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舞蹈2021-07-04
簡介八大山人書法初始受歐陽詢影響很深,稍後學董其昌行草,又轉入黃庭堅的誇張開闊等,多方探索,再追尋魏晉人書法的氣質,終於參用篆書筆法,形成獨特風格,中鋒圓潤而又婉約多姿,結體厚重渾成,富有晉人氣度

換傘按什麼順序寫的

薛元明

今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之後氣溫將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就是最熱的天氣了。中國古人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還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夏至節”。民間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麵條、食粽子等習俗。在歷代書家的日常生活中,作詩、抄經、鑑定、酬答、錄古、集聯、臨帖、寫扇、刻印等則是他們的消夏良方,以寫字刻印之法度夏,可見文人心性,一脈相承。

“夏至”顧名思義,夏天如約而至。

烈日炎炎,高溫持續,用什麼來化解呢?古今有別。今人有冷飲和空調。這是現代科技帶來的恩惠。但時間長了,不出汗、不動彈,對身體大不利。古人沒有高科技,即便說冰鎮之物,除了皇家貴族,一般人不可能享受到。但正因為沒有高科技,所以人的智商被髮揮到極限。

單單說書法家吧,就有很多辦法,為後人做出了“榜樣”。很多時候,將消暑之法統稱為“讀書寫字”,不免有些模糊,實質上大有名堂。

一是作詩。古代書家必定是詩人,天生的“二合一”。武則天貴為唯一的女皇帝,其實也是詩人,也是書法家。《遊石淙詩》是武氏平生唯一的七律。公元700年夏季,武則天率群臣巡遊中嶽嵩山,避暑石淙河,大宴群臣,即興作《夏日遊石淙》詩一首,命從臣奉和,後又作序,命薛曜書寫,並刻於山崖壁上。薛曜是唐中書令薛元超長子,官至正諫大夫。褚遂良乃其舅祖,名相魏徵的外孫。薛曜和堂兄弟薛稷同一師承,書學褚遂良,用筆更加瘦硬,結體疏朗,較褚書險勁、纖細,在當時即享有大名。後人認為,薛氏兄弟書法乃宋徽宗“瘦金體”之祖,此言至當不過。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南宋 張即之《佛教遺經》,乙卯夏至

二是抄經。南宋張即之一生抄經頗多,而且都是長篇大論,不是寫經生,勝似寫經生。從《佛教遺經》可以看出,張即之書法深受唐人影響,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後轉師米芾,參以漢隸及晉唐經書,加上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形成獨特風格。運筆堅實峻健、簡捷凝練,點畫顧盼生情,結字俊秀而骨力遒勁,氣息明快清爽而不落俗套。張即之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書法能“獨傳家學”,以張孝祥書為主調,自成體系。張即之擅長楷書和榜書,喜作擘窠大字。成為南宋書壇首要人物,是南宋後期力挽狂瀾,窮畢生之力以改變書風衰落的革新家,稱雄一時。《宋史》本傳贊其“以能書聞天下”,“大字古雅遒勁,細書尤俊健不凡”。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明 趙宧光 甲寅長至

三是鑑定。明代趙宧光以草篆聞名天下,驚世駭俗,見證了一個書家不苟流俗的心志。但凡學古、臨古、鑑古,自然不論寒暑。趙宧光鑑定《石鼓文》,題有“周宣王太史籀紀獵詩一十章”。趙氏所著《寒山帚談》曾雲:“三代而下整齊文字,獨此獵碣。無論筆畫之妙,即《風》《雅》《頌》數十章刪後稀世之寶也”。趙宧光視石鼓如此珍貴,故而拓本收藏亦不在少數,其在《石鼓文章句》中曾提到,為便於校對石鼓文,曾收集翻刻本及諸家釋注本多達十種。鑑於趙宧光篆書在書法史中的地位,尤其在清代得到進一步推崇。所以,凡石鼓拓本有趙跋者,必是後世藏家所追慕者。

說到《石鼓文》,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八大。大多數人臨《石鼓文》,都是謹守原貌,唯獨八大以行草筆法為之,不要說當時,即便放到現在,也算是石破天驚。八大是一個不是職業書畫家的職業書畫家,度夏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創作,故而可以說——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清 八大山人《安晚》 甲戌夏至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清 八大山人《安晩帖》之二十自跋

