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由 痞支 發表于 綜藝2021-10-03
簡介婺州烏傷文明之義烏蘇溪歷史五、五代、兩宋時期【上接蘇溪歷史略述之一】:金峰山下除了府君殿外,安福寺的歷史也很悠久

義烏蘇溪在哪裡

婺州烏傷文明之義烏蘇溪歷史

五、五代、兩宋時期

【上接蘇溪歷史略述之一】:

金峰山下除了府君殿外,安福寺的歷史也很悠久。後梁乾化三年(913),安福寺即建置於此,原名“安貴院”。宋治平三年(1066)賜額“安福寺”,後改教寺。至今寺裡仍儲存有清代道光年間的古碑一通。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蘇溪安福寺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清。安福寺碑

據歷史文獻記載:一代名將宗澤,不但出生於蘇溪,而且還為蘇溪撰寫過文章,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唐末五代之季,中原板蕩,戰禍連綿,河南南陽人宗道溥〔(898—985),又名溥,字惟源〕為避亂,舉家南遷,至義烏沙溪石坂塘(今蘇溪鎮新廳村)定居下來。休養生息了八代以後,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宗澤(1060—1128)即出生於此。

現位於新廳村五龍塘村旁小山坡上宗澤的曾祖父母和祖父母合葬墓,和後人為了紀念宗澤,在宗家舊地所建白鶴廟,至今仍儲存完好,民眾祭掃不斷,香火不絕。

白鶴廟:縣東北三十里五龍塘。土人相傳宗忠簡公生於此,石版塘為其故居。按:塘在廟側,廟基殆即居址。

———(民國)《義烏縣誌稿》“第七冊”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白鶴廟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相傳宗忠簡公生於此

在宗家舊地為紀念宗澤所建白鶴廟,和民國舊志的歷史記載。

宗澤作為一代名將,征戰無數。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這可以從為蘇溪崇德寺所寫的《請海長老住蘇溪崇德疏》裡看出來。

請海長老住蘇溪崇德疏

伏以萬法本空,一性圓寂,捻花鷺嶺,曾虧一笑之瑕;面壁少林,猶病多言之失。必也

忘真俗之二諦,泯色空之兩途,

自非圓頓之流,曷致機筌之用?

某人長老,洞明宗旨,深達祖風,始出世於治平,實印可於法湧。退藏密旨,棲心彌勒之道場;重振宗乘,示跡法輪之古剎。人天共集,凡聖瞻依,會須振領提綱,十方坐斷;若也超佛越祖,一線不容。除是慣戰作家,能具正法眼藏。既登寶座,願振潮音,俯徇眾情,無煩退託。

———宋•宗澤《宗忠簡集》“卷六”“三頁”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義烏蘇溪崇福寺

宋室南渡,定都臨安,婺州成為大後方。文化教育也隨著興盛起來,創造了歷史上高峰。

歷史照片:義烏蘇溪講巖山舊貌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歷史照片:義烏蘇溪講巖山舊貌

首先是教育事業的興盛:義烏佛堂鎮石樓村人石一鰲(1230—1311),字晉卿,號蟠松。少從王世傑遊,得徐僑之端緒,“文清之教,曰:命、曰:性、曰:心、曰:中、曰:誠、曰:仁,…而徐氏之傳,不終寥寥也。”宋景定甲子(1264)鄉貢進士。

石一鰲學茂而聲逺,在蘇溪講巖山講學,“講巖:縣西北三十里蘇溪,石氏一鰲講學處。”〔(嘉慶)《義烏縣誌》“卷十九”“古蹟”“十八頁”〕,從遊者有數百人。

石一鰲的教書育人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門人弟子多取髙第(即:功名),史書稱其“名賢書升者相望”。如鹹淳甲戌(1274),義烏王龍澤舉進士第一(即:狀元),即是他的門人。

石一鰲的家學和門人在歷史上影響深遠,被載入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的鉅著———《宋元學案》。蘇溪能流芳百世,大放異彩,講巖之功不可沒。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宋元學案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蟠松家學和蟠松門人

清•黃宗羲等《宋元學案》“卷七十”“蟠松家學和蟠松門人”“十八頁”

釋文:蟠松家學(劉、李五傳)

