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由 大姚說人生 發表于 綜藝2021-08-24
簡介中國婚俗在禮儀上分為“傳代”、“蓋頭”、“交杯”、“撒帳”、“鬧房”、“看新婦”、“催妝”、“障車”、“蕢婚”等九項,在古書中均有記載:傳代:《知新錄》雲:“今人要新婦,人門不今足履地,以袋遞相傳,令新婦步袋上,謂之傳代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

中國婚俗在禮儀上分為“傳代”、“蓋頭”、“交杯”、“撒帳”、“鬧房”、“看新婦”、“催妝”、“障車”、“蕢婚”等九項,在古書中均有記載:傳代:《知新錄》雲:“今人要新婦,人門不今足履地,以袋遞相傳,令新婦步袋上,謂之傳代。代袋同音也。白樂天《春深娶婦詩》雲:”春衣傳氈褥,綿繡條斜。“古人以苞輝傳遞者,富貴家重其多也,今則不用氈禪而用袋者,重其名也。按《輟耕錄)謂;”傳席以人,則以草蓆為之。事同而所用之物,則因時地有不同耳。新婦傳代,初,因較賢重,而後故用布袋,相沿而用草蓆。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這三物各用在新婦行禮上,是具有傳宗接代的同一意義。此俗,唐人已然,如今舊習,尚有蓋頭:舊俗婚禮,以帕蒙新婦首,謂之蓋巾,俗稱蓋頭。宋吳自牧《夢粱錄雲:“凡嫁娶,男家送合(案:合,器名,今通作盒),往女家,至宅,堂中必請女親夫婦雙全者,開合。及娶,兩新人並立堂前,請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參。”又清趙翼‘陔餘叢考》雲:“近時,娶婦以紅帕蒙首。《通典》杜佑議曰:自東漢、魏、晉以來,時或艱虞,歲遇良吉,急於嫁娶,乃以紗毅蒙女氏之首,而夫是發之,因拜舅始,便以成婦。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六禮悉舍。合巹復乖。”古之蓋頭,即今之蒙首。此俗,起於東漢,歷魏晉面沿襲到今。交杯:宋王得臣(廛史》雲:“古者,婚禮,合巹。今也,以雙杯彩絲連足,夫婦傳飲,謂之交杯。媒氏祝之,擲杯於地,驗其俯仰,以為男女多寡之卜,媒即懷之而去。”此俗始於周代,原以一瓠分為兩瓢,夫婦各持一片以飲,以示相親相愛,夫婦結合之意。後世相承,用瓠制之而為盒。宋代,以綵線連線兩杯,夫婦傳飲以相飲後擲地,媒氏用以卜生育之兆。合巹同食,歐美亦有此俗。撒帳: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雲:“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婦以舍錢彩果散擲,謂之撒帳。”又《戊辰雜抄》雲:“撒帳始於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告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撒帳以兆得子,俗始於漢。這是一說。《知新錄雲:“漢、京房之女,適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門,犯之,損尊長,奉以麻豆穀米獾之,則三煞可避。”自是以來,凡新人進房,以麻米找茬撒之。後世撒帳之俗起於此撤帳以辟邪煞,俗亦始於漢。這又是一說鬧房:新婚之夕,親朋圍坐房中,戲謔百端,謂之鬧房。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即古所謂戲婦和戲婿《抱補子)雲;“世俗有喜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屬之前,問以醜言,責以慢對,其為暱黷,不可忍言。”《酉陽雜俎》禮異雲:“近世娶婦之家,弄新婦。”弄新婦,就是婚育民俗圍應。國房之事,有極無禮者。《後漢書》列女袁隗妻傳雲:“賬外聽者為慚,蓋俗之聽房者。”新婚之夕,親朋好訓,於窗外竊聽新人語及其動作以為笑樂。故聽房亦屬於鬧房。鬧房之俗,漢時已然,行之久遠,是一陋習。現鄉間雖有所傳,而時潮所趨,勢得絕跡。看新姐:舊俗新婚,親友看新婦。自元朝以來,已有此習。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世說新語》:“謝尚書要諸葛恢之小女,恢在時不允,恢亡乃婚。於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容服光整猶有恢之遺風。”《南史》齊河東王傳:“武帝為納柳世隆女,帝與群臣看新婦。”顧協傳雲:“胃宋以來,初婚三H,婦兄舅姑,眾賓皆列觀。”後世,非親非故,皆列坐看新婦。此習由來已久。催妝:催妝者,哀窈窕,思賢才,猶男先於女之意。《酉陽雜俎》雲:“鮮卑風氣所染,而有催妝。”《夢華錄》雲:“凡娶婦,先一日,下催妝冠,帔花粉。”唐時人,成婚之夕,有催妝詩。陸暢為雲安公主下嫁作詩云:“雲安公主賢,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荷障亡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徐安期《催妝詩》雲:”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臺前作好春,不須滿而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又呂渭老詞彩幅自題新句,作催妝佳闋,則催妝詩後又有催妝詞。