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老齡化社會里建設老年認知友好社群,破解阿爾茨海默病難題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動漫2022-12-29
簡介原來,考慮不宜多人陪診,陳斌華讓趙大爺的女兒帶著媽媽先去診室外候著,留下兒子陪同

未找到相關熱點怎麼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蔣升 李彬

“也許過不了多久,我會失去生活能力,照顧不了你。”85歲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是種怎樣的煎熬?中秋假期新上映的電影《媽媽!》惹人淚目。

母女去超市購物,女兒下意識把商品放進兜裡忘了付錢,被當作小偷追了一路;女兒下雨天躺在露天長凳上,老母親想給她撐傘,卻被反咬一口……一個個匪夷所思的細節,卻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的真實生活。而當女兒短暫恢復神智時,說出那句“我沒有給你添麻煩吧?”更是扎心。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序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或將遭遇阿爾茨海默病困擾。面對人生後半程這個特殊的挑戰,該如何重新出發,或許是每個家庭都繞不開的命題。

老齡化社會里建設老年認知友好社群,破解阿爾茨海默病難題

知書達理的老教師

因為這病竟變得判若兩人

“你們要把我老伴帶去哪裡?”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七醫院)老年精神大科主任陳斌華診室裡,趙大爺(化名)如坐針氈,數次朝門外人群嘶吼著,身旁的兒子好一番解釋,他才安靜下來,可沒消停多久,又著急起身尋覓。原來,考慮不宜多人陪診,陳斌華讓趙大爺的女兒帶著媽媽先去診室外候著,留下兒子陪同。

趙大爺的兒子早已習慣了這種場景,他告訴陳斌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媽,別人他都不放心。”

75歲的趙大爺退休前是位老師,可大約從三年前開始,女兒覺得知書達理的父親完全變了個人,找各種理由說女婿的“壞話”:先說女婿偷走了他珍藏多年的像章,之後又說女婿拿走了他衣櫃裡的毛巾和衣服,後來更是離譜,竟說女婿把家裡的鍋碗瓢盆都端走了,害他中午沒飯吃……

“都是一家人,怎麼能亂冤枉人家,再說他明明在外地出差!”女兒本打算曉之以理,奈何父親油鹽不進,一口咬定就是女婿乾的,甚至繪聲繪色描繪場景。待情緒上頭,女兒難免口不擇言,“誰要拿你的那些破東西?”——這下,父女倆徹底劍拔弩張。

很快,趙大爺的兒子也被“戰火”殃及。老爺子多次致電訴苦:說每晚聽到樓上鄰居偷偷說自己壞話,要兒子做主,上樓好好“教訓”一下。可當他找樓上鄰居溝通,沒想到對方答覆:“租客剛搬走,目前沒人住”。

於是,兒子陪趙大爺住了好幾晚,根本沒聽到任何聲響。熬夜觀察後終於發現端倪:有時睡到午夜,父親會開始左右翻轉,嘴裡還嘟囔著:“你聽,他又在罵我了。”

兒子先是勸父親有空去醫院看看,卻遭到嚴詞拒絕:“是不是想早點把我送進醫院,然後你們當家作主?”自此,子女不敢再多說什麼,趙大爺心裡也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只有老伴不是敵人。

近一年來,看著父親情況逐漸惡化,子女越看越心疼,這一次連拉帶拽把他送到浙大精中就診。陳斌華對趙大爺進行全面檢查評估,最終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老齡化社會里建設老年認知友好社群,破解阿爾茨海默病難題

記憶力下降

不一定是阿爾茨海默病

眾所周知,遺忘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狀。但記憶力下降,就一定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嗎?

