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由 冰宇扒聊娛 發表于 舞蹈2021-07-05
簡介雖然說彼時不是人人都能穿的上貂裘織錦,但是我們還是有利用家畜的皮毛做成的鴨絨、鵝絨、羊絨等的偉大先驅的,簡而言之就是把一切可禦寒的動物皮毛做成絨毛,往麻衣裡這麼一夾,大抵也不會太冷

縫棉被握角怎麼握

首先你要相信我,我們的古代先人的智慧是偉大的,他們從來害怕的都不是寒冷,而是戰亂、疾病與饑荒。

遍翻我華浩瀚史冊,凍死骨寥無幾,餓死鬼千千萬,而因戰亂與疾病而死者歷朝歷代更如星宇塵埃,不勝繁數。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原因很簡單,有句大哲名言如是說“人活著,一切皆有可能。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只要能吃飽,身體健康,沒有戰爭荼毒生命,禦寒的問題,總能解決,辦法總是要比困難多。

唐岑參說“狐裘不暖錦衾薄。”

李太白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宋蘇東坡還說“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從古人的詩句裡面我們看到,我們的先人早已穿貂戴裘,學會了如何運用動物的皮毛禦寒。

雖然說彼時不是人人都能穿的上貂裘織錦,但是我們還是有利用家畜的皮毛做成的鴨絨、鵝絨、羊絨等的偉大先驅的,簡而言之就是把一切可禦寒的動物皮毛做成絨毛,往麻衣裡這麼一夾,大抵也不會太冷。再不濟,一件麻衣不夠,兩件三件麻衣來湊。古人即使是貧窮的百姓,貂裘難得,麻衣總還是拿得出手的。只要貼身的衣物,咬咬牙,狠狠心,弄一件織錦汗衫,一個冬天總還是能過得去的。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當然,我們絲毫不用擔心拿不出麻衣,畢竟連麻衣的拿不出來的人,估計也早就被餓死了,也就不用考慮禦寒問題了。

除此之外,還有些人覺得麻衣太俗,為追求標新立異,倒也不乏有才之士用紙皮做衣服的。

大詩人陸游有詩為證“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如綿。”

這不,1958年山西櫻山縣就出土了一件用楮皮紙做的元代紙衣服。而它的最主要材料楮樹皮,自唐始就開始廣泛運用於造紙。人們發現,楮皮紙性渾厚而疏水,質粗樸而透熱性差。於是就有這麼一個鬼機靈,用百張楮皮紙,壓成一張,再縫裁而成了一件冬衣。這樣一件衣服,因為其透熱差的緣故,冬天時,能夠最大程度把人體散發的熱量保留隔絕於體表,而其性疏水,又能夠像油紙一樣,抵禦雪花雨水的浸透,簡直是古人冬天禦寒獨具匠心的扛鼎之作!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楮皮紙衣)

除此之外,古人們對其所居住的房子與臥榻在禦寒方面也頗有建樹。有錢人家的房子與臥榻,都是中空夾層與空氣接通的,有一專門鍋爐燒柴傳送熱氣,比之當今的夾層暖氣,怕也不遑多讓。

再差一點的家庭,房子多是木製黃泥結構,本就是冬暖夏涼的標配,雖然再追求地暖夾層結構來禦寒費勁了些,但一個暖炕,一個火爐總還是能解決的。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且古代百姓到了冬天,大多結束一年農勞,生產區域大多改為室內,除非傻跑到大雪地裡喝西北風,否則往那土木茅草房裡一鑽,把古代最不缺的柴炭那麼一點,喝點自己初春而釀的劣質高粱粗酒,男的出力,女的織絲,到了晚上飯畢,直接老婆孩子暖炕頭,幾平小屋,倒也其樂融融。實際上,瞭解中國古代史的都知道,但凡和平年代,人們的冬天非但不冷,反而是最熱鬧的。因為難得有了閒暇時間,大家多樂意歡聚一堂,或者觥籌交錯,或者吟詩作賦,耍子太多了。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古人沒有棉被之前,是如何過冬禦寒的呢?

所以,你要知道,古代要把人凍死是很難的。

比如明末崇禎年,西北災荒,餓殍千里,又趕上小冰河時代和大順作亂,陝甘的哪一個凍死骨不是做了餓死鬼。而縱觀凍死者最多的朝代,多於戰亂。每一個凍死骨,死前都曾飽經戰亂、飢餓的折磨。與其說是凍死的,不如說是餓死的。

還是那句話,只要能吃飽,就能活著,只要活著,凡事都有希望。

關注不書,瞭解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