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中國歷史朝代:(2)夏朝

由 小鹿微觀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3-01-14
簡介傳說大禹的出生地: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禹的父親崇伯鯀擅長治水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夏朝很窮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中國歷史朝代:(2)夏朝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傳說大禹的出生地:

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禹的父親崇伯鯀擅長治水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鯀死後,禹繼父志,逐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並聯合其他部落,在伊洛河一帶進一步展開治水工程,發展農業生產,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各部落首領及百姓的支援與擁戴,從而取代了虞舜的地位,成為諸夏之族最高的君長。古神話中有關禹的出生頗奇詭,《山海經》說“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鯀復生禹”一處按照現在的說法是說禹是從父親鯀肚子裡生出來的;《歸藏。啟筮》中也說到:“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

另有一種記載說:“……化生於石紐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愛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長,能知泉源,代父鯀理洪水。”《竹書紀年》中雲“禹母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帝王世紀》也說禹母“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無論何種神話傳說,幾乎都與禹治水有關,而且說是盡心盡力,“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使百姓得以平土而居,天下劃為九州而治。相傳他得九州後,用青銅鑄造了九個大鼎,以示他統治的九州。九鼎不僅是夏的傳國之寶,至商亦然。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泗水,餘八無考。大禹的出生地究竟在哪裡?關於禹的出生地說法不一,但近年來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鄉為現四川省綿陽市附近。綿陽市北川縣除拿出《史記》、《竹書紀年》、《蜀王本紀》等歷史證據外,還搬出了大量佐證。唐代貞觀八年,在今天的北川縣禹裡設定了石泉縣,此後,幾乎所有有關大禹的文獻都明確無誤地載明:大禹出生在石泉縣。《蜀志》記載:“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廟記》說:“石泉之山曰石紐,大禹生焉。”他們說,1914年,因與陝西省石泉縣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經歷1400年後又恢復為北川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北川縣就組織開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圖書館,北川人找到了乾隆年間1768年編撰的北川縣誌,這部縣誌清楚記載了大禹的遺蹟,此後道光、民國年間的縣誌都明確記載了具體內容。北川人按照乾隆年間的縣誌記載按圖索驥,在深山溝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紐山、禹穴溝等歷史遺蹟。在北川縣禹裡南一里許,石紐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陽刻隸書“石紐”二字,相傳為楊雄所書。從峽谷金鑼巖至洗兒池的峽谷溪流中,有許多白石,白石上紅斑點點,好像血浸入一樣,相傳是禹母生大禹洗滌時隨水而下的血漬。禹穴溝大峽谷相傳為大禹出生地,歷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溝中留下不少墨跡。現存於浙江紹興大禹陵的《姒氏世譜》以大禹為第一代先祖,記載了姒氏自大禹以來四千多年140餘代的傳承關係。對於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孫姒元翼、第143代孫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也明確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北川縣禹裡鄉湔江南岸的石紐山。

討伐三苗:

中國歷史朝代:(2)夏朝

禹治水有功,隨後舜又派禹去討伐三苗。禹屢敗三苗,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君權。《墨子·非攻》中說道禹克三苗後,“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這說明禹在治水與討伐三苗勝利後,夏部族已成為部族聯盟首領。

二里頭文化:

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考古學文化叫二里頭文化。主要分佈於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於兩地遺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異,後者被稱為東下馮型別。

二里頭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遺存,它們的年代均比鄭州二里崗商文化要早。二里頭遺址第一、二期遺存的特點是:炊器有實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許多器類均以平底為主;裝飾紋樣為方格紋、籃紋和細繩紋。第三、四期中的炊器,出現了袋足的鬲、、等,器類以圜底器為主。這些因素與二里崗期商文化相一致。結合第三期遺存中發現的大型宮殿遺址,鑄銅、制骨、燒陶作坊址,說明第三期時這裡是個都邑。目前,學者們對二里頭文化的看法尚不統一。部分學者認為第三、四期中出現了與二里崗商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應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湯都西亳。狹義的二里頭文化應專指二里頭第一、二期遺存。部分學者則認為鄭州商城是亳都,二里頭遺址應是夏都斟,所以它的四期遺存均為夏代遺物。圍繞二里頭文化的性質的討論,將繼續進行下去。

中國歷史朝代:(2)夏朝

遺址公園掠影

太康失國:

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後位。太康只顧遊玩,不理政事 ,在位期間,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東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領羿(即后羿)。羿率軍從東夷屬地鉏遷至夏后氏的屬地窮石,與當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窮氏。羿在夏民的擁護下奪得了夏政。隨之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

羿奪得權位後並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但事實上國事全由羿來治理。此舉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滿。其中主持天象活動的和氏與羲氏公開反對。羿說他們廢時亂日,派胤率兵討伐羲和二氏,戰前作誓師辭《胤徵》,在戰中取勝。

中康死後,其子相繼位。隨後投奔與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從此,羿獨承王位。羿好射獵,不善治理,得權後,他像太康一樣,好狩獵而荒廢國事。他廢棄武羅、伯困、龍圉等忠臣,重用被伯明氏驅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年少時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後被有窮氏首領羿收養,成為有窮氏的一員,得到重用。寒浞勢力日益強大,後來趁羿在外射獵的機會將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奪其妻,生下豷、澆二子。寒浞把戈封給了他的兒子豷,把過封給了他的另一個兒子澆。澆受父命率兵先後滅掉親夏的斟灌氏與斟鄩氏,殺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緡當時已懷下相的兒子,她從牆洞逃走至其母親有仍氏家裡避難,不久生下遺腹子少康。

中國歷史朝代:(2)夏朝

少康

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