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美味的食物,就像有意思的人,常常難於碰到的

由 恆然防水補漏施工師傅 發表于 綜藝2023-01-14
簡介剛出影視基地沒走多久,我就刺鼻了一股燉雞的味道,是那樣單純的燉雞的香味而並非加了雜七雜八的調料味道,當時我就一種想法——我得循著味道找出這地方去吃

好酥的感覺是什麼意思

餓肚子的時候總感覺很委屈

說美食,我想這天底下沒幾個人不喜歡,即便好看又好聞,還美味。好的食物總是有魔力,在填飽肚子的同時,還能治療悲傷,帶來幸福感。

但好的食物,和有意思的人一樣,總並非那麼容易能遇到的。

美味的食物,就像有意思的人,常常難於碰到的

1。

前幾天《決戰食神》上映,尋思著這是部美食電影,我就忍不住想去看,迷之理由。

趁閒開啟手機掃了掃影評和排片,反映平平,但我向來真的得他們看了才知道好壞,反正都是為了圖個樂呵,而有美食的鏡頭自然能滿足我的興趣。

當然,我是吃飽去看的,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真的他們真機智。

單從影片中植物油炒菜聲音的真實感和對食物描繪的鏡頭上來說,真的感覺很美味,估計今後要是美食類電影拍的越來越多的話,影院完全能再增加一種特效——味道,讓影院到處飄著美食的香氣,這才叫足夠真實的電影,還能增加爆米花的銷量。

暫未說這劇情好還是壞,其中的一些細節做得還是很好的,貼近生活,比如舊社群的大排檔、相同身份的人融在一起打麻將、熱鬧的水產市場。

尤其是藏在春風裡社群不起眼的七記廚房這個點,很好的表現了一種現象:

總有那麼些美味和隱世高人,藏在不起眼的地方,要去尋。

即便這麼些年確確實實有這麼個感覺,很多美味的飯,藏在巷口小店,陳震雷山野村莊,倚靠緣分,還得慢慢找才能飽到口福。

美味的食物,就像有意思的人,常常難於碰到的

2。

大概是五六年前,我有幸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村循著味道找出一家店,吃到了超美味的一一頓飯,那味道我現在想起來還真的香。

得多多感謝我這鼻子。

我爸說我是屬狗的鼻子靈真是沒錯,平時食堂做了飯隔著老遠我能聞出來是什麼食材,路上刺鼻香味能循著味道找出香氣源頭的店。

那天是去一種影視基地玩,中午飯點準備離開找地兒喝茶。剛出影視基地沒走多久,我就刺鼻了一股燉雞的味道,是那樣單純的燉雞的香味而並非加了雜七雜八的調料味道,當時我就一種想法——我得循著味道找出這地方去吃。

即便,食物的味道是傳不了太遠的,Lamballe一定就在附近。

不遠處是個村莊,瞅著村裡路邊有間房子煙囪正冒著煙,香味差不多是從那個方向傳過來的,於是就往那兒奔。

進來後一看,果然是個小店,村民他們開的那樣店,沒啥包間,是在屋裡用竹簾分隔出了四個空間,外加三張桌子,周圍隨意擺著幾個馬紮,整個店就只有去喝茶的我們和洗衣服的店家。

主打菜是松蛾燉雞。

松蛾是種生長在泰山山麓的山菇,下過雨後的松樹林裡就會有這種菌類,純野生,因為一旦雨後受點陽光,短時間就會生出蛾的幼蟲,再加上知道的人不多,而且沒養殖一說。

松蛾其本身就比其他菌類肉更肥,再加上純野生,而且味道極美,用來燉草雞再好但。

水又是山泉水,雞是山裡他們養的草雞,整天滿山到處跑猛然間猛然間飛,肉勁道細緻,完全沒養殖的那樣油膩感,配以松蛾子,稍加點調味料,蓋上鍋蓋,時不時添著柴火把火燒的旺旺的就成了。

