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青春期孩子沒目標、沒愛好,是心理有病嗎?

由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發表于 綜藝2021-08-26
簡介表面看,這個孩子行為比較良好,和其它人互動也尚佳,沒什麼顯性問題,但沒目標、沒動力、學習習慣不良的背後是一個人的人格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問題:個性發育不良,心理不夠成熟人的成長是連續的,任何人到了一定年齡,都要擁有和其年齡相匹配的心理

思維散漫可以自愈嗎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後臺收到一個家長諮詢:

徐老師,您好!想向您請教一下:一個朋友的兒子14歲,馬上初三。他除了愛看動漫,學習不好外,沒什麼興趣愛好,對未來也沒什麼目標、打算,不知道想幹什麼,走一步算一步。我朋友一家很著急,花很多錢給孩子補課,但是,一直不見效。朋友懷疑,孩子是不是不正常,想諮詢一下,孩子這樣算不算心理有什麼問題,該如何指導他?謝謝!

表面看,這個孩子行為比較良好,和其它人互動也尚佳,沒什麼顯性問題,但沒目標、沒動力、學習習慣不良的背後是一個人的人格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問題:

個性發育不良,心理不夠成熟

人的成長是連續的,任何人到了一定年齡,都要擁有和其年齡相匹配的心理狀態。比如:

小嬰兒就是想吃、想睡、想玩,吃飽了睡好了,自然就愉快玩耍;

而一個十三、四的青少年,正是想法很多,對未來有很多設想的年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敢想敢做不畏困難,常被人稱為“初生牛犢不怕虎”,側面也說明,這個年齡正是擁有夢想、勇於實踐、樂於挑戰的。

如果,在敢想敢做的年齡,卻沒有和這個年齡相符的心理狀態,沒有目標、沒有夢想,這是非常危險的。孩子現在的表現,雖然不足以證明心理有疾病,但起碼可以說,這個孩子的心理作健康水平不高,或者可以說,慢性或隱性的心理問題。

青春期孩子沒目標、沒愛好,是心理有病嗎?

補課無法“補心"

家長對於孩子的狀態有所覺察,認為不是很妥當,說明家長的直覺還是很準確的,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很遺憾,家長的著急卻用錯了地方,一著急,就想盡辦法給孩子補課,指望孩子成績提高,心理狀態也提升,這是不得法的。

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的、非常耐讀且不易讀懂的書,需要父母用智慧和愛去理解。只有深入到這個獨特的精神世界中去探索,才可能找到幫助他、引導他的方法。

要知道,學習是需要學生有主觀配合才能有效的過程。孩子目前沒有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沒有一個足以激發行動的理想和願望,當然不能從主觀上約束自己,克服困難,再拼命補課,孩子當然吃不消,消化不良,補再多也是無效。

家長寧願補課,沒想到心理建設,不肯做心理諮詢或心理訓練,這是很遺憾的。

父母不僅要做孩子生活的提供者,還要做孩子心靈的知音,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幫孩子做長期的心理建設,陪伴心理的成長,才是最該做的。

青春期孩子沒目標、沒愛好,是心理有病嗎?

最該做的:肯定孩子

父母怎樣看待孩子,孩子就怎樣看待自己,這個影響伴隨他終生。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的時候,千萬別隻盯著成績,給他灌輸“我不行”、“我就這樣的”觀念。

長期的思維散漫,已久的學習成績不良,沒有在學習上獲得肯定性評價,客觀上造成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

青春期孩子沒目標、沒愛好,是心理有病嗎?

人人都不想放棄自己,都知道什麼對自己好,當然包括孩子。

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都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自己好的,當然包括孩子。

試問,哪個學生不想考清華、北大?哪個孩子不想上名校,不想有個好的未來?

之所以有的孩子表現差,上課睡覺、不交作業、不好好學習,是因為這些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考上一所好的學校,沒法靠自己的力量謀得一個好的前程,孩子失去了信心、沒有了鬥志,所以就自暴自棄,放棄了自己,表現很差。

仔細想想,這樣的孩子也很可憐,這樣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關懷和愛護。

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和否定,只會減少孩子的力量,增加學習壓力,漸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無法享受不斷進步的過程,沒有成就感。這些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孩子缺乏動力、沒有夢想的原因。

青春期孩子沒目標、沒愛好,是心理有病嗎?

最重要的,就是多鼓勵孩子,幫孩子重拾信心、激發孩子對未來的夢想和渴望,樹立“跳跳腳、夠得著”的夢想,不要過於理想化、目標過於遠大,讓孩子覺得離自己太遙遠,沒法實現,也不能激發鬥志。這樣,才會讓孩子戰勝自己的逃避和自卑心理,不拋棄、不放棄,有信心去迎接學習及生活的挑戰,真正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這樣的孩子,才不辜負自己的人生,這樣的父母,才是最稱職的父母。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