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由 維達說 發表于 舞蹈2021-08-20
簡介羅馬教皇與東正教牧首近千年首晤所以綜上可知,東正教和新教均是從基督教(天主教)分裂出來的,與天主教還是存在很大聯絡,如各教派都共同信奉的教“三位一體論”、“原罪論”、“因信稱義”、“罪得赦免”、《聖經》為神所啟示等教義,只是在教義細節和解釋

靈恩派是異端嗎

自從前面兩期談了世界宗教分佈和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淵源差別之後,便有兩位維友私信談到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區別問題,希望講講國內的基督宗教派的情況。筆者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和一些接觸,對上面問題做個相對扼要的解答。簡單說基督宗教派別之間的差別,根本上還是屬靈問題的差別。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高38米,重量超過一千噸,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莊重、威嚴。

基督宗教的定義

由於歷史原因,“基督教”一詞在中國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但在華人圈中,長期以來都習慣把新教稱為基督教,大陸的新教教會也從不稱自己為新教,而只稱基督教或耶穌教,而將羅馬公教稱為天主教,正教稱為東正教。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基督耶穌受死前的《最後的晚餐》。

基督宗教各派都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都以《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為經典,其中《新約》各章節都相同,而《舊約》有所不同,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內容比新教要多幾章。實際上,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這三大教派有著共同的起源,基督耶穌受死、復活、昇天以後,五旬節聖靈澆灌下來,第一個教會就在使徒們的帶領下成立了,就是初代教會,初代教會以猶太人為主,但後來就消亡了,歷史不過60年。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廣義的基督教包括了羅馬公教、正教、新教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基督教的教派傳承

隨後基督教傳教大任就落到了使徒保羅和彼得肩上,但此時由於耶穌的故去,基督教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並擺脫了猶太律法和猶太血統的束縛,將傳教物件由最初的“猶太人”轉為“非猶太人”。而且保羅用文字將基督教教義編纂成聖經《新約》,與彼得一起帶領“基督使徒團”向羅馬帝國傳教。此後教會成分發生了改變,主體是羅馬帝國的外邦人,也就是天主教的前身。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聖徒保羅用文字將基督教教義編纂成聖經《新約》,與彼得一起帶領“基督使徒團”向羅馬帝國傳教。

天主教分為三個階段:初代天主教、早期羅馬天主教、後期羅馬天主教。初代天主教時間為公元98年到312年,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教父時代,天主教整體處於弱勢,在羅馬帝國傳播基督信仰時,一開始就受到各種殘酷迫害,許多基督徒殉道,這時候的天主教在脅迫中虔誠而剛強。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從公元312年—476年,是早期羅馬天主教時期。這個時候的標誌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給予天主教“國教”的地位,甚至讓教會掌握司法大權,天主教開始與世俗權力合流,開始腐化教”的地位,甚至讓教會掌握司法大權,天主教開始與世俗權力合流,開始墮落。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臨終前受禮成為基督徒,他的皈依成為基督教的一個歷史分水嶺。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臨終前受禮成為基督徒,他的皈依成為基督教的一個歷史分水嶺,基督教取代羅馬舊教成為主流羅馬帝國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歷史進入宗教黑暗統治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此後近千年時間裡,天主教實際掌握了歐洲的統治權,諸國國王需要教皇任命才算合法,這個時期的天主教更加墮落。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東西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統教會)以及羅馬公教(羅馬普世教會)兩大宗派。

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東西教會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統教會)以及羅馬公教(羅馬普世教會)兩大宗派。至於分裂的原因此處不再過多解讀,畢竟不是本文的重點。當前東正教分佈在東歐和俄羅斯,天主教則分佈在西歐,隨著西歐的崛起,天主教對世界的影響更大。東正教沒有天主教那樣的最高精神領袖教皇,但存在以14名自主教會的普世牧首為東正教會名義上地位最高的神職人員,代表東正教的精神領袖。其它方面和天主教大同小異。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16世紀的第二次基督教會大分裂,新教從天主教中分裂出了諸如信義宗、聖公宗、歸正宗等教派。

