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職場新人必修課:演繹思維:“能夠落地”比“標新立異”更重要

由 君子景行記 發表于 綜藝2021-08-23
簡介”張三說這話的前提實則是他沒有說任何人該走的意思,但是他卻再一次省略了前提條件

演繹思維是什麼意思

歸納與演繹是邏輯思維的兩種基本方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事物、現象和理論知識。將多個具有聯絡的個別事物或現象,透過收集、整理、總結和研究,得到一般性的結論或理論知識,這個從個別到一般的邏輯思維過程就是歸納。而將一般性的結論或理論知識,聯絡個別的事物或現象,形成具有個性的方案,這個從一般到個別的邏輯思維過程就是演繹。

職場新人必修課:演繹思維:“能夠落地”比“標新立異”更重要

在職場中,學會並善於運用邏輯思維的目標就是“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對方理解、贊同並能夠一同採取行動。”因此,在工作中,無論是多麼新穎獨特、標新立異的創意或提案,也必須讓對方充分了解認可,併產生興趣才行,否則想法就完全沒有意義。

“提案本身很有趣,但是有些脫離實際”。如果你精心準備的想法獲得如此評價,未免會有些遺憾。因此,工作做得好的人,不僅僅需要藉助批判性思維,使得自己做出有創意的提案,還應該透過演繹思維,深化自己的想法,使其與生活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自己的好創意被對方理解和接受,最終實現落地。

職場新人必修課:演繹思維:“能夠落地”比“標新立異”更重要

演繹思維中最常見的推理模式,就是著名的“三段論”。所謂“三段論”,分別指: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大前提通常是某個已知的一般性規律、法則或原理。小前提則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實際中的特殊情況。注意,在這個演繹思維中,小前提必須附屬於大前提,否則就不能構成嚴謹的三段論。演繹推理的結論,是由一般性原理引申出對特殊情況做出的判斷。如果這個判斷不符合一般性原則,演繹推理的結論就將是錯誤的。

那麼,我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當如何運用演繹思維的方式進行思考呢?下面就以“母親節如何給媽媽送禮物”這一例子,對在實際中如何運用演繹思維進行說明:

職場新人必修課:演繹思維:“能夠落地”比“標新立異”更重要

按照以上步驟,做一個三段式的演繹推理其實並不難,但是我們要注意在推理過程中應當避免出現錯誤,導致整個推理不正確。若想判斷一個三段式的演繹推理是否正確,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考察:

其一,前提真實。確保前提真實,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無論是大前提,還是小前提,其內容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其二,形式正確。三段式的邏輯形式,符合演繹羅輯思維的規則,任何前提的省略或倒置都可能導致推理錯誤。

職場新人必修課:演繹思維:“能夠落地”比“標新立異”更重要

這樣的思維方式想要做到並不很難,但是在我們對演繹思維的結論進行表達的時候,卻容易因為改變了“三段式”的格式,而導致邏輯中的漏洞,甚至造成嚴重的歧義。這種情況可以以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老段子來說明:

張三邀請了4位客人聚餐。結果其中3人(A、B、C)按時赴約,另外一位客人(D)過了很久也沒有來。而這位還沒有到的客人恰恰是對張三來說最主要的客人。

此時,張三心裡活動如下:1。大前提:D對自己的幫助最大,這次請客聚餐主要是想感謝D。2。小前提:D沒有按時赴約。3。結論:D是最該來的客人,但是他沒有赴約。

然後,心直口快的張三將自己的想法直接就嘟囔了出來:“該來的怎麼還不來?”

客人A聽到這句話,將張三的話進行了簡單的邏輯演繹:1。大前提:所有已經到場的客人都不該來。2。小前提:我是已經到場的客人。3。結論:我不是應該來的人。

因此,客人A頓時發火了。他嚷嚷道:“該來的沒來?那是不是說我不該來啊?不勞您送,我這就走!”說罷,他便下樓回家了。

張三沒有等到主客,還走了一位,一時心急又口不擇言:“哎!該來的沒來,怎麼不該走的還走了!”其實,張三的這句話:1。大前提:所有的客人都是該來的客人,他們都不該走。2。小前提:D是主客,是最該來的客人;A是不該走的客人。但是他又一次省略了這一前提,造成了歧義。

果不其然,他的話音剛落,客人B的邏輯推理成了這樣:1。大前提:所有沒走的客人是該走的人。2。小前提:我是沒走的客人。3。結論:我也是該走的人。

所以,客人B說道:“這是什麼話?什麼叫不該走的走了?那我就是該走的沒有走嗎?”於是,他也氣呼呼地離開了。

剩下的客人C與張三是好朋友。他對張三說:“老張,你以後說話可要注意一下方式方法啊。說什麼‘該來的不來’,人家心裡肯定不舒服。你氣走了他,又說‘不該走的走了’,這不就是要趕其他人走嗎?以後不要說這種話了!”

張三連忙解釋道:“我沒有說他們倆啊!”張三說這話的前提實則是他沒有說任何人該走的意思,但是他卻再一次省略了前提條件。

而老朋友C一聽這話,也毫不意外地誤會了:張三的話,或者在說他們倆,或者在說我;張三表示,自己不是在說他們倆,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在說我。

所以,他一下子也發火了:“哦!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啊!好吧,我也走了!”

於是還沒等到主客到來,其他客人就全被張三氣走了!

上述案例中的主人公是真心想請朋友吃飯,但他每說一句話就氣走一個人。好心辦壞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無意間省略了“前提”,導致其他三人誤以為張三的“結論”是針對自己的。

由此可見,三段式推理需要用準確的語言來指明“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如果形式省略得不恰當,會造成不少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