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由 龍升尺木 發表于 舞蹈2021-07-06
簡介因為自身的很多行為失當沒法從環境得到正反饋,又不夠有勇氣面對,所以自我保護就會自動衍生出來多疑的問題,那麼繼續會刺激反覆貪婪無序的問題,就會總是惴惴不安,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會有些焦慮,遇事就是去想最壞的可能,關鍵是想完了並不結束,會反覆在

開蒙什麼意思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

文//十萬個為什麼

首先我得恭喜孟荀大課組的進度,我們終於講到了《孟子》中的人之四端。從我們給出大家“仁者,不離”,到上週末的孟荀課,一晃眼已經過去五年了。在不斷鋪墊,不斷重複,不斷層層深入下,我們終於完整的給大家講述了仁、義、禮、智的自然真實內涵及其自然序列的成因。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知道這些最基本概念中真實原始自然意義的人可以不被喚作白丁了。大家一開始總覺得我們說別人是文盲有點太自大,但其實聽過這些講解之後,也就明白我們這麼說,其實不但是很客氣的說法,而且說是實事求是、一點不為過的。等到走得更遠些,就會明白我其實已經是很有禮貌的在表述了。我們得理解這個時代的優劣不足。

那節課講完,我很是開心,在性自命出後,終於又完成了一個有階段性意義的里程碑。加上今年講的小AI系列,人間偶遇系列,仁義禮智四端,基本上登山奠基的東西已經成型了。人道部分主要的基石大體已經有了,以後再加點就差不多了,真的深入進去,足以解析這個世上絕大部分的異學干擾了。我算是長鬆一口氣。這麼多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很多基礎層面的東西已經講清楚,剩下的其實就是在這些基礎上左右擴充,上下深耕了。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上次講了仁義禮智四端本都是由杯水性氣特點衍生出來的。熟悉杯水為性、心是裹著性的、仁者不離、誠心守仁、誠心行義的同學一聽就明白了。試想三年前我要是冒然給大家講這些,估計會被大家當神經病吧。循序漸進的力量就是春雨潤物的力量,厚積薄發,一朝捅破,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一點不難理解。一起走過這麼久的老同學,應該更是深有體會吧。吾心甚慰,O(∩_∩)O。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當時我就和他們說到了:“這等於是我們接著性自命出後的一節重要內容。恭喜弄明白的同學,終於不是白丁了O(∩_∩)O”當時他們以為我僅僅是開玩笑,但其實,那是充滿喜悅的大實話。世人遠離傳統文化的根基,遠離先聖視野,偏離自然真實已經太遠太久而不自知了,才會覺得是玩笑。在這方面,對比從無窮以往到以後無數時代的平均值,現代人就是白丁水平,這是一點都不誇張的說法。現代文明不過就是世界浪花在時間長河中一滴不起眼的水珠,根本算不上什麼高峰。我們在這個時代勸學勸得很辛苦,因為等於是在給自大入骨,驕傲成性,無禮自詡,已經走歪了的現代人糾正開蒙,需要的耐心和精力遠遠比以前的那些更多吧。不過說這些也沒多大意思,現實如此,既然趕上了就如實面對,腳踏實地,盡力而已。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古人的學問不但精微之極,而且形象可見,一旦給出了足夠的背景和基本定義,基本上十歲小孩也能明白不少。關鍵是視角問題,關鍵在於方向的問題,關鍵是基礎問題。哎,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給大家用各種辦法調整這三點。當週日講完的那一瞬間,我終於有一種不用愧對往古先聖,後世賢聖的感覺了。原來我面對他們的時候總覺得抬不起頭來,總覺得不好意思,有所虧欠,但現在我盡力了,該講的也都流傳於世,這樣背上的東西又少了不少,輕快通暢許多。昂首挺胸,快步前進,善盡其職,越來越自由的快樂,別人很難理解吧。我自小有無窮的好奇心,總以為知道多了是什麼好事,原來雨師大人總是和我說這個道理,但我嘴上雖然答應著,其實並沒有真的以為意,就像一個海綿一樣不斷探索不斷往身上吸取各種知識。後來他走了,我慢慢明白的東西越來越多,才清楚,這些都是揹負,獨一無二的揹負,如果想要達成我的志氣,我得把孜孜不倦背上來的東西再以最合理的方式卸下來,才是絕學無憂,才可以面對不一樣的一切,才可以真的踏上他們天真的道路。我明明已經走到那個自然的境地門檻,但依然沒有完全耦合完人的事情,大概就是因為我得完成我身為人應該做的事吧。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所以其實講課教學,糾正這些基本視角、方向、概念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日後那些貪心明白啥,不斷往自己身上揣的小朋友們,你們早晚會明白的,如果不想扭曲,必然要以行動來踐行你們所知。我看你們太懶,所以不斷勸退是為了你們不被這些東西壓至扭曲的好。不然你憑什麼知道?一旦論壇不在了,我們不在了,連個託著的地方都沒有,那個時候知道一堆,但沒有一件可以做到身上,只怕會身心分離,七情聯動,百味俱陳,在充滿遺憾和疑惑中離開吧,那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結局,更加不是我們期望的結局。所以本身學習這些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沒法抵賴於後的挑戰,因為沒有什麼比這些更加精萃,所以也沒有什麼可以消弭它的反動了。這就是精萃變質難以解救的問題。我們想各種辦法帶著、拉著、託著大家,一起上課,一起打卡,鼓勵寫文,組織週年祭,年會,乃至要大家一起勸學,就是儘量幫助大家一邊學一邊消化,治其未病,若還是不以為意,自大懶惰,我們也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那些悶葫蘆說白了都有點自私自利且自大,悶久了必然生蟲,而且越來越不珍惜以前苦求不得的自然真實,他們慢慢就會發現這個道理的。天道至公,反求諸己,問問自己憑什麼就清楚了,而且沒有走到那個地步,就自以為不言即道是幼稚可笑的。很多時候,別人再怎麼苦口婆心的說,也都不怎麼在意,不去用心理解,那就只有該撞的撞,該虧的虧,這樣才能明白的話,其實學習的意義就不大了,所以自大的人其實學不到點子上的,聽什麼都是被自我加工過的。那就很遺憾了。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這個時代想要登山,其實沒有太好的選擇,只能先有,再以一種方式消化而為無,學之為己,用之為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也,太上之言,放之四海而皆準。這也算是百鍊中的一種方式吧。至於剛剛開蒙的大家,就好像原料剛從土裡挖出來,得不斷清洗提純,然後開始百鍊的。所以都還有時間,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去行動就可以了。