四是酬答。《安晚冊》是八大寫給一位朋友“退翁”的。款字寫道:“少文凡所游履,圖之於室,此志也。甲戌夏至,退翁先生屬書。”關於“退翁”是誰,一直存在爭議,目前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汪士鋐,有的認為是程道光。由紙面上的鑑藏印,只能知道《安晚冊》於乾隆年間曾為袁枚的弟弟袁春圃所藏,關於退翁其人,以及此帖流至“過雲樓”的過程仍然未解。不過,八大對此作顯然一往情深,多次自跋。在八大山人眾多佳作之中,《安晚冊》是其晚期傑出作品之一,共二十二開,目前收藏於日本泉屋博古館。“安晚”兩字閒適之極,相當有詩意。所謂“安晚”,乃“安度晚年”之意。八大山人取南朝宗炳臥遊之典故。傳說宗炳年輕時到處遊歷,年紀大了之後,不方便再到處遊玩,索性把以前所遊的山川繪成圖畫,懸於四壁,營造出一個另一個大自然。八大山人有明顯的效仿宗炳之意。有人開玩笑說,“安晚”,一不小心可能讀成“晚安”,漢語的意思博大精深,小小的改動,感覺八大又會成為“網紅”。八大山人書法初始受歐陽詢影響很深,稍後學董其昌行草,又轉入黃庭堅的誇張開闊等,多方探索,再追尋魏晉人書法的氣質,終於參用篆書筆法,形成獨特風格,中鋒圓潤而又婉約多姿,結體厚重渾成,富有晉人氣度。八大晚年喜用禿筆,一變銳利的筆勢而變成渾圓朴茂的風格。概而言之,八大書法成就主要是筆法改變,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簡”,用筆雖簡練,卻是沉實的;一個是“圓”,既有外形的圓,也有筆畫的質感。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清 何紹基書蘇軾《和子由論書》等雜詩冊 丁未夏至

五是錄古。當代書家很長時間以來,普遍為是否抄錄古人詩文而糾結,想要自作詩卻又不來電,只能算是順口溜或打油詩。其實是太過於在意書寫的內容和形式。米芾早就說過:“安排費工,豈能垂世?”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順其自然最好。古人說,善書者不擇筆,紙盡意盡便足。即便是蘇黃這等高才,也有靈感不濟之時,通常也會抄錄古人詩文。何紹基抄錄蘇軾《和子由論書》等雜詩,不是隨便選的,在他的內心深處,有強烈的崇蘇情結。何紹基一生的詩作中,有好幾首提及蘇軾,極其愛慕和推崇,如《眉州試院喜雨大醉次日即別去》有句:“桑下佛緣戀難去,況我眉州十日住。高風景跂三蘇祠,古蔭婆娑雙柏樹。”《臘月十九日季壽丈招同人拜坡公生日有詩命次韻》寫道:“噫籲公本西蜀人,宦轍周曆東南濱。浩然之氣塞宇宙,寧勞祠祀羞寒蘋。”另有句:“坡翁與涪翁,生日別寒暑。涪詩令人滄,坡詩令人煦。”“餘事爛珠璧,詩心獨機杼。居然黃並蘇,遠匹李與杜。坡公近太白,公乎肖臣甫。自多我公去,誰復堪指僂。”研究何紹基的書法,要考慮到,從宋詩對其思想的影響入手,進而探尋何紹基的書法觀念乃至書論美學思想來源的一個最佳切入點。所以說,抄錄並不是機械搬運,重在和古人心靈上的交流。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清 莫友芝㩴精蓄道篆書聯 戊辰夏至

六是集聯。這無疑是考驗書家智商和才學的一個重要專案。楹聯是漢字文化的高度凝練的體現。在現代文學中,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和文學等型別全世界皆有,惟獨楹聯是中國特產。楹聯當中有一種“集聯”形式,從歷代碑帖中擷取若干字,打亂既有的順序進行重組,要求符合對聯的平仄要求。可以說,集聯是一種“以古為新”的形式,能夠看出中國文化的再生性。書家必須對於某種甚至十數種碑帖爛熟於心,摳到每個字,才能得心應手。莫友芝雖然沒有功名,但才學不可小覷,號稱“西南碩儒”。“㩴精極微無文不綜,蓄道修德為學者宗”集聯信手拈來,是寫給“蘭浦”的。查對史料,同時代人物中,有清代廣東篆書大家陳灃字“蘭浦”。像莫友芝這種綜合素養極高的學者在創作楹聯之時,將所研習的文字整合聯語,形成書法與楹聯合璧的集聯珍品,錦上添花、妙合無垠。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清 劉廷琛 萬里千章對聯 夏五

