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由 華仔詩話 發表于 動漫2021-06-08
簡介【今譯】遠處傳來山寺的鐘聲魚梁洲的渡口擠滿了歸家的人群他們沿著沙岸回到江村我也乘著一葉扁舟返回隱居的鹿門船兒在水中飄蕩月光照在樹上開啟那一片煙霧迷茫猛然抬頭一望到了龐德公隱居的地方岩石和松路早已被人遺忘只有我這個幽人獨自來來往往【精裝·2冊

夜一程晝一程是什麼歌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

山寺鳴鐘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

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唯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作者】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 ,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遊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為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背景】

孟浩然最擅長的是五言詩,之前華仔分享的也以五言詩居多。歌行體是孟浩然不太擅長也作的較少的體裁。這首詩《夜歸鹿門山歌》就是他為數不多的七言佳作。孟浩然四十歲闖蕩長安,科舉失敗,一度漫遊吳越,雲遊江南數年才返回家鄉。雖然不甘心,但還是無奈地做了一個隱士。鹿門山是東漢名士龐德公的隱居之所,詩人追慕古人,自然十分嚮往,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就的。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註釋】

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舊名蘇嶺山。後來山上建了一座神廟,路口處刻了兩個石鹿,稱鹿門廟,於是山也叫鹿門山了。東漢著名隱士龐德公就曾隱居襄陽鹿門山,後來也代指隱士的居所。

漁梁:襄陽城外的漢江中,有魚梁洲,相傳是也曾在此居住。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水落魚梁淺”,就是此處。