老讀者們都知道我們沒事就會寫這樣的文章,連說帶哄,刺激打擊,安撫平復,以為勸學。可能有些人不解,為啥一定要說這些,直接講道理說清楚不就好了。那是大家不明白勸學的意思。勸學就是得勉強大家學的意思,得不斷用外力推動,使其不出差錯,能夠繼續深入的意思。有個小朋友問她媽媽為啥這個人總在課上說別人哈。我聽到也是苦笑不已,不聞不問不能為勸啊。但這絕非易事,尤其論壇老同學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自己人,學的也多,所以這個勸的力度是很強的。這是我們的善意,希望他們能夠真的走下去而不墜到別的地方去。在這個時代勸這種學問真的不容易,也挺累的,但如果這個事都做不到,我們追求的那個事比這個難上千百倍,豈不是更沒有希望了?所以不再想什麼累不累,難不難,悶頭走就是了。人生怎麼活著都是活著,不如做點對別人和後世子孫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勸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最起碼我早就樂在其中。以此為業,義所當為,修身進德,登山進道,見天地真實,也不枉來世間走一回。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課上所講,這次順便講了羊字頭的意義。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明白“善”造字時候的意義了。羊作為祭祀中代表純淨的牲,一直在文明裡代表著初生純淨的意義。所以羊字頭在很多字裡就可以先理解成“純”的意思,當然還有別的意義,但現在對大家意義不大。有一天走出人類的門檻,就可以知道了。

