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航天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挺常見,開啟一袋泡麵都能看見

由 王亞男航空說 發表于 動漫2023-02-02
簡介直到上世紀80年代,NASA的華人工程師唐鑫源領導的團隊,發明出了尿不溼,才緩解了宇航員的生理需求,這種材料由澱粉和丙烯酸鹽製成,具有強力吸水效能,吸水能力可以達到自身重量的40至60倍,因此家長們完全不必擔心孩子會尿溼褲子

吃一袋泡麵會長胖嗎

從“神舟”飛天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事業頻頻傳來捷報,“航天”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其實航天科技的成果,早已深入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已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轉為民用。

“航天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挺常見,開啟一袋泡麵都能看見

尿不溼的“誕生”

尿不溼的前身其實叫紙尿片,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這些紙尿片普遍存在吸水力不夠的問題,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就遇到了這樣的尷尬問題。1961年,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由於過度緊張突然感到一陣尿急,於是就只好順著太空服裡的一根管子向外排尿。

一個多月後,艾倫謝潑德作為美國首個載人航天員上天,甚至比加加林還要狼狽,內褲都溼掉了,此次太空任務,僅持續了15分鐘,艾倫謝潑德回到地面時,由於穿的是棉質內衣,發射時就已經完全乾了。

“航天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挺常見,開啟一袋泡麵都能看見

直到上世紀80年代,NASA的華人工程師唐鑫源領導的團隊,發明出了尿不溼,才緩解了宇航員的生理需求,這種材料由澱粉和丙烯酸鹽製成,具有強力吸水效能,吸水能力可以達到自身重量的40至60倍,因此家長們完全不必擔心孩子會尿溼褲子。

目前,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上面都裝備有廁所,但不是每次需要方便的時候航天員們都有機會使用它們。

滑鼠其實也是

在“阿波羅計劃”中,NASA工程師一般是使用鍵盤來控制輸出的,這個過程十分的繁瑣,於是工程師就設計製作出了第一個滑鼠,外形是一個方方正正的木頭盒子,底部配有小球帶動樞軸轉動,從而控制主機。隨後,早期計算機領域公司都將這一發明運用於自己的產品當中,直到1981年,第一個商業化滑鼠誕生,之後逐步普及。

“航天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挺常見,開啟一袋泡麵都能看見

凍幹食品

航天員在天上還要解決溫飽問題,因此凍幹食品也應運而生,泡麵裡的脫水蔬菜包,就是航天工程學產物。凍幹食品就是將食品中的水分速凍成冰,在透過高溫加熱,使其脫水乾燥成為凍幹食品。以菠菜為例,凍幹後維生素C可保留93%,也可以為航天員提供能量和營養,因為脫水度高達95%,這些凍幹食品在常溫下最高可以儲存10年。

不起眼的拉鍊,其實也得益於航天的發展

,這裡面還有一段小故事。如今的上凸下凹形狀的拉鍊,剛開始其實並不容易被人們接受,直至一次飛行表演,飛行員上衣掉下來的一粒釦子,正好掉進了飛機的發動機裡,最終導致飛機失事,為此法國國防部下令,不準在飛行服上釘紐扣,美國也頒佈了這樣的命令。拉鍊的發明人森貝克聽聞後,立刻和美國的國防部取得了聯絡,並提出以最優惠的價格縫製新的飛行員軍裝,從此打開了拉鍊的市場。

“航天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挺常見,開啟一袋泡麵都能看見

筆記本變得又輕又薄

實際上,筆記本如今變得又輕又薄,也離不開航天技術的轉移,否則,筆記本用幾分鐘就會因為過熱而自動關機了。載人航天器也還是一樣,對熱控制的要求很苛刻,因此他們普遍採用了熱管技術來控制熱量。1989年,美國一家企業和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合作,獲得了宇航熱管技術的轉讓,才讓個人電腦有了散熱系統。

CT及核磁共振

醫院常見的核磁共振和CT就是源自於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上世紀60年代中期,為了能拍攝更清晰的照片,工程師們研發出了計算機影象增強技術,該技術後來被應用到醫學上,ICU裡的各種指標監控技術,最開始是為了監測航天員的生理狀態而研發的。

“航天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挺常見,開啟一袋泡麵都能看見

類似的例子還有更多,記憶泡沫最開始就是為航天器的座椅設計的,作用在於減輕著陸過程產生的衝擊類,即使被壓縮也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醫生可以透過調整記憶泡沫幫助病人,減少身體特定部位的壓力,記憶泡沫甚至被應用到假肢中,減少關節與假肢的摩擦。

2022年至2040年,中國預計將有14個重大航天任務,眼看著我國空間站建設大有“基建狂魔”的勢頭,期待以後會有更多原創的航天技術轉民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