龐公:龐德公。東漢隱士,荊州刺史劉表曾邀請他做官,不就。他是龐統的叔叔,相傳也是諸葛亮的師傅。

巖扉:石門。

幽人:詩人自稱。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賞析】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第一句點明時間和地點。日暮時分,山上的寺廟傳出鐘聲,提醒著人們夜晚已經到來。魚梁洲的渡口,人們也爭著擺渡回家,顯得很喧鬧。前兩句和孟浩然的一貫詩風迥然不同,他擅長在開局營造一種清幽冷寂的意境,然而這首詩卻顯得熱鬧非常,充滿了生活氣息。既有山寺鐘聲的超凡脫俗,又有歸人爭渡的人間煙火,顯得很溫馨自然,輕快活潑。那些著急回家的人,勞累了一天,想早點回家與家人團聚。或許今天又有所收穫,或許又可以改善家人生活,總之是揹負著家人的期待,讀者也應能感到他們內心肯定是幸福的。大家可以對照自己下班的心情,是不是很契合呢?華仔對此是深有體會,下班的心情總是歡快的。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人們沿著沙洲的岸邊走向江邊的小村,我也乘著船回到鹿門山。這兩句真是自然如流水,脫口而出。雖然是平常景物,卻是一幅絕美的圖畫。仔細品味,孟浩然和村民的方向是反的。其實這裡還暗含著一個對比,那就是詩人用別人的歸村,引出自己的歸山。用他人的聚集而居,對比自己的離群索居。這其實也就為下文詩人表達自己歸隱山林的志向,做了很好的鋪墊。不過華仔這裡也有疑問,那就是如果孟浩然是徹頭徹尾的隱士,為什麼白天出山,晚上歸山呢?可見詩人不是完全的“離群索居”,而是適當地和村民接觸,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因為華仔從他的作品中看出,孟浩然不是伯夷、叔齊那樣的堅定,也不像陶淵明那樣的躬耕田園。否則為什麼不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那樣整日勞作呢?他雖然是一介布衣,還是將自己視為士大夫之流的。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升上天空,四處一片幽靜。叢生的樹木,籠罩著一層煙霧,走著走著,忽然到了龐德公的隱居之處。這裡又回到孟浩然的一貫風格了,只不過在詩的後半段稍微晚了一些。而且透過換韻,使得整個意境變得幽暗冷寂起來,彷彿不在人間的感覺。一個“開”字,生動形象,將靜態的景物寫得富有動態,因為詩人是乘船回家的,船在水中穿行,自然就在霧氣中穿行。而煙霧籠罩的樹木,由遠及近,就產生了“開煙樹”的視覺效果。“忽到”二字,顯得有些吃驚,是詩人對此地不熟麼?還是詩人若有所思,一時出神,並沒注意行程?華仔覺得都有可能,還有更深的含義,那就是提醒我們注意,這才是他這首詩的重點,前面的寫景只是為引出龐德公而服務的。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龐德公當年隱居的地方還是那麼的寂寥,松間小路已經很少有人行走,只有我這個幽人獨自往來了。自從東漢龐德公隱居鹿門山之後,此地不再有人隱居了,詩人也發出世風不古、隱士不存的感嘆。襄陽曾經是諸多隱士的隱居之地,其中就有著名的龐德公、龐統叔侄二人,也有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在大雪天遇到飲酒高歌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四人也是隱士。只可惜,現在的鹿門山已經沒有高人隱居了,是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麼?也未必吧。孟浩然的隱居,可以說是理想破滅之後的淡然。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華仔這裡要延伸一下,那就是漢唐以來中國“隱逸文化”的衰落。隱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都德才兼備,但又不願意和統治者合作,從而選擇隱居山林。比如伯夷、叔齊、莊子、嚴子陵、龐德公、竹林七賢、陶弘景等。早期的隱士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也有很大的言論自由。他們德高望重,備受推崇,講學收徒,著書立說。統治者甚至都要尋求合作,屈尊派遣使者前去討教,比如楚王就曾經邀請莊子出山,陶弘景就是著名的“山中宰相”。而到了唐宋時期的隱士,大多是純粹的文人,他們只不過是寄情山水罷了。統治者甚至因為文人的一句話而不錄用,比如孟浩然“不才明主棄”,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雖然統治者不再禮賢下士,但總體上還是寬容的,並沒有迫害。中國的隱逸文化最終衰亡在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急需人才,但一些隱士不願意出山,他就下令將不合作的隱士抄家問斬。從此以後中國就再也沒有那種博學宏儒、有經邦濟世之才的隱士了。因為統治者變沒有以前那麼開明寬容了,也沒有那麼虛心求教了。他們要鉗制天下人的思想,更不允許有非官方的隱士產生社會影響力。到了清代更喪失了言論自由,大興文字獄,舉報告密之風盛行,人人自危,是不可能有那種強大社會影響力的隱士的。所以我們說“人心不古”,不僅有普羅大眾的原因,也有高壓統治的原因。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今譯】

遠處傳來山寺的鐘聲

魚梁洲的渡口

擠滿了歸家的人群

他們沿著沙岸回到江村

我也乘著一葉扁舟

返回隱居的鹿門

船兒在水中飄蕩

月光照在樹上

開啟那一片煙霧迷茫

猛然抬頭一望

到了龐德公隱居的地方

岩石和松路早已被人遺忘

只有我這個幽人獨自來來往往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精裝·2冊】畫意唐詩+宋詞三百首 注音插畫版幼兒園、小學生經典全集閱讀書兒童繪本

¥

54

淘寶

月銷63

購買

【小結】

這首詩是孟浩然夜晚回到隱居的鹿門山寫的,描寫一路上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悠然自得的歸隱心情。從山寺的鐘聲,到喧鬧的渡口,再到月開煙樹,到巖扉松徑,沿途所見的景物的轉換,實際上也是從凡塵俗世到隱逸之地的轉變。這首詩動靜結合,視角豐富,用素描的筆法、平常的語調和淡然的心態,為我們呈現了他尋求超凡脫俗的心情。而且也透過對龐德公的追慕,隱約表達了對隱逸文化逐漸衰落的慨嘆。最後一個“幽”字,集中概括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前人也評價此詩為“幽絕”、“幽秀”、“精幽”。而這一個“幽”字,正是最能體現孟浩然詩歌風格的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