自晉歷唐宋,而有此習,此習傳自鮮中。障車:古吋,男女嫁娶,民間時有障車邀鄉黨僚友酒食,以為戲樂。唐代此風最盛,上及王公,乃廣奏音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留滯淹時,遂使障車禮貺,過於財,歌舞喧譁,繁華雲甚(參見唐會要)。唐天祐中王鍾傳:”女適杜氏,令人走乞障車文於湯,命四小史執紙筆,倚馬而成,其文不傳,想亦催妝之類。此習,想亦出自鮮卑,早已不傳。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贅婚:女不出嫁而招婿入贅者,謂之贅婚。這一習慣的形成,因素不一。有因女方種種困難,乏人照料,故招婿以服役者,此其一。有因女不忍離開父母,求倡有心,故招婿以入贊者,此其二。有因女家境況窮困,家口又單,故招婿以防窮養老者,此其三。有因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絕,故招婿以接嗣傳代者,此其四。有因兄弟眾多,或隨其所欲,或無力婚娶,故願就贊於女家者,此其五。凡此種種,大多入贅改姓,但不改姓的,亦有其例。贅婚之習,起子周代,相沿至今,而有幾種不同的形式。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秦漢之“贅婿服役”,宋之“舍居婿”,元之“贅婿養老”,今之所謂“招夫養子”、“招婿養老”,這類基於招贅求養的心理要求而成婚的,可稱之為招養婚。這是個形式。宋之“贅婿補代”,今之所謂“贅婿承祧”,這類本於招贅求嗣的動機,而發生婚姻關係的,可稱之為招嗣婚,這又是一個形式。贅婚,是招養婚和招制婚的統稱,一而二,二而一。童養婚:有子銅之家,抱養人家的女兒以為養女,待其子和養女達適當年齡,即使之成婚,這稱之為童養婚。這一習慣的形成,是因女家方面,有女撫養不易,而在男家方面,雖慶有子,而婚費可慮,故先迎女,待年於家,以為將來之媳,是為童養媳。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又有因女家生女,令人照顧,送男家撫養,至成年結婚時,送回女家,再前往親迎,或仍在男家行禮圓房。《三國志》:“沃沉國女,至十歲,婿家即迎之長養為媳《後漢書》後紀:”建安八年,操進三憲節華為夫人,少時待年於國。“可知古東夷有童養婚之俗,而曹操要親,是童養媳。可見此習發生亦早。徐珂雲:”童養媳,幼至夫家,成年結婚。有之者,惟齊年編戶。珂謂:中人之家可蓄之。翁姑任教養之責。計算後,使習保姻,則他日教養子女,保育易,成材亦易。“(見《大受堂札記》)童養指腹為婚:古婚俗,兩婦同孕,指腹約定,產後若為一男一女,則結為兩姓婚之陋俗,已為時代所海汰。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之好。這稱為指腹為婚。古之指腹為婚,即今舊俗所稱的胎婚。胎婚,多由雙方妓女預訂解粼,復經媒人交換首飾,以待成年結婚。(南史韋放傳;”放與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腹為婚姻。其後,各產男女,而放以子娶率女,以女適率子。“《北史·玉慧龍傳》:”子寶興,少,事母至孝,尚書盧遐妻,崔浩女也。初寶興母及遐妻俱孕,浩謂曰:汝等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為親。“這一習慣,似始於六朝。六朝重門第,上庶之見,深入人心,彼此不得通婚,而胎婚獨行於上族。宋司馬溫公不以此俗為然,他說:”世俗好於襁褓童稚之時,輕許為婚。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亦有指腹為婚者,及既長,或有無賴,或有惡疾,或家貧凍餒,或服相仍,或從官遠方,遂致棄信負約,速獄致訟者多矣。先祖太尉書日:吾家男女,必俟既長議婚,既通書,不數月必成婚,故終身無此悔,乃子孫所當法也。“《元史·刑法志》:”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制襟為定者,禁之。“可知元時禁止指腹為嬌。相沿至今,民間尚有所聞,法所不問。試問有心於胎婚者,宋可馬溫公之言而有所感悟否?典妻:妻之可租可典,實一咄怪事。得尤論中外,時尢論古今,民間都有這種習慣。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男女雙方,以典僱方式而確定暫時大婦的關係,這稱之為典妻或典婚。典妻習慣的形式,大都是出典者因經濟關係,無力撫養,願將其妻出典他人為婦;而承典者困艱於聘娶,則典他人之妻為妻,以求子制,為的想得子以傳代防老,或欲借典妻而取一子,以與嫡庶子享得同一身份而繼承其財產。這樣男女間的關係,完全是一種機械的結合。在宋朝,有陳了翁之父與潘良貴借妻生子之例。元代典妻之風頗盛,讀元典章可知。

新婚誌喜代表什麼意思?新婚誌喜的由來及習俗文化,你知道哪些嗎?

明清亦相沿成俗。但元明受法律的干涉,清後,不受法律的約束。奠雁:其意是指結婚當天,新郎進入女家廟堂,有”拜奠雁“禮。”用雁為贄“,叫做”奠雁“;贄念做”致“,也就是見面時致贈的禮物,為什麼用雁呢?胡培翠《儀禮正義》雲:”用雁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中國人是一個非常富有情趣的民族,並不是全憑媒妁之言,就蒙面上轎入洞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