孝子石先生定子石定子,字安叔,義烏人,一鰲子。端敏純孝,繼母朱,性嚴毅,先生奉養不倦,無慍色者三十年。(參《兩浙名賢錄》)蟠松門人國學陳艤翁先生取青陳取青,東陽人。受學石一鰲,慷慨有志節。子樵。(《百家記》)(雲濠謹案:《東陽縣誌》載先生雲:“其先居睦之富春,宋中葉來徙邑之太平裡。先生國學進士,與聞考亭之學,自號閒艤翁。”)文獻黃文貞先生溍黃溍,字晉卿,義烏人。先生生而俊異,比成童,授以書詩,不一月成誦。迨長,以文名於四方。登延佑進士第,累轉國子博士,視弟子如朋交,未始以師道自尊,輕納人拜,而來學者滋益恭,業成而仕,皆有聞於世。出為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先生年始六十七,不俟引年。亟上納祿侍親之請,絕江徑歸。俄以秘書少監致仕,未幾,除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經筵官,執經進講者三十有二,帝嘉其忠,數出金織紋段賜之。升轉至中奉大夫。旋上章求歸,不俟報而行,帝聞之,遣使追還京師,復為前官。久之,始得謝南還。卒,年八十一。累贈參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諡曰文獻。先生天資介特,在外唯以清白為治。及升朝行,挺立無所附,足不登鉅公勢人之門,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三尺,纖塵弗汙。然剛中少容,觸物或弦急霆震,若未易涯涘,一旋踵間,煦如陽春。先生之學,博極天下之書,而約之於至精,剖析經史疑難,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訓,旁引曲證,多先儒所未發。文辭佈置謹嚴,援據精切,俯仰雍容,不大聲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萬頃,魚鱉蛟龍,潛伏不動,而淵然之光,不可犯。所著書,有《日損齋稿》二十五卷、《義烏志》七卷、《筆記》一卷。(參史傳)(梓材謹案:《儒林宗派》以先生為石氏門人。宋潛溪狀先生行實,言其“常著《吊諸葛武侯辭》,太學內舍劉應龜見而嘆之,因留受業。又從仙華山隱者方鳳遊”。是先生又為劉氏、方氏門人也。楊鐵崖志其墓雲:“與其徒私諡曰:文貞先生。)

———清•黃宗羲等《宋元學案》“卷七十”“蟠松家學和蟠松門人”“十八頁”

其次,伴隨著書院的興旺發達,蘇溪的出版印刷事業也繁榮起來。

現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南宋婺州義烏蔣宅崇知齋刻本———《禮記》,傅增湘先生贊其“字瘦勁,小字精絕”。

小本袖珍,堪可盈握,這本身就是為了書院的數百學生,方便攜帶、隨時溫習而量身定做的。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現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南宋婺州義烏蔣宅崇知齋刻本———《禮記》

文物普查的資料表明:在蘇溪鎮范家村,名為“碗窯背”的山上,有窯址有3處,均為坐東朝西,依山勢而建,3座窯的窯床較為明顯。一號窯床長給35米,二號窯床長約40米,三號窯床長給60米,3座窯均為磚砌拱頂窯,產品以碗為主,另有盤、盆等。胎呈灰色,多施青釉,少數為豆黃色。手法以刻、劃為主,紋飾有弦紋、雲紋、水波紋等。底款有“金”“寶”“祿”“萬”“吉利”等文字。年代為宋元時期,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1987年11月,義烏縣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義烏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此高的產量,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主要是外銷。手工業的興旺,商品交換的頻繁足以反映出蘇溪當時經濟上之繁榮。

蘇溪地理位置優越,上通諸暨,下達縣城,交通便利,人員來往頻繁。古代的許多名家詩人,曾在蘇溪留下精彩的詩作。

如葛紹體,字元承,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黃岩(今屬浙江),早年師事葉適。

今《永樂大典》中存詩二首,其中《義烏道中》提到蘇溪茶點。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義烏道中 宋•葛紹體

義烏道中宋•葛紹體

溪頭石佛泗州身,半染鑪煙半路塵。兒女一盤清凈供,蘇溪茶點建溪春。小雨山寒佔麥秋,溪南溪北水交流。桃花又報東風急,雲帶雨來山欲浮。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四十七”“一頁”

明州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樓鑰(1137—1213):字大防,又字啟伯,號攻媿主人,南宋大臣、文學家。隆興元年(1163)進士及第,歷官溫州教授,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大定九年(1169),隨舅父賀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據歷史記載:樓鑰曾寫有《過蘇溪》詩一首。

過蘇溪 宋•樓鑰

處處溪還舍,家家石累牆;有時逢老稚,無事只耕桑。

野色撩詩思,村醪引醉鄉;山川已如許,急雨更斜陽。

———宋•樓鑰《攻媿集》“卷七”“三頁”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宋•樓鑰《攻媿集》

宋•樓鑰《攻媿集》“卷七”“三頁”

宋•樓鑰墨寶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宋•樓鑰 墨寶

未完待續..........

備註:載自《義烏史志 》支登成‬整理‬於‬九月‬

【頭條作者簡介】:筆名痞支,實名支登成,浙江義烏支氏苗裔,布衣一枚。好文史,《支氏淵源》一書作者;詩書塗鴉,醉茶撩花。本頭條作者分類板塊標題如:支氏/詩文/旅遊/感悟/茶道/文史/生活花絮等等,請親友愛粉按喜好閱讀。頭條內容均為作者原創,緣是天意,份在人為,歡迎讀者跟帖互動,別忘了點贊,關注哦!謝謝

「烏傷文明」義烏市蘇溪鎮歷史略述之二 五代兩宋時期

烏傷支氏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