對於羊,其實各個文明中都有類似的意義,只不過很多都是被改頭換面了,加註太多神話或者宗教的色彩。不過這反倒證明了先王之學在遠古其實是遍傳於世間的,不過在他們那邊就是被後人扭曲了,篡改了,掩蓋了這些遠古的真實,而我們的文明則把最古老的真實隱藏在最基本的文明基因中。實事求是的講,華夏文明善加傳續的能力遠不是他們可以比擬的,這一切恰恰是因為我們重視教,重視學,重視孝,重視行動的緣故。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善,古寫為譱,眾言其羊也。言是心聲,是人所發之氣,所以就是為眾人所認可的純氣者,善也。不但以自然視角看到了善的純的屬性,也同時涵蓋了社會性的人類群體屬性。所以善其實是自然屬性為基礎的,與社會屬性的交集。也就是說,你如果不純,眾人稱讚也不算善,自然算不上數;而你自然上很純粹,但違背眾人之間的標準也不算善,只能稱純或者別的詞。所以當我們給出“善者,純,生,知。”定義的時候,純是第一位的,生則有自然角度,也有使別人生以致引申出來的社會意義,而知則是前兩者自然屬性耦合出來的一種自然能力,但因為人在人群中,所以知必然包括了知人群社會屬性的部分,而且又得純和生,所以必然會調整演化出適合的“善”。所以三者在一起必然是滿足“善”的自然和社會屬性交集的,或者說以這三者推演,不管你身在何處都會自動衍生出來“善”,並具有符合所處環境的性質,且不會泯滅其蘊含的根本自然屬性。這才是善之三要組合在一起的無窮生機所在,應物而不迷也。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社會屬性都是其自身自然屬性在特定環境裡衍生出來的,所謂性相近,習相遠也。只不過我們之間的環境構成大都是社會屬性的,又太過濃厚,所以掩蓋真正的自然真實。說白了,就是各種說法橫流世間,把真實掩蓋住了。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之間並無衝突,樹根和樹幹能有啥衝突嗎?所以儒道兩家從本質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根。就是選擇面對的主要物件不同。想要學好儒家,或者儒家學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明白其中自然真實的部分,剩下就要看自己的選擇了。那也就是說不離之道下,你的善,必然要既滿足自然要求又要遵循人類人間的法則,這不是愨士之道又是什麼呢?這不是“最完美的理想主義必然從最現實的問題開始出發”又是什麼呢?老同學也許真的可以品出味道來了,先王之道不單單是自然真實,而也是我們用這個自然真實在人類社會中前行的辦法。用所謂漢末興起的哲學套話來講,就是既有體又有用。所以大家不能只盯著自然的那部分,而忽略了離我們最近的人類社會的部分。道德品質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尤其在給別人講的時候,不是簡單的剝去社會道德的屬性,而是由此深挖乃至自然屬性,我們的學問不悖人倫,不與世間的普世道德衝突,恰恰是因為我們明白其中的本末順序,可以完整的解析這些事情。老同學們,學到這個地步,應該再進一步了,不要去對立有些事情,而是深入進去,以精帥粗,消弭其偏患之不足。人的這部分依然是可以從天推出來的,就像天氣和父母精血相合生人,但父母精血依然是天地的造物,而不是獨立於外的。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萬事都是天人合發的,想要真的理解主體和環境之間互動的結果。只有完成盡了人這部分,也就是確定人的極限狀況,那剩餘的部分自然可以看出來變化規律,也就是天的那部分。這樣自然才會顯露真實。這就是簡單的消除變數法,學理工的一聽就明白。以後慢慢會給大家講怎麼盡之全之,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的道路道理都是一個,完整週全,無所不及,只不過拘於大家杯水裡的混亂雜濁,才會以各種方式說明同一件事、同一條道路。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義者,裁斷使其相宜也。什麼和什麼相宜呢?內外,人我,人與環境,古今後世與今人,所有不同個體之間都可以是互相相宜的物件,而一切的選擇和裁斷都有一個基本的組成部分,就是誰的選擇和裁斷?答案是“我”,但“我”其實是個很複雜的組成部分,但都是從一個純粹初始的基本認知開始的。