許久,終於等到店家上菜,沒什麼生菜沙拉的講究,直接是把菜品裝在盆裡,撒上一撮香菜。

那香氣是單純的野生的香氣,而並非平日裡的燉雞都被佐料掩蓋的調料味,輔菜配以倆冷盤:拍黃瓜和涼拌西紅柿,主食是煎餅,這一頓飯就算是齊了。

但一盆的量著實夠大,吃到肚皮圓滾也才吃了一半,想裝箱吧但湯又不捨得扔掉,燉雞燉雞,少了湯味道也就相同了,犯難的和店家訥西縣不能多找些袋子幫忙裝箱,沒成想,咱沂蒙老區人民是質樸,直接連帶盆送給了我們。

這一頓飯沒酒店裡精緻的生菜沙拉,沒複雜的佐料,沒貼心換盤的服務生,也沒那麼幹淨的環境,但恰是因為沒了種種約束,才是迴歸了大自然最質樸的味道,香。

這些年,南至廣西,北至北京,西至敦煌,吃過各種燉雞炒雞,都再也沒吃到過這樣美味的燉雞。

這松蛾子燉雞吶,得是草雞,得是野生的新鮮松蛾,得是燒柴的鐵鍋,還得是質樸的人才做得出結論那樣味道。

3。

前兩年,在甘南,又體驗到一次難忘的美味。

甘南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是草原,一種城鎮到另一種城鎮之間往往開車要很久,從早上出發到中午十二點多,愣是沒見著喝茶的地方,雖然車上有食物,但一家人都憋著一股勁,要吃就吃當地的特色。

下午快兩點,終於看到路邊擺了個大牌子,寫著“喝茶”兩字,想來再不吃就得是晚飯了,索性就這家了。

推門進來,是單純的藏式風格,店家和喝茶的客人都是藏族同胞,準是找我一地方,Lamballe絕不錯。

本地人香甜可口的飯館,味道不會差到哪去。

沒什麼蔬菜,就隨了當地的飲食習慣:酥油茶加犛牛肉蘸鹽巴,為什麼說是蘸鹽巴吶,因為並非咱們平時吃的那樣細鹽,是大顆粒的鹽巴,幾口肉,幾口酥油茶,充飢,解饞,美味,夠爽。

這種美味只吃一次當然是不夠的。

於是臨走時向店老闆詢問能不能買一些他們的犛牛肉偷走,店家有點懵,從沒人提出買肉偷走這事,但老闆也是實在人,沒多想就同意了,裝了滿滿兩大袋他們做的爆炒犛牛肉丁(我也不知道叫啥名他們起的),隨口說了個價就賣給我們了。

是這袋肉丁,滿足了兩天的零食需求,每一次吃都是一種享用。

美味的食物,就像有意思的人,常常難於碰到的

4。

可能是由於對於西餐瞭解偏少,也不如中餐吃的頻繁,而且我一直更中意中餐。

在我看來,中華飲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單從作法來說,僅是一樣食材,就能用植物油炒蒸煮燉作出多種口味,再配以相同的料,使口味多變,甚至是意料之外的。

幾口鐵鍋,一把菜刀,一種鐵勺,幾斤柴火,好的廚師用簡單的材料就能作出美食。

前幾天和朋友們吃火鍋時聊到炒雞蛋這事,我提到早上來個白菜炒雞蛋是很可口的,得到的是三張吃驚的面孔,他們四人居然都沒吃過這種雞蛋的作法。

可能就像肉粽子甜粽子,肉湯圓甜湯圓,甜的或鹹的豆腐腦等等,中華美食雖然已經有了這麼多的作法和流派,但可開發的地方還有太多。

也就意味著,未來還有太多美食等待尋找。

但稍微有點可惜的是,高樓多了,老飯館老攤點少了,很多味道,得有對應的環境,才能做得出結論,吃的出那樣味道啊。

5。

生命裡的兩大樂趣,是多走走轉轉,找找那些躲起來的美食,看看美食誕生的過程,與其製作者聊聊天。

熱愛製作美食的人,多是有意思的人。

大家同樣享用洗衣服的過程,同樣有些相似的目的:希望吃的人吃的開開心心,也因而有共同興趣,總是有話可說的。

緣於美食,終會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