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無錫市大資料管理局局長:軟體真能定義智慧汽車?

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綜藝2022-12-06
簡介汽車的機械硬體價值將慢慢地弱於軟體價值,軟體訂閱、服務按需收費這類在手機上頻繁運用的商業模式,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應用在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領域

海爾電腦藍芽怎麼開啟

當我在去年寫《

汽車正在演變為有著四個輪子的手機

》(2021-02-18,澎湃商學院)和《

汽車將成為家之外的第二大私人空間

》(2021-04-07,澎湃商學院)這兩篇文章的時候,我只是把智慧網聯汽車看作是一個電子產品,但並沒有把這些製造智慧汽車的公司看作是一個軟體公司。如果要做分類選擇題的時候,讓我在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這四個公司選一個不同項,我還是會選特斯拉;讓我在華為、海爾、小米、蔚來這四個公司選一個不同項,我還是會選蔚來。

無錫市大資料管理局局長:軟體真能定義智慧汽車?

不過,如果今日讓我來選,我可能會有些為難,這一年來,汽車的角色發生了兩大變化,它正在從交通出行工具轉變為智慧移動終端,正在從機械化場景下的交通工具,轉型為未來數字化場景下的生活夥伴。智慧汽車正企圖成為一條金線,串聯起智慧生活、工作、健康、消費、飲食、娛樂等全場景。汽車的價值也不再侷限於日常出行或駕駛中,而是蔓延到了家居辦公、學習休閒、娛樂社交等新空間,繼而成為生活空間的延續。

車企,有傳統造車勢力,如一汽、上汽等,也有造車新勢力,如“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現在,又多了新造車勢力,華為、小米、百度、騰訊、海爾、創維、聯想等等,這些白色家電、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爭相入局,吹響了變革號角。二十多年前,當李書福進入汽車製造業時,曾放下豪言:“汽車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個輪子、兩部沙發加一個鐵殼嗎?”而如今,智慧網聯汽車更像是四個輪子加上一臺超級計算機。

為什麼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開始從機械能力轉向軟體服務能力?為什麼那些網際網路企業或軟體企業,都要爭先恐後地成為汽車製造商?為什麼傳統車企也順勢而起,緊隨其後,藉助軟體訂閱和按需服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我想,答案也許是:他們都不想做一錘子買賣,他們都想最大限度地挖掘汽車全生命週期的價值。或者說,謀求為使用者提供汽車全生命週期服務的可能。這符合全球製造業服務與製造融合的總體趨勢,也符合製造企業“基於產品的服務延伸”和“基於製造的服務整合”的發展方向。

我先以車載作業系統為例,回顧一下新一代資訊科技是如何一步步讓汽車電氣化、軟體化、互聯化、智慧化的。最初的汽車,只有AM/FM+盒式磁帶+CD,後來就有了音訊解碼晶片,解決了車載 MP3音質問題。旋鈕的數字化也是一大進步,可觸控液晶屏取代了傳統的控制旋鈕或開關。之後,螢幕上又集成了行駛資訊、導航、音樂、影片、藍芽電話、倒車影像等功能。

最近,藉助語音識別技術的加速落地,車內的司機行為監測系統(DMS:Driver Monitor System)和乘客監控系統(OMS),一再更新迭代;駕駛艙內的互動模式,已由平面且各模組相對獨立的互動模式,向立體大融合的互動模式切換。簡而言之,就是螢幕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按鍵數量越來越少。比如特斯拉Model S的一體化水平中控屏,就取消了轉向柱及換擋撥杆;威馬M7的互動設計,強調了“零按鍵”理念(僅保留車窗實體按鍵)。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理念的變化,汽車產業正圍繞著軟體定義汽車(SDV),在開展一系列的轉型升級。汽車的機械硬體價值將慢慢地弱於軟體價值,軟體訂閱、服務按需收費這類在手機上頻繁運用的商業模式,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應用在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領域。汽車企業的角色,由硬體(汽車)銷售商逐步轉向軟體及訂閱收費服務商,利潤中心也軟硬兼顧,並逐步由硬及軟。

以特斯拉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為例,據專家研判,這一系統正逐步成長為該公司的核心盈利點,預計到2025年,該系統將創造近70億美元的營收,佔業務收入的9%,並將貢獻25%的毛利。

寫到這裡,我必須要提一項技術——OTA。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翻譯成中文,就是空中升級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領域,透過系統版本推送,使用者可以在合適的時間(比如晚上手機充電時),在手機設定中點選線上升級,完成系統更新。而在汽車領域,這項技術同樣可以透過行動通訊的空中介面,實現整車全域的軟硬體遠端更新下載,諸如續航里程提升、提高最高車速等功能,從而提高車輛各方面的效能。在OTA應用於汽車行業前,使用者需將車輛開到4S店透過近端診斷儀對車輛軟體進行更新。我還記得,我單位以前車輛的導航系統每年要去指定4S店繳費並更新,而司機往往沒有時間,或嫌麻煩而不願去更新系統。

在沒有OTA技術的傳統燃油車時代,一輛汽車的迭代速度完全取決於硬體進化,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改是客觀規律。而有了OTA技術,汽車可以隨時增加新功能並完善現有功能。現階段,中國乘用車總體OAT滲透率已突破50%,還在呈持續上升趨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資料顯示:2021年各大車企報告OTA升級351次,較2020年同期上升了55%,涉及到的車輛達到3424萬輛,較2020年同期激增307%。