以羊為純,義也,純我而已,純我就是生命之初,最開始成形時候的“我”,用我們的杯水模型來說,就是杯水成性之後,性氣對杯子感知後的第一條資訊,也就是在物形上區別內外,我與非我的最基本性的底層心的部分、以後所有的義之裁斷都是從此開始的。主體性的建立和主體間性之間的一切都與此有關。而這恰恰說明了,義的改變其實是隨著杯水主體的改變會發生變化的,所謂“天之歷數在汝躬”也。修身進德改變自我,才有會這種說法的出現,而事實上太古之聖都是這麼做的。反之,不斷任由杯水變渾濁,那麼你的選擇也會不斷變化,最後不過就是自私自利的,沒有人我相宜的義出現了,就成了人間無義之輩。而只有杯水中一直不斷的形成和自然真實不離的有序結構和成分才會以己為真,這本身就是立志於真實,既是養真,又是立德,也就是窮理盡性乃至於命的道路,也就是誠心守仁則必然行義的另外的詮釋。至此,你才能說心如何,因為你的心承載的都是真實有序的自然精微,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神叨叨的時候才能真的靠譜。而這個心所承載的完全取決於你和環境是怎麼互動的,也就是你是不是行動以禮。沒有這個前置的行動、環境等要素,任何單說心上云云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古人質樸真誠,行動積累自然得其真心,那麼演化出以心為論的道家流派也是有的,但這些都不是現代人可以企及的,也不是沒有根基或者在錯誤根基上、以心為本、強作文章的旁門左道可以相提並論的。參與問志先秦徵文的同學們大概知道我在說什麼吧。嘿嘿,有幾本道家典籍其實就是這個問題。但你們仔細看,他們古樸而不會把這些東西化作外道那種理論思辨很強的體系性的東西。因為真實不需要強作成體系,內在的聯絡會在深入的時候自然出現。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當我把義最初自然意義上缺失的一部分拼上後,仁義禮智的內在自然序列就非常清晰了,結合以前所寫所講,足夠清晰,也就不再串一遍了。很多事情,老同學們只要結合善用以前所講的內容也就自然明白了。至於新同學,以後可能沒法體驗那種飆車的新奇感和衝擊感了,我們慢慢會把很多知識整理成順序的狀態。老同學要儘量保護他們,不要劇透,只有那種衝擊感才會加強印象。給人講課,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劇透就是害人,皮實了的人其實就很難記憶深刻了,所以我們一直都是有序,準備好再進行教學活動的。大家開展博山學社的活動時,還是要正式一些,還是要準備好,自己意足,自信,氣足,才能傳遞到別人的身體內部。

對於新朋友來說,我們其實講的並不容易理解,如果想學明白這些知識,還是得從三大課開始,沒有基礎,鴨子聽雷不是最可怕的,關鍵是很多精微之處把握不到家,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自己以為是對的但其實很多不精確會造成太多的誤區。人家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也可以再加上一句:基礎不純,歧路無窮。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趕上這種大拐彎的時代,又正值年中,可謂年內曲線的切向速度最大的幾個時刻之一,受力不小,自然也慢不下來,我們與天同進,必然如此,以前帶著學生悠閒登山的日子需要等等才會再來了,這種切換對他們也是個考驗。那就藉此機會練習一下吧。學生們一開始都有點忙不過來的感覺,但沒多久也就適應了新的節奏。

這滿打滿算也就一個月的時間,不過其中好像已經有了以前大半年的進展一樣。週年祭,年會,夏令營是論壇的主體工作,我除了處理這些事外,就是講課,但最近除了固有的週日孟荀大課還有題庫和孟荀註疏以及論語課,還加了給論壇的博二代開的蒙學課。基本上天天都有課,就算不是我來講,大部分時間我也要看著學生們給小朋友講,看看他們的反應,拾遺補缺下課上之不足。到了週末一天三次課是經常的。所以確實變得忙了很多。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這其中尤其對於蒙學課,我特別在意。因為我在教自己學生,或者論壇同學的時候,發現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想是來自於開蒙的部分。或者說因為他們沒有開蒙過。有些事可能得從小在教育的過程中非常在意才是最好的辦法,後面糾正就很難了。

我們學生們幾乎人人都有這個問題,其中最厲害的幾位問題之嚴重絕對不下於任何論壇的同學。這個問題就是認知和外界錯位。上文的那個從非洲回來的同學,我身邊幾位最親近的同學都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不“是”無時的問題。是就是把你心裡任物的東西和外界的東西真實的對應的過程或者結果。時則是無所不是。也就是所有的東西都和自然真實貼合的絲絲入扣,沒有哪裡是不是的時候就是時。而這個時不是人類可以完全掌握和預測的。但大部分人應該是有區域性知時的能力,只不過這個能力被外物過度應用退化到了一定程度,對外界的感格也烙印上了太多人為的錯置的資訊,其中包括主動產生的和被動吸收的,但更多的是兩種交雜糾結出來的。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我們來說最基本的幾種原因,大部分情況是幾種原因交織形成:

