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神秘的交牛打嘎傳承儀式

由 用第三隻眼觀世界 發表于 舞蹈2021-08-06
簡介然後便開始“交牛”,交牛儀式比較神聖,用搓好的麻繩從牛鼻穿過,主人家家主把牛牽到棺材旁邊,家師做完法事,幫忙的人輕輕把棺木蓋啟開,繩的另一頭交由家師放在死者的手上,家師再念叨一番後,就算把牛交給他了

打噶是什麼意思

在貴州六枝特區西部有一個鄉,叫梭戛鄉,該鄉東北部的高興村居住著世界上人口最少的民族——箐苗(長角苗),延續下來的喪葬交牛打嘎儀式猶為奇特

該村53歲的村民王興洪,是個箐苗語、漢語皆通之人,對箐苗喪葬文化了熟於心。

王興洪說,箐苗老人去世後,子女們都要為他們舉行喪葬儀式,整個儀式被稱為“打嘎”(“打”是指殺牛,“嘎”是指祭奠,兩者合起來,即“殺牛以祭奠”之意)。

王興洪介紹,箐苗非常團結,只要老人去世,12個寨子的人都會全部出動前來祭奠。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在管事的組織下,大家都會上山割茅草、找藤條、砍杉樹、樺槁樹、竹子等建造嘎房。所謂嘎房即靈堂。是箐苗人的葬禮期間停放靈柩的臨時建築。嘎房對於死者來說,是一把可供遮陽避雨的傘,可使死者平安上路。

建嘎房時,用钁頭挖一個坑,這個坑就是埋杉樹的地方,這也是建造嘎房的中心位置。嘎房的頂部呈現傘狀,中間是一根杉木做的柱子,以此為中心向外搭出一個的亭子狀的建築。亭子的大小基本上能遮蓋棺材,並且要略大過棺材的長度,因為舉行儀式的時候棺材面前會有不少人哭喪,大一些可以方便人的出入。頂上以青杉枝葉鋪蓋,並有青藤沿四周的柱子垂下來。這是嘎房的主體建築。然後,在嘎房的周圍,用小木條一圈一圈插在地上,小木條用茅草綁起連成一體,呈現一個籬笆狀,並且每一圈都要留門。因為繞嘎的時候要抬著棺材出入。杉木的最頂部還要用藤條綁上兩隻孔雀,孔雀是老人用茅草編成的,村裡人說兩隻孔雀中一隻雄的一隻雌的,代表雙飛的意思,此外還帶有一些引路的意味。

嘎房建造的大小要根據主人家的財力情況,有些建得簡單,只形成一圈,能遮蓋棺材就行,有些要形成裡中外三圈,看上去豪華大氣,佔地面積多達半畝,規模非常龐大。

按照箐苗長期的習慣,前來祭奠的12個寨子的親戚都會被安排在寨子上的12戶村民家中,一個寨子安排在一戶,每一個寨子都有一個管事,專門與主人家的管事接洽,負責這個寨子來的親戚的生活。

主人家吃完晚飯後,會安排2個幫忙的人背上一壺酒,拿上一根棍子,到接待每個寨子的人家邀請客人前去祭拜去世的老人。

如果不去請他們,他們不會去。到晚上2點鐘左右,主人家會再次派2人分別去請客人,先從與主人家最親的而且年齡最長的一家開始請,客人會相繼前來向死者祭拜。

祭拜時,端起一碗飯,提上一隻雞(雞是煮熟的),到死者棺木前將飯倒在一個簸箕裡,將雞穿成串吊在旁邊。這時鬼司說:“某某老人,你的某個親戚看望你來了,你到陰間去要好好保佑他們無災無難,平平安安,四季發財。”

緊接著客人的婦女們扶棺而哭,一人(此人是客方找來專門吹蘆笙的)拿著長蘆笙在棺木邊,邊吹邊跳,主人家請一人擊鼓配合。第一幫客人祭拜結束後(指牽牛來祭奠的親戚)回到原來的地方,第二幫接著來祭拜,依次進行。

按照箐苗的規矩,天麻麻亮之前就得把老人抬到預先建好的嘎房裡去。

到嘎房時,還不能直接進入嘎房,要抬著棺木圍著嘎房正轉三圈,反轉三圈,才能把棺木停放在嘎房的正中央。停放棺木時,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預先準備好的長條凳子上。棺材擺放好後,主人家要向幫忙的人和在場的老人們一一瞌頭表示感謝。

休息片刻,家師會安排一人在棺材的一頭擺張凳子,把裝有米、雞(蒸熟的)和酒的簸箕放上面。這時家師開始為死者超度亡魂,用兩塊竹片在棺材上敲打,邊敲打邊念(都是箐苗語,外人聽不懂)。

然後便開始“交牛”,交牛儀式比較神聖,用搓好的麻繩從牛鼻穿過,主人家家主把牛牽到棺材旁邊,家師做完法事,幫忙的人輕輕把棺木蓋啟開,繩的另一頭交由家師放在死者的手上,家師再念叨一番後,就算把牛交給他了。如此重複,有幾頭牛就重複幾次這樣的程式,唸叨完畢,家師再做法事,慢慢把棺木合攏。交牛的數量取決於死者女兒的多少,包括侄女,一次打嘎40多頭牛的現象也不少見。

交牛儀式結束後,便開始繞嘎,由家師率領牽牛前來悼祭的親戚,手握各種紙紮祭物,圍繞棺木從右向左或從左向右移動,每家牽牛來的親戚繞完三圈後,就讓其他牽牛的親戚繞,直至牽牛來的親戚繞完。繞嘎,一說是為死者驅妖逐邪,嚇跑野獸,護屍無損;一說是因為死者生前曾勤奮耕種,飼牧養獸,勞作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必須護衛著他(她)們去尋覓“腳跡窩”,讓他(她)們把腳印乾淨地收了去,免得再“回”人世來,找活人的麻煩。

繞嘎結束,婦女們扶棺而哭,男人們便開始殺牛,然後把牛分成若干塊,分配到寨上接待客人的各家中招待客人。(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