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為高階人才搭建學用對路的高質量平臺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綜藝2023-01-11
簡介日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的人造澱粉合成專案取得新突破,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

海河計劃落戶了多少人

“我個人非常看好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這個大平臺,它的發展潛力巨大,對於我自身的事業發展也更加有信心。”張學文說,從荷蘭回國,來到天津一年多的時間裡,他負責的科研專案已取得多項成果。

2020年5月,從荷蘭回國後的張學文進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為科研專案負責人。在此期間,他不僅享受到天津市博士後來(留)津專項生活補助及濱海新區在站博士後生活補貼,還獲得了150萬元的研究經費支援。有了資金支援,他可以更加安心、踏實地做好科研。

據瞭解,自2018年5月開始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至今,天津港保稅區已累計引進人才近6000人,其中高階職稱、碩士及博士等高層次人才達2229人,為高階人才搭建了學用對路的高質量平臺。

聽到心動不已的訊息,他決定回國

2020年年初,已經是兩個孩子父親的張學文決定回國發展。此時的他還在荷蘭做博士後,主要研究生物醫學,他希望找到一個能讓自己大顯身手的科研平臺。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學文得知了一個讓他心動不已的訊息。

中國科學院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將共建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是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為合成生物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科研中心。建成後,對我國醫藥、食品、石化等領域產業突破技術瓶頸制約,搶佔全球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科研平臺。張學文與妻子商量後一拍即合,踏上了回國之旅。

回國發展,最高興的莫過於張學文的父母。張學文在風景優美、生活便利的天津空港經濟區安下家後,便把父母從老家山東接了過來。兩個女兒也分別在空港經濟區上了小學和幼兒園。

張學文說,老人每天把孩子送到家門口的學校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安排了。去小區附近的公園活動一下,溜達著去超市、菜市場逛逛,有時候還會去社群老年服務中心豐富一下生活。“現在父母對空港比我都熟,認識了不少新鄰居。他們對目前的生活環境很滿意,已經決定在這邊養老了。”能讓父母安度晚年,給子女一個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張學文感到很欣慰。

近期,國家合成生物中心主體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在營造良好的“拴心留人”環境的同時,天津港保稅區還立足自身區域優勢,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發揮重大科研設施“築巢引鳳”作用,構建國際化的人才發展環境,加速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

從北京來到天津,科研與人生雙突破

“媽媽,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啦!他們說科學家發明出了人工澱粉。媽媽,你是科學家嗎?”

“媽媽只是個科研人員,還不算是科學家呢。”

聊起前些日子和女兒的一段對話,孫紅兵滿面笑容。

日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的人造澱粉合成專案取得新突破,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相關工作在9月24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在社交媒體上,一條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人造澱粉的影片獲贊超30萬。影片中,孫紅兵展示了自己一路走來記錄的17本實驗日記。“實驗過程以及一些分析都記錄在這些本子裡面,這是最原始的實驗記錄。”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從2015年開始專注於研究人造澱粉生物合成專案。所內根據專案研究需求進行人才佈局,組建了這支當初平均年齡30週歲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團隊。在充分發揮各成員學科優勢與技術特色的同時,實行“專案制”管理機制,集中力量攻克難題。

2015年8月,孫紅兵從北京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來到了位於空港經濟區的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為“人造澱粉生物合成”專案組的一員。剛一聽說這個專案時,她也覺得有點天方夜譚,但科學的魅力恰恰體現在由不可能到可能的實踐中。

6年中,他們只有這一個專案。實驗室裡,人造澱粉生物合成專案的成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驗室外,孫紅兵的人生也發生著改變。

剛從北京來到天津的時候,孫紅兵的女兒還是一個剛滿月的小嬰兒,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名空港學校的一年級新生,並升級成了姐姐。孫紅兵一家在天津落戶生根,在空港經濟區安了家,家離研究所很近,她會經常帶著女兒來加班,“她很乖,從來不搗亂,

對長在平板裡的‘菌落寶寶’特別感興趣,一看就是半天,有時還會跟著幫忙呢。”

“媽媽,我以後也要當一名科學家,像你和實驗室裡的叔叔阿姨一樣。”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心裡已經種下了一顆顆科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