1。 自我封閉,割裂環境。

這個問題很多喜歡佛道的,性子孤僻的同學都有,就比如上文的那個非洲回來的同學,就是典型。自我洗腦,人為的在杯子壁上塗抹泥巴,扭曲汙染造成的隔離。他們東湖博山學社第一次活動,有幾位展示出來的問題就是這個。以自我為中心,並不能很好的和外面環境高效有序的交流。後來他們自己也寫過從小就把自我和外界隔離開。那麼必然不誠。必然會有社交上的問題。而這種原因往往來自於小時膽子小,沒有在有些自我形成的過程中接受到良好的訓練,導致的自我封閉。這種現象相當普遍,各種人等幾乎都有點,就是現象略有不同,但這類同學很多不是特別沉默,就是表面和別人能說得來,但內心很孤獨,這種或明或暗的孤獨導致的各種封閉方式不盡相同,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杯水沒法和環境直接交流。不是腦補就是接收不到的所謂木訥。這絕對不是啥好事,這樣的同學不管咋樣都沒建立起和自然真實的聯絡,沒法見天地之純。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2。 虛誕不實,不能折枝。

這類同學,習慣性誇大其詞,他嘴裡說出來的東西從來都要擠出很多水分甚至調整方向才可以。關鍵這不是他故意的,而是他真的這麼認為的。或者準確的講,他根本不在意你問的這部分東西,但為了面子,為了得到一個正面的情緒上的肯定,他習慣性夸誕。那麼從小養成的話,就會慢慢積攢很多周圍環境包括人對他這種夸誕反饋回來的亂序的資訊。那麼就會生惑,看似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其實心中任物的能力已經被compromised。中文的話,應該是被幹擾侵染導致能力不全的一種。如果還在行為多行狡詐,基本上就是人品的問題了。不過好在年輕孩子很少有走到這步的,大都是平時不注意細節。言語無狀造成的問題居多,行為上好歹有所不為。大部分同學,知道對錯後,還都是盡力往對的方向做的。就是長期的習慣沒有那麼好改罷了。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3。 自大挑剔,乃至好鬥。

其實挑剔是有選擇能力的一種過度狀態或者是扭曲狀態。所謂扭曲不過就是亂序罷了。也是平時無序行為太多後的一種結果。從小就比較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禮的開蒙,就會容易如此,知道的越多,越事兒媽,越挑剔,但這不是精擇。因為不是以修身為本的,而是必然以思辨為主的,所以這種往往看似聰明,其實大多是槓精。原因無他,就是不知道修身為本,什麼事都要從自身出發,而不是從自身思辨出發。這是兩回事,這種人自我意識都比較重,但身體都比較懶惰,都是自以為聰明的用雞蛋可腦補出對錯是非。關鍵是他們總是自己站在一個特別高的位置,審視別人,挑剔由此而出,但很多時候,他們的這個位置是自己幻想來的,而不是切實努力修身來的。所以這樣的人嚴重的身心不一,依然是不誠。然後,往往和真實不相符後會被打臉,但依然自動忽略這部分真實的反饋,繼續盯著他們自以為的別的缺點看。最後呢?只能空有聰明,卻無智慧,要不是做事不成,就是做事特別累。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事情還沒有出現具體的邊界條件的時候,已經腦補出來好幾種,然後叫自己陷入沒有事實依據的思辨。這個毛病登山要是不改,最後就是陷入那種無窮幻境中,在沾沾自喜中,如泡沫一樣消失。而其實大部分這樣的人走不遠,要是得一時歪風,就會變成喜歡一下子把自己抬到特別高的地方,高屋建瓴,“系統”劃分,其實是腦補釦帽子的江湖大溼。刻意系統化的原因,就是要人為以心術來扭曲真實,從而達到自抬身份的效果,這樣的看似聰明犀利不過就是走捷徑的大愚若智,而且必然是心思不純,缺乏修身的一種結果。這樣的人一旦再有比較激烈的性情,就會是世間一個攪和禍害。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很多小事,小習慣,小毛病 放任積累到最後,自己不知不覺就會變成這樣的情況。論壇上的同學要特別小心。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4。 多疑反覆,惶惶不安。

