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不但是人多,而且有“智慧”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3-01-07
簡介去年10月開始,羅源縣啟動了“全民護河 愛我羅川”志願者行動等系列活動,發動全縣黨員群眾參與護河愛水

羅源灣在哪裡

本文轉自:福建日報

19日,在羅源灣濱海新城卷羽鵜鶘公園,一場護河愛水行動正在開展,千餘名志願者忙碌在公園河畔,清理垃圾、增殖放流,為羅源灣水域再添生機。

去年10月開始,羅源縣啟動了“全民護河 愛我羅川”志願者行動等系列活動,發動全縣黨員群眾參與護河愛水。同時,透過智慧賦能、投放機器人等手段,實現“數字治水”。截至目前,參與羅源護河“朋友圈”的已有約2萬人次。

機器人下水監測

近日,在羅源起步鎮的護國溪、起步溪上,出現了機器人護河員——幾個戴斗笠、踩四輪的機器人。它們是羅源在全省率先投放的5G智慧河長助手。

“這些機器人可以實時監測水質、提供360度監控,上傳到雲端,工作人員只需點開手機,就能全天候實時觀測河段,實現‘數字治水’。”羅源縣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遊勇輝介紹說。

這些機器人由羅源縣河湖管理服務中心投放,為水體水質“把脈問診”。5G智慧河長助手採用太陽能光伏板發電,主體部位隱藏在水下,依靠感測器完成水質的實時監測,並透過4G、5G訊號上傳資料到電腦和手機終端,供工作人員實時觀測。一旦河流出現汙染,水質下降到一定標準,它們就立即傳送警報給工作人員,可以有效解決人工巡邏難以發現汙水量小、顏色淡、無氣味等汙染情況。

“朋友圈”不斷擴大

在羅源各地,志願者們巡查在河湖之畔,目前已達近2萬人次。

這要從去年10月說起。當時,羅源縣開展了“全民護河 愛我羅川”志願者行動等系列活動。緊接著,千餘名黨員志願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走進11個鄉鎮、百餘個村居,組織發動群眾參與,讓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孫群峰是首批巡河黨員志願者之一。平日裡,他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巡查河道、溝渠,清理雜草、垃圾,幫忙清理房前屋後的垃圾雜物。“護河行動每月一次,我幾乎每次都參加,大家都養成了看到垃圾雜物、漂浮物,順手清理的好習慣。”他說,在護河行動的影響下,他身邊不少人成為護河志願者,除了每月的活動,大家還經常自發清理河岸邊的垃圾,“看到河道里的垃圾越來越少,河水越來越清,累點也值得”。

護河愛水“朋友圈”還在繼續擴大。近期,羅源縣把“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志願者行動與人居環境整治文明積分制結合起來。對於成為志願者的居民,當地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這些積分可以在“積分便利店”兌換成生活用品,大大激發了居民的積極性。

“老三樣”裝上“大腦”

羅源縣小獲溪的臺商區段是當地熱門景點,也是露營基地。近日,連日大雨剛剛停歇,上午7時30分,管理這段河道的鄭慶鍾就準時裝備上“巡河三寶”——手機、垃圾夾、雨靴出門。

“最近雨水多,還要穿上雨衣,帶上登山杖,每天都來巡這段10公里的河段。”他說,除了這裡,他還要兩天巡一次附近的晉山水庫。

巡河雖然是“老三樣”,但如今有了新思路。鄭慶鍾告訴記者,過去,靠著這“老三樣”,找垃圾、夾垃圾、扔垃圾,現在有了“大腦”,巡河有了後臺人員的科學指揮。

他開啟手機給記者看:“巡河時,如果見到垃圾、河面漂浮物等,我會拍照上傳到河道專管員巡河APP後進行清理,遇到無法處理的,就向後臺求助增援。”

“後臺”,就在羅源縣水利局河湖管理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這裡的大屏上全程實時記錄巡查情況。管理員在巡河過程中發現河道汙染、河漂垃圾、周邊環境差等問題,拍照上傳至資訊化平臺,由相關部門進一步整治。

“這種線上線下互動,使前方的河道管理員變成‘治水啄木鳥’,後方可及時瞭解河道情況,以最快速度處置。”遊勇輝介紹。

去年以來,羅源縣在智慧護河上開展探索實踐,啟動第三方物業化管護服務,建設河湖管理服務中心。緊接著,開發投用了巡河APP、實時監控、5G智慧河長助手等,並利用大屏進行大資料綜合展示。

“同時,我們把河道資料採集、管控資訊接收、監管處置閉環的終端下沉至每名河道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和河道養護人員,構建通訊網路在哪裡,河道監管體系就延伸到哪裡的動態監管網路,實現河掌‘智’、河長‘治’。”遊勇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