有了OTA等新技術的加持,汽車交易也發生了變化,原來的汽車交付意味著“服務終結”,而現在賣車只是開始,軟體服務收費才是汽車行業未來最核心的商業模式。交付的那一刻,變成了“服務開始”。為此,有專家大膽預測:到2025年,許多汽車企業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銷售汽車,然後透過軟體為使用者提供價值並獲利。單純的一次性買賣,付錢提車走人將轉向車輛全生命週期的服務,資料及其背後可挖掘的隱藏價值,才是未來智慧網聯汽車利潤的核心。這一點,和現在的智慧手機是多麼相似啊。

我們還是以特斯拉為例,來看看它是如何實現軟體服務收費的。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選裝包(Autopilot FSD)對於車主而言,是一個不斷在漲價的產品。目前該套軟體的價格高達12000美元(國內價格是64000元/套)。從9月5日開始,FSD北美售價又將上調25%,從1。2萬美元提高到1。5萬美元。埃隆.馬斯克宣稱:FSD只會越賣越貴,因為“特斯拉是一個增值產品”。

如果車主不想一下子購買如此貴的FSD,車主也可以像在手機應用商店購買單項應用一樣,購買功能包。典型產品之一就是百公里加速效能升級包(Acceleration Boost),Model Y車型車主只要付費2000美元,加速時間就可以比以前提升0。8秒,從原來的5秒提升至4。2秒。

除了一次性購買軟體,特斯拉高階車載娛樂服務包訂閱費用還可以按月收取,價格為每月9。99元,這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像騰訊影片、愛奇藝影片的收費模式?沒錯,蔚來也推出了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完整功能“按月開通、按月付費”的服務訂閱模式,服務費為每月680元。

現在,汽車軟體付費的按需服務五花八門,大到上面提到的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中到車與家居互聯、車載娛樂等,小到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等。也許,會有車主吐槽:我付了幾十萬元的購車費用,為什麼每年還要再交幾千元才能使用車上本來就有的裝置,這太不合理了!就拿座椅加熱來說吧,難道不應該是車輛的應有之義嗎?為什麼一定要拿個性化需求,柔性化定義來變著法兒賺錢呢?我辛辛苦苦買到了一輛整車,你們用軟體定義汽車一句話,就把我的車整成了一件半成品,這不是坑人嗎?

沒錯,軟體定義汽車,並不一定是好事。原來一輛家庭用車,夫婦兩人共用是很常見的。現在軟體化之後,汽車會藉助人臉識別技術,根據獨一無二的車主ID,為車主匹配自我喜好和習慣的使用者體驗。當然,這些都是收費的。原來,買一輛車,只付一輛車的錢,現在買一輛車,要付兩個人的軟體使用費。

我最近還在想:無人駕駛的商業模式,會不會形成“遊戲機+遊戲卡”的模式?你光買特斯拉、蔚來、理想這些智慧車輛還不夠,還要購買無錫到上海的滬寧智慧高速路的自動駕駛指令碼。然後,在這段路上,你就可以享用全自動駕駛,其他未開發或未購買路段,還是手動駕駛。而無人駕駛路段,也可以按照服務等級來配置收費金額。比如,有些路段可以預定無人機送餐服務,當車輛到達預定的地點和時間,自動開啟天窗,無人機完成送餐服務,車主在車內享用,而不影響車輛繼續向目的地出發。

歐盟委員會在《通往自動化出行之路:歐盟未來出行戰略》提出,2030年,歐盟步入完全自動駕駛社會的遠景目標。該戰略認為,當自動駕駛的部署完全融入到整個運輸系統中,將會為實現“2050年,歐洲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為零的願景”作出重大貢獻。智慧汽車的最終理想就是不再有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但是,真能做到嗎?如果行駛時,汽車軟體系統宕機,儀表盤和中控盤都黑屏怎麼辦?駕駛員無法有效控制車輛速度怎麼辦?如果系統出錯,整車如手機出錯,直接“變磚”怎麼辦?會不是無法開啟車門導致孩童被鎖車中?

OTA為使用者帶來體驗升級的同時,也帶來了操作習慣、甚至駕駛方式的改變。車主能夠準確理解OTA給車輛帶來什麼變化嗎?就像手機系統升級後,有些人會找不到原有的功能鍵一樣。可是,汽車系統如果發生鉅變,司機很可能會不習慣,遇到緊急情況會手忙腳亂,導致事故發生。

車輛的軟體化程度越高,蒐集的使用者資料越多,如何確保大資料時代的車主隱私保護?如何避免智慧汽車像網際網路中的計算機和手機一樣,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網際網路與軟體安全的問題,已經從電腦、手機端,擴散到了智慧汽車與車聯網。為此,2021年9月,工信部發布《關於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資料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車企需保障車聯網資料的合法利用,加強網路安全風險管理,針對洩露問題及時處理,提升資料安全保障。

在車企看來,未來完整的汽車產品製造,不僅要打造一輛物理意義上的實體汽車,還要打造一輛資料化的虛擬汽車。從智慧汽車到智慧交通,從智慧交通到智慧城市,車企正在把智慧汽車打造成一個虛實融合的智慧生活空間,並在其中挖掘價值機會。在這一趨勢下,軟體及服務能力將必然成為汽車行業展開競賽的核心競爭力。當然,也許大多數人還是不太相信我寫的這些,或者說,不太願意為汽車的軟體服務埋單。但是,軟體定義汽車,對車企而言,絕對是一場利大於弊的革命。

文章最後,我給大家說一個笑話吧。有一天,道路上出了一起車禍,警察問車主:“車禍是怎麼發生的?”車主答:“我開到一半時,剎車的訂閱到期了。”

(作者胡逸為無錫市大資料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