至於新教,則誕生於16世紀的第二次新舊教會大分裂(也稱宗教改革),起因是為了對抗天主教的腐敗,以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派臺徹爾去德國兜售贖罪券為導火索,以當年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門前張貼反對銷售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為發端,宗教改革運動正式爆發,除了路德還有約翰·加爾文、約翰·衛斯理,他們倡導因信稱義和高舉聖經,從天主教中分裂出了諸如信義宗(路德教派)、聖公宗(英國國教派)、歸正宗(加爾文教派)、長老宗、浸禮宗、公理宗以及衛斯理宗等教派。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基督宗教諸多分支是兩次基督教大分裂之後的產物。

這些新教教派隨後成為歐洲之外的英國、美國等國家的主流教派,當前中國教會也主要以新教為主。當然除了這較大派別之外,新教還分化為眾多小教派和教會團體,但整體影響較小,直到19世紀下半葉,跨越傳統教派的福音派教會異軍突起,影響力不斷擴大。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羅馬教皇與東正教牧首近千年首晤

所以綜上可知,東正教和新教均是從基督教(天主教)分裂出來的,與天主教還是存在很大聯絡,如各教派都共同信奉的教“三位一體論”、“原罪論”、“因信稱義”、“罪得赦免”、《聖經》為神所啟示等教義,只是在教義細節和解釋上、真理的實行上強調點各有所側重,此外還有些各自特有的教義。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新教和天主教的《聖經》在舊約卷數上有所不同。新教為39卷,天主教為46卷,天主教多收了《馬加比書》等經卷

以下就是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區別

第一是關於聖經

新教和天主教的《聖經》在舊約卷數上有所不同。新教為39卷,天主教為46卷,天主教多收入的經卷包括《馬加比書》等,但這些經卷被新教視為次經,沒有收入。在聖經地位上,新教認為《聖經》是神默示人寫成的,是無誤的,為信仰最高權威,任何神學著作或教會傳統都不能凌駕其上,信徒都可根據聖靈的帶領解讀《聖經》。天主教不否認《聖經》的權威,但也強調教會傳統,認為教會傳統也有信仰上的權威。天主教認為普通訊徒無法解釋聖經,《聖經》的解釋權在教會領袖手中。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新教認為《聖經》是神默示人寫成的,是無誤的,為信仰最高權威,任何神學著作或教會傳統都不能凌駕其上。

第二是關於教義

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得救不是靠宗教儀式等行為,而是靠信心,行為是來自於信心。而天主教認為除了靠信德(信心)之外,還需遵循神的旨意行善工,行聖事,以及不斷向神父懺悔得到救贖,可以歸結為“因行為稱義”。天主教還有煉獄的觀點,認為煉獄在天堂和地獄之間有個中間地帶,人在這裡煉淨,才能上天堂,新教則完全否認這一點。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第三是關於教會

天主教只有一個教會,其領袖是教皇,有世界性的統一領導機構——羅馬教廷,世界各地區、各國家的教區、教會一般都隸屬“羅馬教廷”領導,教會組織結構嚴密。教廷、各教區的事務由教皇、樞機主教、宗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各級神長負責管理。新教則認為基督徒只要聚集在一起讀經、禱告、敬拜神就是教會,強調“信徒皆祭司”,教會組織一般較靈活,採用多種組織制度,一般設有牧師、執事、長老等。新教沒有統一教會,內部也有很多的派別,主要為福音派和靈恩派,新教的各教會相對獨立。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東正教沒有天主教那樣的最高精神領袖教皇,但存在以14名自主教會的普世牧首為名義上地位最高的神職人員。

