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由 金迪管線 發表于 動漫2023-01-27
簡介專案工作點位於上次第二個井群至上游500多米的位置,這裡已經挖開,露出的管道,中間一段被取下,深度超過2米,周邊用圍擋隔開

西大洋水庫在哪裡

作者:王向坤

導讀:

曾經的一畝泉為保定市提供了重要水源,以前是河,現在是地下供水管道。

在地表水成為保定市主要的飲用水之後,西郊供水管道仍然擔負著重要的供水任務。

但是,這條興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管道,已經老舊失修,存在隱患。

金迪公司承擔了其中一部分管段的維修工作,工作地點就在一畝泉附近。

於是,工程不可避免的就要與當地人文地理產生交集,至少要看一看。

滿城還是草莓等水果之鄉,夏季正是仙桃上市的的季節。

西邊的工作點就在郊外,路上不時地看到來往的、裝滿仙桃的電動三輪車。

本文重點詞語:井群,大埋深管線,供水管道修復,作業點,地表水系,一畝泉,南水北調。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一、第一次到專案

7月31日,炎熱的夏季,保定市西郊迎來了一批攜帶各種儀器裝置的年輕人。隨著車輛倒進一所院落,旁邊佔據很大面積的井群出現在人們面前。望著這座從未見過的如此規模的井群,超出了以往的知識積累。為了便於施工,井群上方的蓋板已經掀去,露出深達5、6米的地下空間,下面是分開佈設的兩根直徑1。2米和1米的供水管道。為了施工,中間連通的管道已經去除,其中一根管道正在供水執行,另一根已經從中間取下了一段,剩餘兩個管口分別通向兩個方向。

井群,顧名思義,就是由多個井組成的整體。井內並排兩到多根管道,因為調節壓力等原因,管道之間需要連通,還因為管徑較大,埋深較深,形成大體量的井群。

按管線探測的慣例,這裡是一個已知點。因為管道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敷設,年代久遠,且材質為混凝土,屬於老舊管道,需要維修,但是裡面的狀況不清楚,這是維修前的難點。由於是保定市西郊一畝泉水源區供水主管道,上一個井距離這裡超過一公里,通風條件較差,人員不能直接進去。

藉助管道檢測機器人,可以實現對管道內部結構狀況的掃描拍照,但是有條件限制,線長有限,管道內部不能有水。於是,在管道的走向上每隔一定距離開挖設點,成為開工的前提條件。

現在的城市開挖,是一件需要程式批覆的事情。雖然這裡地處郊區,但是,前面說過,修建年代較長,管道上方已經被建築物、小院佔壓,處理需要時間。利用探測方法確定管道位置、走向、埋深,也是一種考驗。首先,混凝土材質,缺少訊號激發的條件,再加上埋深較大,對於訊號接收帶來不利影響。從技術上,相繼試驗了地下機器人安裝探頭,地上接收機跟蹤、尋找訊號定位的方法,還有雷達掃描探測的方法。最後,還需要甲方資料的幫助。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對於一個管道修復專案,重點還是在管道內部本身上面。我們回到第一個開始趕到的井群,施工人員已經透過簡易的梯子下到了井底。井群開口太大,無法放置升降裝置,只能透過人工小心翼翼的將機器人放下去,這個是沒有辦法講究的。人站在井邊,還是需要小心謹慎。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大致的判讀出來了,隊伍繼續移師下一個井群。待修的這段管道呈西北——東南走向,剛剛工作的井群處在東南端的起點,往前走,或者說下一個井群,那就是往西北方向走。

兩個井群的井深、大小相差不多,但是第二個井群區域性積水超過一米,人在裡面移動很不方便。透過檢測,管道內部,兩個井群之間,一定距離處,積水較多,管徑1。2米,積水深度達到了0。8米,機器裝置、人員都無法直接工作,必須抽水處理。由此,我們可以大致看出管道的狀況,坡度不一致,中間有低點,是不是沉降所致,不好說。

作為一名觀察者,第一次到達這個專案,那還是早上到單位,看到工程人員裝車,跟來的。很多都是老員工,大家都不見外,我也能從多個角度觀察工程操作。估計是管道複雜的原因,作為機器人研發部門的科儀事業部來了好幾個人,協助處理;公司供水漏控事業部、技術委人員也到場,大家齊心協力,安排工作。

