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體育)北京:群眾體育的“專業”發展之路

由 新華社 發表于 綜藝2023-01-24
簡介北京市體育局局長趙文說,北京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強傳統體育專案的保護與傳承,用專業指導、專業賽事和專業保障,推動群眾體育規範發展,走出一條“專業”發展之路

體育生是不是隻能讀體育專業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題:北京:群眾體育的“專業”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李春宇、謝晗

2022年,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讓首都北京這座千年古都鐫刻下“雙奧之城”的光輝印記。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讓競技體育繼續勇攀高峰,讓群眾體育持續蓬勃發展。全民健身熱潮湧動神州大地,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在北京,市級運動會設立群眾體育專案,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增加,社會體育健身組織充滿活力,體育消費需求逐步升級,體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北京市體育局局長趙文說,北京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強傳統體育專案的保護與傳承,用專業指導、專業賽事和專業保障,推動群眾體育規範發展,走出一條“專業”發展之路。

“這裡的‘專業’指的並不是競技體育的專業發展模式,而是讓全民健身擁有‘專業’的形式和‘專業’的感覺,從而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巨大熱情。”趙文說。

(小標題)專業指導推動

位於首都核心區的北京西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時代文化資源。在中國傳統武術界,西城牛街白猿通背拳頗負盛名。今年53歲的張斌是這套拳法的第五代傳人,而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社會體育指導員。

“大家跟我練功的目標不是成為武術高手,而是透過練習這套拳法,活化氣血、柔順筋骨、強健體魄。”張斌在長期的研習和教學過程中,總結歸納出針對大眾的白猿通背拳教學體系,在校園和社群進行推廣普及。

“群眾體育打開了武術發展的新思路。隨著大眾參與運動健身的意願越來越強,自幼習武的我們能夠為學員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同時也讓傳統武術有了新的傳承。”西城區太極拳社會體育指導員吳慶昊說,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和運動愛好者參與進來,讓傳統武術走紅網路、走向世界。

“武術是西城體育的傳統專案,我們充分利用原創優勢,打造‘精武奪旗’等獨具特色的品牌賽事活動。”北京市西城區體育局副局長呂丹表示,各類專業的體育賽事活動帶動了全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裁判員也在助力群眾體育形成專業化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北京市有超過6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近12000個全民健身團隊,為群眾體育鍛煉提供專業指導,讓人們科學健身、享受運動。

“我們既是全民健身的引領者,又是體育活動的參與者。”健身操舞專案社會體育指導員韓傑曾帶領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海之韻”舞蹈隊多次在市級、區級廣場舞大賽上斬獲佳績。韓傑說:“廣場舞的隊伍日益壯大,隊員們對舞蹈的專業化追求越來越高。能夠指導大家專業健身,為群眾體育貢獻力量,看到大家樂在其中,也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小標題)專業賽事引領

今年夏秋時節,成為“雙奧之城”後,北京市第十六屆運動會舉辦,近7000名體育愛好者參加群眾專案比賽市級總決賽。北京市體育總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劉森介紹,本屆市運會群眾組共設15個大項,包括乒乓球、氣排球、毽球、風箏、健身氣功等,細分小項從上一屆的24個大幅提升到111個。

本屆市運會的開幕式在位於朝陽區的國家體育館舉行,它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操和蹦床、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球等專案的比賽場館。北京市朝陽區體育局副局長韓紅說,“雙奧”激勵著廣大運動愛好者奮勇拼搏,奧運場館為群眾提供運動健身場地,奧運文化持續營造積極向上的全民健身氛圍。

北京市第十六屆“和諧杯”乒乓球總決賽上,25歲的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李世倫獲得公開組男子單打冠軍。“我從7歲開始練球,鍛鍊了身體,磨鍊了意志品質。乒乓球作為‘國球’非常受歡迎,來到北京讀書之後,無論是在學校、公園、街邊,還是在訓練場館,都能感受到市民的運動熱情。”李世倫說。

隨著廣場舞、腳踏車騎行、飛盤等運動的蓬勃興起,各個年齡段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專案,群眾體育賽事活動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北京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主任孔憲菲說:“要讓群眾體育有競技體育的味道,比賽越專業,百姓越開心,全民健身的隊伍才能更快發展、更有活力。”

北京腳踏車專案二級裁判員孫洪濤也是北京市腳踏車運動協會“健安隊”隊長,在北京世園公園、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等地舉辦的大眾騎行賽事中,都能看到她和隊員們騎行的身影。

“在參加腳踏車賽事的‘騎友’中,有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也有已經退休的老年人。體育是我們共同的話題,大家比賽競技,也相互交流,分享日常生活。”孫洪濤還利用業餘時間給小學生講解腳踏車騎行技術和騎行當中的注意事項,努力讓更多人瞭解騎行、愛上運動。

(小標題)專業保障護航

“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歸根結底都離不開運動專案,從體驗到了解,從接觸到熟練,越來越豐富的比賽和活動真正做到了‘把人留住’,同時也要為參與者提供全方位保障。”孔憲菲認為,“轉觀念”“促接觸”“養習慣”“供保障”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今年舉辦的北京馬拉松賽中,有200多名參賽者來自房山跑團,約佔跑團總人數的十分之一。“這些年跑團逐步壯大,大家相互交流經驗,也摸索出了科學的訓練方式。”房山跑團團長王琳說,跑團持續發展的秘訣就在於“傳幫帶”,能讓新人少走彎路,從入門開始就注意保養身體,選擇合適的裝備,減少運動損傷。

孫洪濤介紹,在組織車隊開展騎行活動或參加大眾腳踏車賽事時,會注意觀察隊員的身體狀態以及車況,如果出現不適,會及時處理;在難度較高的線路騎行時,會配有補給車和醫療人員。

在各類因運動引發的身體損傷中,腦卒中無疑是危害性較大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孔憲菲介紹,全民健身運動參與度高,部分賽事比較激烈,無論是青少年還是老年人,都應確保在自己身體允許的範圍內進行鍛鍊,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達到參加體育運動最根本的目的——收穫健康和快樂。

據瞭解,北京市體育局和北京市天壇醫院聯手打造了“體醫融合”協同創新實驗室。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病後康復人群,都能獲得由醫生和運動管理師量身定製的“運動處方”;同時實驗室也將持續致力於預防、解決腦卒中問題,有效降低運動風險,為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人民群眾增強體質、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趙文表示,北京作為“雙奧之城”,擁有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未來將持續激發社會積極性,進一步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為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