清代劉廷琛,撰有“萬里煙波濯紈綺,千章杞梓蔭雲天”對聯。劉氏書法有紮實的功底,取法二王、顏真卿和趙孟頫諸家,整體上顯示出當時盛行的“館閣體”書風面目,用筆沉穩,筆畫飽滿,墨色統一,烏黑光亮,結體方正端莊,書寫節奏力求平穩自然、不激不勵。款字中“夏五”字樣,春後五天為一候,共三候,所以叫做“春三”。夏至後陰曆逢五為伏,共三伏,所以也叫做“夏五”。當年張勳復辟時,劉廷琛熱衷於參與策劃復辟清王朝的活動,被任命為內閣議政大臣。曾參與起草《討袁逆檄文》等復辟文章。復辟失敗後,隱居青島,以書畫自娛,為當時青島一地著名的“書法三翰林”之一。劉廷琛受其父劉雲樵影響,擅寫草書。在北大校長任上貢獻巨大,是中國近代開創分科教學第一人。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清 張祖翼臨《禮器碑》 辛丑夏至

七是臨帖。書家有好的精神狀態,要趕緊把抓住,機不可失,創作出精品力作,至少是自己滿意之作。但很多時候,也可能沒有任何創作慾望和激情,謹記,亂寫不如不寫,臨帖乃是最佳的轉換方式,“閉門造車”,換一種方式與古人對話,不亦快哉。張祖翼臨《禮器碑》扇面接近原碑風格,比較率意,就連落款也是行雲流水,與通常所見不同。通篇誇張了收筆捺角,變化極多,可見張氏的筆墨功夫非常純熟,尤其難得。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近代 章炳麟篆書陶淵明《飲酒·羲農去我久》 甲戌夏至

八是研學。書家的身份,現在統稱為專業化和職業化,當然有好處,可以更執著,但弊端日顯,對於專業化人員來說,知識面過於狹窄,書法需要“通學”,對於職業化人員來說,書法成了飯碗,與名利密切相關,心態容易扭曲。過去的書家,首先是文人,也可能是詩人,甚至也可能是學人和哲人。章炳麟是近代學人,以篆書名世。從他的這三件篆書作品,便可見一斑。第一件寫於1921年夏至日,內容是陸倕《新刻漏銘序》:“夫自天觀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挈壺命氏,遠哉義用。揆景測辰,徼,宮戒井,守以水火,分茲日夜。而司歷亡官,疇人廢業。孟陬殄滅,攝提無紀。衛宏載傳呼之節,較而未詳;霍融敘分至之差,詳而不密。陸機之賦,虛握靈珠;孫綽之銘,空擅崑玉。弘度遺篇,承天垂旨,布在方冊,無彰器用。譬彼春華,同夫海棗。”第二件寫於1926年夏至日,內容是王符《浮侈篇》:“昔孝文皇帝躬衣弋綈,革舄韋帶。而今京師貴戚,衣服飲食,車輿廬第,奢過王制,固亦甚矣。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組彩牒,錦鏽綺紈,葛子升越,筩中女布。犀象珠玉,虎魄玳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窮極麗靡,轉相誇吒。其嫁娶者,車軿數里,緹帷竟道,騎奴侍童,夾轂並引。富者競欲相過,貧者恥其不逮。”第三件寫於1934年夏至日,內容是陶淵明《飲酒·羲農去我久》:“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誅泅輟微響,漂流逮狂秦。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全詩沒有寫完。章氏篆書筆法挺拔,筆勢蘊藉,線質瘦勁靈秀、圓轉流暢,結構嚴謹圓融而得真味,筆風渾厚朴茂,真正放得開、收得住,自成面目,沙孟海曾評章太炎篆書“自成體系,於錢太虛、鄧頑伯皆不同科”,乃“古文字學別派”。所以說,書寫內容其實沒有什麼硬性規定,無可無不可,清一色抄錄唐詩,有點單調,回顧書法史,多少年來一直在抄。問題是,抄的都是熟詩,書法水平又不佳時,必定為人所詬病,只能說知識面太窄了。章炳麟研究國學,興之所至,某一段內容就成為創作作品,而且很多篆字都很冷僻。這時,靠的不僅是筆墨功夫,更是修養學問。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近代 王福庵篆書橫幅“蒲盧館” 乙亥夏至