因為初次接觸,還以為水司在這裡有個小院,後來才明白,水司的井群是在一所汽修廠的院子裡,另一個井群也是在一家院子裡。在地面上進行管線探測定位時,需要進入其他院落或選擇小巷子,這都是管道佔壓的緣故,很不方便。

因為歷史的原因,不好改變了。我曾經在現場發過抖音影片,看到影片的人,還以為要拆遷了。誰都能看出問題和彆扭所在,按現在的理念,很容易想到拆遷,實際上跟這個沒關係,這段管道只是需要維修。

二、第二次到專案

這天是8月15日,不覺間,距離上一次去專案現場,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經與專案經理聯絡,已經開始施工,正在做部分管段的內部清理和修復工作,於是,我決定再去看看。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專案工作點位於上次第二個井群至上游500多米的位置,這裡已經挖開,露出的管道,中間一段被取下,深度超過2米,周邊用圍擋隔開。專案經理郎佔森已在這裡等我,順著梯子下去,站到了管道口上,立即聽到了管道里面傳來的施工聲音。我突發靈感,這不就是管道之“聲”嗎?它由我們的員工在地下敲出,順著管道傳到了很遠的出口。

員工的位置大約距離我站的出口100多米,說明大家已經從這裡一步一步向前清理過去了。由於埋深較淺的原因,這裡沒有積水,管道內壁是乾燥的。伴隨著聲音,遠方可見一點點忽隱忽現的亮點,那裡是第二個井群的出口位置,但是,人是看不到的。

這個工作點就在野外的路邊,周邊有果園、農田,有村莊,距離不遠處還有一座加壓泵房。不一會兒專案員工帶來桶裝水,由於剛剛進場的緣故,工作點還沒有可供休息的地方。聽專案經理說,隨著內脹圈等施工材料逐步進場,這裡要增加設施,方便人們看護值班。夏天蚊蠅較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不少。

我甚至還出了個主意,這裡地處郊區,周圍是田野,可以找一種叫“蒿子”的野生植物。小時候,人們經常割回來,編成胳膊粗的繩狀,大約不到2米長,曬乾後儲存起來。夏季的夜晚,點著它,可以驅蚊蟲。不過,這個實現不了了,冒煙的東西會有汙染,是禁止的。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趁著地面人員忙著自己的事情,我開始往上游去找水源廠。經過一番打聽,行走了不到兩公里,在靠近滿城區的中山東路南側找到了保定市第二水廠。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說到這裡,我們簡要介紹一下一畝泉。作為保定人,一畝泉與古蓮池一樣,可以成為保定市的代表。一畝泉的盛況,現在的年輕人是見不到了,但是西郊的豐沛水源與我年齡相仿的前同事給我描述過一個情況,當時(時間大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再早還沒記事兒),西郊這裡,具體講就是南奇鄉這裡,用鐵鍁往下挖幾鍁就能挖出水,這還是一畝泉的下游。

一畝泉以前出水量很大,匯成了下游的一畝泉河,成為保定市重要的飲用水源。隨著保定市工業用水的加大,一畝泉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乾涸,成為了保定市人們的回憶。目前的保定市用水以地表水為主,來源有兩個,一個是西大洋水庫,另一個是南水北調。

三、保定市的上游水系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我們說說保定市的地表水系。專案工作的地方,距離一畝泉不遠,當然,這時的一畝泉已無水提供,保定市的地表水,也就是流經北湖、一畝泉河的水,來自西大洋水庫和南水北調。

從水廠返回專案地點,工程人員正在等我,他們要趕往下一個井群,也就是往東南走,就是第一次到專案時提到的第二個井群。不用說,目前的工作點處在更為西北方向的地方。管道施工人員即將到達那裡,要從那個井群出來。趕到那裡時,旁側井群正在施工壘牆,管道出口,一臺風機正在工作。時間不長,陸續有工作人員從管道口出來了,後面的人用沙袋把管道里的積水推了出來。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快到中午了,施工人員準備吃飯,我呢就趕往附近在西三環邊上的分水閘。以前經過那裡時見到過,只是沒有停車,這次要去看看。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人們都有追本溯源的好奇心,看到流水,就想知道它來自哪裡,途徑哪裡,只不過受時間等條件限制,可能無法去檢視,可是一旦有機會,人們還是很願意親自了解一番的。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分水閘不遠,就在保滿路與西三環交口北行100米左右的路東側,保滿路現在已經改為兩段路,西三環東邊叫北二環,屬於保定市,西三環西邊叫中山東路,屬於滿城區。不過很多保定人仍然叫“保滿路”,意思很明顯,就是保定到滿城的路,這還是後來改過來的,老早的保滿路在現在的隆興西路,保定很多人還在稱呼隆興西路為“舊保滿路”,專案工作點就在“舊保滿路”。

