞紐,地鐵、公交車、計程車、私家車等多種交通工具將實現“零距離”換乘。今年底,市郊鐵路懷密線也將接入該站。

車站由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區域性三層組成。地下二層為城鐵昌平南延及19號支線站臺層及裝置層;地下一層為城市通廊、高鐵與地鐵換乘空間、地下車庫;首層為高鐵進站廳、站臺層和地鐵13號線站臺;二層為高架候車大廳,區域性三層為商業服務場所。站臺設五臺十線,高鐵為四臺八線,站場西側為城鐵13號線專用站臺一座兩線。

中鐵設計建築設計研究院清河站總設計師馮小學介紹,清河站與地鐵13號線在地面平行共場設定站臺,在地下一層實現了國鐵換乘地鐵、地鐵換乘國鐵的“零換乘”關係,同時地下一層的公共通道實現了東西兩側居民的自由通行。

清河站是京張高鐵始發站之一,東側緊鄰多個成熟大型住宅小區,西側與G7京新高速並行。為避免開通運營後給周邊城市路網造成嚴重擁堵,西側出入口將成為車站主出口,西側出口外將建設進站大廳和下沉廣場,下穿京新高速,旅客可從京新高速西側進入廣場,然後進入清河站大廳搭乘高鐵及地鐵。

站房二層南北兩側各設定了一個落客平臺,通往京新高速及安寧莊北路。其中南落客平臺約1。4萬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大巴車完全可以停靠。清河站西廣場地面南北兩側設定了計程車停車站和公交場站,乘客下車後步行即可進入清河站。地下一層設定1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方便旅客接站停車。

據介紹,清河站還具備取消“二次安檢”的條件。

亮點③

現場購票升級為“叫號”服務

除了對常規的站內服務進行細化升級外,清河站站長王小勇介紹,該站售票、取票、檢票系統也有諸多亮點,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後,全線各站同步啟用電子客票。清河站還變視窗排隊售票為排號式服務,乘客領到排隊號碼後只需坐在休息區等候,叫到自己後再到視窗辦理即可。

為了滿足旅客不同票務需求,清河站增設視覺化遠端售票機,與常規網際網路售取票機不同,該裝置透過遠端影片,能讓坐在操作間的工作人員“面對面”服務旅客,集問詢與售票功能於一身,“這適用於年齡較大、不擅長使用自助裝置或有問詢需求的乘客,我們初期規劃在南北售取廳內各安裝一臺。”王小勇說。

值得一提的是,清河站還有諸多人性化設計,車站內的商業設施基本集中在區域性三層,候車區域內不設定商店,保障旅客擁有充足候車休息區域。洗手間也應用了新技術,可有效防止異味產生,同時進行去尖角、圓潤化處理,避免乘客不小心磕傷。

亮點④

金屬板上雕出微縮“京張高鐵編年史”

清河站站廳錯落分佈著多個方形的“小屋子”,這些是車站的“綜合資訊島”。透過巧妙設計,“資訊島”外立面上繪製了反映北京地理、人文風貌的主題壁畫,如長城、北京市內重要建築、香山等。同時,裝飾有種類各異的石材浮雕,集中展示2008年以來鐵路客站、橋樑隧道等建設成就。

“我們總體的裝潢理念是減少廣告面積,把更多空間留給文化元素。”楊洪濤介紹,這些浮雕基本囊括了中國鐵路“八縱八橫”網路,展現當地著名車站和鐵路沿線重要橋樑,讓旅客在清河站候車時就能找到屬於自己家鄉的鐵路文化元素。

再往地上看,在站廳中心區域,能看到多個小型銅板雕刻,不少都以老京張鐵路標誌性“人字坡”為元素進行藝術設計,設計施工團隊還利用一系列對於老京張鐵路、京張高鐵有特殊意義的年份數字,在金屬板上打造微縮版“京張高鐵編年史”。

另外,在一些金屬板上,若干用橫豎條紋、圓圈斜槓組成的特殊符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介紹,這些符號是一種曾經在中國民間流行的數字——“蘇州碼子”,後被用於官方。直到20世紀初,阿拉伯數字在中國開始推廣使用後,“蘇州碼子”才逐漸被取代。我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老京張鐵路的早期標誌上,就曾使用“蘇州碼子”標記里程等資訊。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