65歲的鄭阿姨(化名),半年多前因記憶力下降到當地醫院就診,於是被打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的標籤,並吃上了相應的藥。一般情況下,這些藥雖不能幫她治癒疾病,但初期患者能有一定的好轉,比如語言功能、情緒改善,可她卻一點起色也沒。

不久前,鄭阿姨在子女的陪同下慕名找到浙大精中(杭七院)老年睡眠科主任齊若兵。在詳細詢問病史後,齊醫生懷疑她的記憶力下降另有原因,並進一步做全面檢查,結果發現鄭阿姨有明顯的甲狀腺功能減退,而再深一步分析還伴有明顯睡眠問題。

“睡不好會引起身體的各種健康問題,比如,抑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引起內分泌紊亂、記憶力下降等,當然心身疾病也會影響睡眠,互為因果。睡眠減少的人得不到充分休息,對身體有危害,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齊醫生告訴鄭阿姨,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是有差異的,以往她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為5-6小時,最近一年來每晚能睡8-9小時,長期過度睡眠,同時伴有情緒低落、注意力受損,進而認知功能下降,但她不是傳說中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聽到最新診斷的鄭阿姨既欣喜又不悅,欣喜的是自己可以摘掉阿爾茨海默病的帽子,全家人都能鬆口氣,而不悅的是自己被誤診,耽誤了治療,還吃了一堆毫無意義的藥。

針對鄭阿姨的情況,齊醫生從糾正內分泌紊亂、調整認知功能等多管齊下幫她綜合治療,整體狀態正在逐漸好轉中。

令人擔憂的是,像鄭阿姨這樣被誤診的患者並非個例。齊醫生提醒大家,千萬別把記憶力下降和阿爾茨海默病劃上等號,如出現相關症狀,最好到精神專科首診,診斷是個非常嚴謹的過程,必須要經過系統的檢查再綜合詳細的病史來下判斷。

老齡化社會里建設老年認知友好社群,破解阿爾茨海默病難題

創新性開展

老年認知友好社群建設

預計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人群佔比將達總人口的25%。而增齡伴隨的認知、運動、感官功能下降以及營養、心理等健康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尤其是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痴呆人群逐年增加,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相比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當下老年健康促進專業機構缺乏,老年期重點疾病防控力量薄弱,老年心身健康綜合評估及早期干預存在不足。因此,建立完善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也就成了健康浙江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浙大精中(杭七院)作為全省最大的精神專科醫院責無旁貸。”該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濤表示。

從今年6月開始,由浙大精中(杭七院)牽頭,聯合杭州市上城區閘弄口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拱墅區朝暉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西湖區靈隱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及西湖區翠苑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杭州市老年認知友好社群建設”,旨在完善老年心身疾病早期預防及干預機制,擴大老年人心身關愛行動覆蓋範圍。

“針對認知障礙、抑鬱、焦慮、睡眠等老年人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以及老年常見的軀體疾病、體能情況及運動功能等方面,透過大規模持續追蹤調查,篩查風險人群,同時對中高危人群按風險等級給出分診建議,創新性實現社群及三級醫院醫療資源互補,從而惠及老年人群。”專案執行負責人、浙大精中(杭七院)副院長毛洪京補充道。

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他們已累計完成篩查近3000人,其中認知初篩陽性佔11%;睡眠障礙初篩陽性20%;焦慮抑鬱初篩陽性6%。基於社群醫院精神專科醫生欠缺的現狀,根據杭州市城市醫療資源“雙迴圈”相關工作規定,浙大精中(杭七院)還派出高年資專家定期到相應社群醫院坐診,幫助那些初篩陽性的老人科學應對已潛在的精神健康風險。

活動+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雖然目前還未找到有效治療方法,但如果早發現,或是在更早時剔除掉高危因素,就可以延緩疾病的發展,降低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可以成功阻止此病的發生。

知識就是力量!今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主題繼續聚焦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攜手向未來”。透過篩查瞭解自身的記憶改變,用知識、尊重、善意和幫助武裝自己和我們身邊的人,才能攜手共克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康護難題。

9月21日上午9-11點,浙大精中(杭七院)老年精神科的陳斌華主任中醫師、楊衛華副主任醫師、周芬芳副主任醫師及齊若兵副主任醫師,四位專家將攜手在醫院四號樓前廣場義診,有相關疑惑需解答者千萬別錯失機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