時代雖然變遷了,歷史是不會變的,很多東西是不會變的,包括那條待修的主供水管道,位置變不了,也很難變。但是,還是會變化的,年代久遠,需要維修,在探測定位的時候,當地村裡的一位上歲數的老人對此有印象,他見過,還跟我們大致說了一下管道的位置,這個老人目前在村裡搞衛生,和城市裡的環衛是一樣的,定點上班,定點下班。遇到我們的時候,是準備下班回家了。

很快到達分水閘,前後左右反覆檢視。一條水渠自橋下從西往東延伸過來,然後分為向南和向東兩條水渠。向南是一畝泉河,向東則是進入北湖,就是黃花溝,水量透過水閘控制,而控制水閘的閘機則在二層的小樓上,有人值班。向南的一畝泉河會從保定市第二水廠供水主管道的上方透過,交匯的地點距離本次工程的起點(也可能是終點)不遠,那裡已經挖開,工人師傅正在那裡砌牆保護邊坡。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之所以著急過來,就是快中午了。這不,工作人員下來了,我趕緊過去打招呼,他也是附近村裡的,準備回家吃飯,很熱情,推著腳踏車,給我介紹了很多事情。不過他只負責水閘附近這一塊兒,對於上游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西大洋水庫的水進入這裡是透過管道過來的,出水口就在前邊不遠,這個他知道。現在的水是從南水北調過來的,也是上游遠一點的位置從管道出來的,那個位置大致位於滿城區東北方向的熱電廠南側。和西大洋供水一樣,再往上推,就不清楚了。

管道之“聲”——保定市西郊供水管道修復紀實

我也不能老耽誤人家的時間,離開這裡,我順著渠往西走,希望能看到西大洋水庫供水管道的出口,但是炎熱的中午和縱橫交錯的田地、雜草動搖了我的決心,還是算了,以後再去看吧。

回到分水閘時,旁邊賣甜桃的小攤兒已經換人了,買賣人見人和氣,可能誤以為我是跟水渠有關的什麼人,主動地跟我打招呼。現在正是桃兒上市的時候,路邊擺攤兒的不少。人們的事情很多,而時令很短,也許再呆一段時間過來時,景緻又不相同。

四、如果你能看到這兒

遊走中,人們的心裡充滿了記憶,伴隨著知識的擴充套件,建立了自己的體系,有可能成為少數人眼中、小圈子裡的“天下知”,也有可能被別人認為很“江湖”,甚至後面還會多倆字。

啥都懂,懂得多,有時會讓年輕人產生疏離感。當你的談吐更多圍繞記憶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承認是記憶,而認為是知識,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老。我們希望跟別人多講一些內容,但是會發現不太對路,當發現身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時,我們就會變成了“留守”。城市裡,農村裡,基本都一樣。

有時,人就像一棵樹,小苗時,拼命往上長,枝杈不多,無暇旁顧,乃至到了一定高度,樹冠逐漸成型,生長開始變慢,形狀保持很多年,這就是“人到中間”。對樹下,對周邊,已經佔據併產生了一定影響。樹下的根也到了一定深度,開始橫向覆蓋周圍,從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絡,想方設法讓自己穩固。這個過程不可避免的要與新生代力量產生矛盾,不管如何,都離不開自然法則。

我們地下的老管道,雖然年代久遠,但仍然要繼續承擔供水的任務,維修更新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有效辦法。作為我們個人,年齡是一方面,保持知識積累、知識更新,是我們保持生命力的有效辦法。在這方面,它不會區分年輕人,還是上歲數的人,誰懂,誰行,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