九是會友。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三五朋友推杯換盞,固然在酷夏時可以放鬆身心,但以茶代酒,同道知己相晤,更是消暑之良方。王福庵作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盛名之隆,交往廣泛在所難免,自然少不了請索,為朋友寫齋號““蒲盧館”,不僅只是應酬,更是心靈上的交流。有意思的是,“蒲盧”二字頗有深意。在《中庸》第二十章,孔子曾以“蒲盧”比喻為政:“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問題是,“蒲盧”到底是什麼?在經學史上,關於《中庸》的“蒲盧”一詞,向來有兩種解釋:其一是東漢鄭玄的“土蜂說”;其二是所謂“蒲葦說”,始於沈括《夢溪筆談》,顯揚於朱熹。近來有觀點認為,以葫蘆來解釋蒲盧,則更為圓融。王福庵所書,究竟是不是此意,值得進一步探討。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當代 吳玉如《臨江仙》 己酉夏至

十是寫扇。度夏必定離不開扇子。一般人習慣用蒲扇,文人用摺扇。書畫之扇,既可以扇風,又能欣賞,真正是實用藝術兩面光,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之時,清風徐來,面頰生風,汗液揮發,難得愜意。當代帖學大家吳玉如有一件扇面,寫的是宋代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這是陳與義在端午節時憑弔屈原,舊懷傷時,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和感傷心緒。世之以為吳玉如是書法大家,其實他更是學問大家,在古文、詩詞、文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對於吳玉如的研究和發掘,遠遠不夠,他對二王的理解和實踐,在當代書壇,有一席之地。

當然,除了寫字作詩,還可以靜坐,當然也可以刻印。刻印筆寫字更容易出汗。刻印之際,有石粉揚起,所以更不能見風,要更大的耐力,因為要憋住,最終也更見樂趣。酷熱難忍之際,光著膀子刻印,確實是快事。如果印人沒有體會過,人生勢必有些遺憾。書印創作,醞釀情感,正襟危坐,凝神屏息自然重要,但也只是人生的一種狀態。人有七情六慾,各種滋味都要去體悟,才能感受人生百態。就連峨冠博帶的“書聖”,曾經也坦腹東床不是?只要自然率真就好。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近代 趙叔孺 叔孺上書 己亥長至

趙叔孺所刻“叔孺上書”乃極力模擬趙之謙,邊款字型風格亦復如此。頂款寫道:“此石質溫潤,舊坑大容也,以百文得之三山梅枝古裡”,滿意之情,溢於言表。邊款很長:“己亥長至後十日,晴窗無事,寒梅始萼,閱古銅印選,略有會意,信手作此,實餘仿漢中之上乘也。自記於閩寓齋。”說學漢印,其實是為了掩蓋了學趙之謙的事實。

夏至時節,古人寫字刻印消夏“十法”

喬大壯 玄隱廬 壬午長至

近現代喬大壯刻“玄隱廬”邊款記:“壬午長夏,壯毆。”這是為“海派”潘伯鷹所作。喬大壯是“黟山派”中承前啟後的重量級人物。總體上來看,喬大壯篆刻不以殘爛為能事,秉承了黃士陵篆刻工穩遒美的審美理念,同時將黃士陵偶然為之的金文一路化為自身風格,可以參照的範例不是很多,本身就是避易求難之舉,其學養之深,無復贅言。

以寫字刻印之法度夏,可見文人心性,一脈相承。書家因為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註定在夏天要揮汗如雨。書法創作經驗的獲得,這個積累過程無法省略。人生需要各種體驗。如果一個書家的人生體驗很單調,風格必然固化。歸結到常理來說,夏天有時就要熱一點,冬天有時就要冷一點。夏至時節,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溫度適宜,萬物生長。綠是自然界的底色,四季輪換,綠意多變,春綠青澀,秋綠混雜,冬綠黯淡,夏之綠最純、最濃、最炫。夏至乃夏之初,此時的綠更為飽滿,層次更為豐富。願所有的人心中常駐綠色。對於自然四季的體驗,說到本質,就是對人生的體驗。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