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由 劉絕糧 發表于 綜藝2021-05-27
簡介戲曲伴奏樂器分為吹打擊樂器和管絃樂器,以鑼鼓為代表的打擊樂器在戲曲或曲藝具有極大作用

戲曲伴奏帶怎麼合作

1鑼鼓樂器的悠久歷史

中國樂器文化源遠流長,在記錄周代利益的《周禮》中便有了以金、石、土、木、革、絲、木、匏、竹統稱“八音”的說法。如屬於金音的樂器有鍾、鉦、鐸等,屬於土音的有磬、鳴球、毊等,每一類下都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樂器。其中鑼屬金之音,鼓屬於革之音。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戲曲伴奏樂器分為吹打擊樂器和管絃樂器,以鑼鼓為代表的打擊樂器在戲曲或曲藝具有極大作用。其中鼓是原始樂器中最早產生的打擊樂器,其產生的時代可以上推到原始社會,從古老的土鼓、石鼓、木鼓,到後來的銅鼓皮鼓,歷史悠久。而鑼的歷史亦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濮壯先民所使用的樂器。

在後來的發展中,鑼和鼓兩個系列都具有極多品類。如鑼有大鑼、小鑼、十面鑼、雲鑼等;鼓除了材質上的更替,在外形上和功能上亦有差別,除了大鼓、堂鼓、書鼓、腰鼓,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鼓樂器,如朝鮮朝鮮族圓鼓、傣族大鼓等。鑼鼓樂器也是中國最具有鄉土色彩的樂器。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2鑼鼓的廣泛應用

中國傳統的“禮樂”文化對鑼鼓的應用產生了極大影響,鑼鼓樂器所具有的鄉土色彩對其千年綿延不斷息息相關,也正是也因此,鑼鼓樂器才廣泛地被應用到生活和藝術的廣闊天地中去。鑼鼓和代表著雅文化的琴瑟相對,代表著樂器中的俗文化,這種氣質究竟是演繹而來還是歸納所得已經不得而知,但其在社會最底層群眾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是既成之事實,無論是鄉村中召叢集眾、集市上雜耍引客,還是夜晚打更報時、戰場鼓舞士氣,鑼鼓的應用堪稱廣泛。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戲曲界有“戲未開場,鑼鼓先響”的俗語,這在現今已成熟的劇種中已成不爭的事實。其為何會在戲曲中被廣泛接受呢?大致有兩個原因。

首先,戲曲藝術最初都是從平凡的人民群眾生活實踐中產生的,王國維《宋元戲曲史》開篇言:歌舞之興,其始於古之巫乎?戲曲性質的藝術本來源於巫師祈禱,即便是像黃梅戲這樣產生比較晚,歷史比較短的戲劇,也是發自人民群眾對自身生活疾苦的感嘆,即“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序》),詩歌如此,戲曲亦如此。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若說鑼鼓藝術的鄉土性顯示了其在戲曲藝術上被接受的合理性,那麼鑼鼓的音樂特點便為其被接受提供了可能性。鑼鼓之音往往節奏有餘而韻味不足,這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既是鑼鼓的缺點,也是鑼鼓之音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樂器出現的時間來看,無旋律發聲的樂器出現在有旋律發聲樂器之前,或者說,在最初,無旋律發聲樂器與有旋律發聲樂器在數量上是佔有優勢,前者具有節奏控制方面的優勢,後者具有深發人深思韻味無盡的長處。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無論是自身發展史還是被應用到戲曲的歷史,都符合人類認識事物從實到虛、由表及裡的規律。鑼鼓在戲曲中被廣泛應用的例子不勝列舉,京行劇中有“一套鑼鼓半臺戲”的說法,可見鑼鼓之重要;晉劇甚至會在開場前打三通鑼鼓,依次稱為頭 通、二通、花二通,頭通鼓聲甚至被安排在正式開場前一個小時,後兩通鑼鼓也帶有極大的炫技成分——這是一個劇種給予伴奏打擊樂器(主要是鑼鼓)單獨表演的機會。

3鑼與鼓的區別

鑼鼓在戲曲中作為打擊樂器的代表往往被相提並論,這是兩者具有眾多相同之處而致,在打擊樂器之類看,鑼與鼓的區別亦明顯。大概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套鑼鼓半臺戲!鑼鼓——戲曲伴奏的定海神針!

第一,鼓是革音,鑼為金音,所以鼓音沉,而鑼音泛。這是兩者材質和形狀影響下的突出特點。鼓一般是在圓桶形狀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層膜(一般為牛皮);鑼則為銅製的圓形弧面,一般以木槌擊打。

第二,戲曲伴奏中的鑼鼓數量不同的,演奏時作用也不同,鼓指揮,鑼主奏,另有鐃和鈸分聲部交替對奏。

結語

鑼鼓自身有著悠久的發展史,當鑼鼓成為戲曲伴奏主要樂器之一的時候,其節奏性強的主要特點就顯現出來。鑼鼓伴奏也就成為戲曲表演伴奏之中的定海神針,其他班組樂器都要聽從鑼鼓指揮。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劉絕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