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3-01-31
簡介有些部位不能“凍”“秋凍”並不是全身各個器官都要凍,有些部位,如腹部、腳部、頸部、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

秋天凍成一坨可以一炸嗎

天氣漸寒,萬物衰退

話說“春捂秋凍”

你凍對了嗎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簡單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很多,適當地捂一點或者凍一點,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那麼在這個秋雨綿綿、天氣逐漸變涼的時節,我們就來聊一聊“秋凍”。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春捂秋凍」有啥科學依據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與大自然本為一體。夏季為一年之中陽氣最旺,冬季為陰氣最盛,夏去秋來,陽氣逐漸收斂,氣溫逐漸下降,是從熱到冷的過渡階段。氣溫雖然開始下降,但是一個轉變的過程,室內氣溫因房屋熱惰性而落後於室外大自然,從而形成相反的溫差。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從室外走到室內,氣溫升高,自然需要脫衣秋“凍”,以防出汗傷陽,影響身體健康。從室內到室外,氣溫降低,如果過早穿上較厚的棉衣,就會使身體得不到抵抗冷空氣的鍛鍊,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於人體抵抗力的自我調節。到了真正寒冷的季節,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的侵襲,裡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引起抗菌能力減弱,躲在鼻子或氣管裡的病菌乘機活動,引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等症狀,使人發病。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所以,秋季要適當凍著點,逐漸提高身體抗寒抗病能力,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鍛鍊,能在無形中提高人的體質。另一方面,秋季是養陰的季節,如果穿的太多,捂的太熱,反而會助長陽氣,對身體陰陽平衡的維持不利,亦會發病。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秋凍」如何凍

中國有句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就是指在陰曆二月和八月的時候,人們的穿衣打扮會出現“混亂搭配”的現象,而這兩個月,也就是冬春換季和夏秋換季的時節。在亂穿衣的人群中,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有的則是遵循“春捂秋凍”。但是在這裡還是要提醒,“春捂秋凍”也要因人而異。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秋凍,是為了提高人們對逐漸變冷環境的耐受性,但如果個人的體質本來就弱,還是不要亂凍。氣溫波動大,體質較弱的人尤其注意保護頭、足、腹背不要受寒。

有些部位不能“凍”

“秋凍”並不是全身各個器官都要凍,有些部位,如腹部、腳部、頸部、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雙腳

腳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脖子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科學「秋凍」 正確養生

健康人群也要注意“凍”的適度,在衣、食、住、行方面倍加註意,掌握正確的養生之道。

應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利用節假日並選擇利於出行的天氣,去戶外活動,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親近大自然,有利於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傷及身體;

“秋凍”有講究,可不要亂凍

飲食上避免肥甘厚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