沒法信任別人,也沒法信任自己,遇事裁斷反反覆覆,來回折騰自己和別人。這種孩子依然是想的多,從小遇事都以自身利益衡量太多次,而且從小沒有學過知止和取捨,長期如此就會變得什麼都想要,極為貪婪。又不會排序,那麼就會左右搖擺,一直折騰自己。因為自身的很多行為失當沒法從環境得到正反饋,又不夠有勇氣面對,所以自我保護就會自動衍生出來多疑的問題,那麼繼續會刺激反覆貪婪無序的問題,就會總是惴惴不安,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會有些焦慮,遇事就是去想最壞的可能,關鍵是想完了並不結束,會反覆在心上擴充套件這部分不安,不斷滋生出子虛烏有的事情,最後難免有點被迫害妄想症,或者真的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全世界人都針對他,最後不能安眠,非要折騰下自己才能睡著,結果腎氣走漏嚴重,心中越來越沒底,恐懼日盛,疑心日盛,最後弄得自己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再找些算命或者神婆,假道士和尚之類的,生活就談不上有啥質量了。完全是被動而毫無主動選擇能力了。那依然是從小沒有正確的底層知識,不以行動修身來踐行,沒有調治情緒的意識,不和外界充分互動,那麼就沒法從外界獲得足夠多的真實來修正自己的認識後,害怕情緒引發一個常見現象。這種人復誠是相當難的。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5。 急躁糊弄,難以認真。

從小性子比較毛糙,遇到事,就會比較著急去做,尤其是別人叫他做的事,而不是他自己想做的事。他難以專心做一個任務,只能憑著愛好做事,最後其實依然會因為被動時候做不好導致主動時候也養成不好的習慣,沒有能力做好。做一個事就把一個做好是基本的能力訓練。如果三心二意,心裡總跟長草一樣,想去看小說,動畫片,或者自己覺得的重要的事情,但被安排的事又不得不做,那麼就開始急躁的應付了事。長此以往,其實習慣遇事就是急躁趕工,那麼很多時候都是糊弄,做得不夠認真的。只有告訴意義才肯踏實下來做事,其實還是為利而已。所以要從小需要培養耐心做事,不單純以興趣為導向的認真做事的能力。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6。 呆滯粘稠,懶惰怠慢。

這個不久之前完整寫過賴和懶的關係,也講過怠慢的由來,就不在這裡展開了。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習慣性情,依然會導致環境和杯水內部難以通暢溝通。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7。 驕縱易怒,善妒傷身。

如果性子比較急,而又比較聰明的孩子,從小不好好開蒙,以行動調治情緒的話。就會耦合出來一種模式,就是別人跟不上自己,自己的需求沒法被滿足的時候,就會很不滿。憋不住就會發脾氣。這樣的人在工作中是非常吃虧的。經常好事變壞事,過猶不及的情況叫自己變得身心俱疲。而如果心眼再小點,這種情況就會變成各種攀比,會經常想:“自己這麼努力,他那麼笨,學習不成,做事也不成,為啥我會掙得比他少”所謂情商太低,自己又愛生氣,又容易嫉妒,最後就成了非常扭曲的看世界的方式。最後只能見人不善,那麼又不會反求諸己,最後變成杯水收集一切不善的情況。負面情緒累積太多,最後別說自然真實了,基本就是自己把自己搞殘。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綜合來看,以上幾種常見的問題,很多同學都是複合型的,好幾個毛病同時存在,基本都是小時候,性情形成時,沒有適當正確的調整造成的。比如小孩最容易的就是害怕,為了害怕會發展出各種奇怪的想法,有些會隨著長大消弭,有些就會變成各種有缺陷,甚至奇怪的心理模式。那麼就有可能變成自我封閉,夸誕,自大挑剔,多疑反覆,經常情緒崩潰等等可能的模式。說到底就是沒有得到良好的性情教育。

原來的教育體系就重視應試,高分但不見得活得很好的小孩其實很多。所以現在國家也開始大力發展各種素質教育。包括勞動實踐教育,自然教育,體育教育,優秀傳統教育等等,慢慢的中考高考都要改變積分乃至考核形式,就是要從上到下扭轉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應試教育依然有很多好的地方。^_^。

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上)

(未完待續)

小編有話說:篇幅所限,今天只能先發《蒙山養真,士無他業》的上半部分了,先生上文指出常見問題是今人情緒氾濫、杯水混亂的集中體現,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看待、調整情緒,如何使失序的杯水正確的聯絡自然真實呢?杯水相對純淨的兒童在開蒙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請關注《蒙山養真,士無他業》下半部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