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林黎華:為師生鋪就多彩陽光大道

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旅遊2023-01-04
簡介”在多年的校長生涯中,林黎華提煉出“陽光教育為學生健康人生奠基”的辦學思想,為學生提供多機會選擇、多平臺展示、多角度評價

廣東省有幾個島

“學校用豐富資源和心血沉澱出來的養料滋養著我們,可能多年後我們會忘記高中課本上具體的知識點,但學校的‘陽光教育’會一直在我們心間閃耀。”回憶起初到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時,學生周婉萱就收到了寫滿40多個社團名字的宣傳單。

學校校長林黎華組織的就業規劃、模擬職場等課程,讓周婉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選擇加入英語口語社的她逐漸變得陽光開朗,並最終考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班牙語專業。“我非常感謝林校長和九十七中的老師們,他們讓我非常自信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讓我能在這樣陽光而又快樂的環境中,度過6年的學習時光。”周婉萱說。

“每個孩子潛能都不一樣。我心中的好教育,就是像陽光般給學生適合的關愛和支援,讓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在多年的校長生涯中,林黎華提煉出“陽光教育為學生健康人生奠基”的辦學思想,為學生提供多機會選擇、多平臺展示、多角度評價。

在學生心中播下快樂幸福的種子

30年過去了,過往的一幕場景仍時而在林黎華腦海中浮現,這也是觸發她開展“陽光教育”的重要契機。

1992年,林黎華到廣州的一所中學任教。學校地處相對封閉的長洲島,為提升專業能力,林黎華經常在上完課後,騎單車、坐輪渡、轉乘兩次公交車,從島上輾轉兩個半小時,到廣州市內參加教研活動,晚上才能回到家。因長途奔波勞累,她曾想過放棄。

偶然的一天,林黎華在參加完教研活動的回程中,看到一位勞動者騎單車馱著泔水上坡時,還歡快地吹著口哨。那悅耳的口哨聲如春風般,吹進滿身疲憊的林黎華心中,讓她重新燃起鬥志。

勞動者積極的心態,讓林黎華意識到,教師也要以陽光心態引領學生向陽生長,“老師作為陽光播撒者,不僅是播撒智慧,更應該在學生心中播下快樂幸福的種子,引導學生陽光向上”。

林黎華認為,健康的體魄是陽光生活的基礎。在林黎華的推動下,廣州九十七中成立羽毛球、籃球等文體協會。她常帶隊參加區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賽,引導師生在運動中塑造健康、陽光、向上的校園風氣。

林黎華和很多學生打過羽毛球、乒乓球。注重和學生打成一片,源自林黎華的教育經歷。當時林黎華在另一所中學任教,有位同事和學生年齡相差較大,常以成人的眼光評判學生所做的事情,卻激起部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林黎華吸取教訓,願意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和他們深入交流,很快博得學生信任。這讓她深刻意識到,教師應深入體察生情,站穩學生立場,為學生尋找各自的發展空間,“好的教育應該如陽光般公平、溫和、多彩,讓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孩子多元成長”。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自信油然而生。”九十七中學生張詩雅說,她原來因成績不理想、身上無技藝,常感自卑。學校提供的上臺演講機會、教師的鼓勵引導,讓她發現自己在主持上有閃光點。她加入主持社,多次主持活動,變得自信。

讓教師呈現自主發展的色彩

由於在科技教育、組建好團隊等方面表現突出,在林黎華力薦下,吳智傑從班主任直接提拔為主任助理,一年後提拔為教務處副主任,負責學校科技教育,並獲得以前由校領導負責的科技教育經費使用許可權。吳智傑發揮專長,跨學科組建科技創新委員會,將資訊化打造成學校創新發展“新引擎”,助力學校成功建立廣州智慧校園、廣東省資訊化中心校。

為打造有活力的陽光教師團隊,林黎華推動廣州九十七中實施“扁平管理、特色立級、品牌強科”管理策略,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學校減少管理層級,將規劃、用人、內部人員調配、評議等許可權下放到學科組、年級組,賦予中層管理人員更大自主權,引導教師們主動、創新作為。

不僅關注“關鍵少數”,林黎華還注重讓每位教師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她開展“陽光教師”評選活動,在教師群體中評出敬業、善教、合作等七色“陽光教師”。在林黎華看來,每位教師都是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特質、潛質,要用評價引領每位教師在自己的領域發揮專長。

作為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林黎華引導學校教師們主動學習,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協同發展合力。從教至今,林黎華已經完成了3個省級課題、6個市區級課題。近幾年,她主持的3項科研課題成果分別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林黎華透過學校總課題引導學校各學科開展子課題研究。學校要求,每個學科組必須有立項規劃課題,堅持至少每兩週開展一次學科組長工作會議、每月一次校本研訓。在林黎華帶動下,廣州九十七中區級科研先進個人從“十一五”時期的2個,到“十二五”時期增加至9個,到“十三五”時期增加至14個,獲獎人數名列前茅。

開設學生喜愛的“陽光·生態”課程

地理觀察社、舞蹈社、攝影社、心理社……說起學校提供的社團課程,學生劉聖茵興高采烈。

“學習成績拿不了第一,但是可以成為科技小能手、環保志願者、體育小健將。”林黎華期待著學生們陽光自信成長。她推動學校開設“陽光·生態”課程,構建陽光體藝“2+1”、研究性學習等特色課程,賦予學生充分的課程選擇權。學校還開設40多個陽光社團,給學生提供多元選擇。

如何讓遊客在遊覽中領略到溼地生態的多樣性,感受到尊重生命?劉煒鑫等學生提出在海珠溼地公園向公眾提供自然科普導賞想法後,廣州九十七中開設社團,邀請溼地自然學校的教師授課。每到週末,學生們穿上隊服,到海珠溼地公園為遊客提供導賞服務。

為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廣州九十七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協同育人,共同打造“綠英計劃”高中特色課程。該課程結合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透過必修課、選修課和研究性學習課程等形式,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早在2011年,林黎華就推動學校改變用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學校根據陽光七種顏色,引申設計出禮儀、活力等7個校園“陽光之星”的評選活動。每名學生都擁有一本“陽光護照”,獲得印章數量多的學生,就有機會獲評為學校年度“陽光之星”。

“以陽光播撒陽光,讓‘陽光教育’照亮師生多彩人生”,朝著心中的教育理想,林黎華不懈追求。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4日第6版

作者:通訊員 連燕純 黎鑑遠 本報記者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