第四是關於神職人員

如前所述,天主教有一個神職人員體系,這些神職人員地位很高,天主教認為神職人員是神在人面前的代表,有赦罪的權柄、有解釋聖經的權威,普通訊徒要向神父懺悔。教皇的地位更是高到不可思議的地位,他是普世教會元首,基督的代理人,掌管“天堂之門”的鑰匙,傳統上,還有個“教皇無誤論”,認為教皇不會犯錯,這樣,教皇的地位已經接近於神;而在新教這裡,強調每個信徒都是由聖靈引導,單獨面對神的,神職人員,主要是牧師、執事、教師,與普通訊徒差別並不很大,他們更多是信徒信仰上的幫助者。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新教認為,信徒只要信靠耶穌基督,專一仰望祂就能與神溝通,不需要透過任何天使或聖徒。

第五是關於中保

新教認為,信徒只要信靠耶穌基督,專一仰望祂就能與神溝通,不需要透過任何天使或聖徒。而天主教則認為,除了基督作為中保外,還需要加上天使以及眾聖徒的代禱,他們尤其重視聖母馬利亞,說:若不借著馬利亞,沒有人可以接近基督。基督的死和血所帶來的所有恩賜,全由馬利亞分發賜予,實際上把馬利亞放在一個只有基督才能擔任的中保者的位置上,當成神來拜。天主教還拜其他的聖徒,認為他們也是中保。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天主教有洗禮、塗聖油、聖體(彌撒,或者聖餐)、婚禮、告解(懺悔)、聖秩(也稱神品)、葬禮等七大聖禮。

第六是關於聖禮

天主教有洗禮、塗聖油、聖體(彌撒,或者聖餐)、婚禮、告解(懺悔)、聖秩(也稱神品)、終傅(葬禮)等七大聖禮。而新教僅保留了聖餐和洗禮兩件聖禮,而且對於聖餐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天主教的聖餐認為主的救贖在十字架上沒有一次完成,還要透過領聖餐來完成,實際上等同與獻祭。而新教認為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一次完成了救恩,聖餐只是在對救贖的紀念。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宗國的中心,1870年教宗國領土併入義大利後,教宗退居梵蒂岡;1929年成為獨立國家。

於是,透過上述六點天主教與新教的主要區別我們會發現,二者在儀式、教堂、節日、政治參與、靈脩(天主教有修道院)等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別,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不同,細說那就話長了。至於在政治參與上,新教主張“政教分離”,而天主教則長期主張政教合一,如今雖然表面上不在於政治掛鉤,但暗中對政治的參與度還依舊存在。特別是以教皇為首的羅馬教廷,其所在地梵蒂岡,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國家,是羅馬城裡的天國王朝。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新教去除了天主教中人為的傳統和解釋,去除了天主教的繁瑣儀式,恢復了聖經中基本真理/教義。

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適應

對照聖經,我們會發現新教在歷史上更有進步意義,去除了天主教中人為的傳統和解釋,去除了天主教的繁瑣儀式,恢復了聖經中基本真理/教義、敬拜方式和教會的組織方式等,也恢復了信仰的活力,因此,在宗教改革以後,歐美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都隨宗教改革引起。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歐洲的中世紀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終於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是天主教掌權的時代。

而天主教,早期為基督教的傳播,儲存福音的種子上做出了一些貢獻,但由於推行錯誤的教義的信仰實踐,並逐漸與世俗政權合流,墮落成為人的宗教。在黑暗的中世紀,由天主教導致的宗教法庭、宗教戰爭、政治迫害不知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教會內部也是爭權奪利,在這期間,出現了一批墮落至極的教皇,是對“教皇無誤論”極大諷刺。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玻利維亞總統送來來訪的天主教教皇的禮物:一個由鐮刀錘子組成的十字架,驚呆了教皇。

當然,天主教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天主教比較強調行善,比較強調好行為,比較強調教會的合一,尊重教會的傳統,最基本的,耶穌是救主,是神的兒子等福音資訊還在,因此教會中仍然保留著一批虔誠的信徒。當前的現狀是,天主教的上層由於與世俗政權合流,過著奢華的生活,在中下層還保留著一批真信徒。

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的歷史淵源與信仰差別

新教也並非完美,其宗教改革其實並不完全,雖然高舉聖經,但聖經的話也並未完全遵守。

新教也並非完美,其宗教改革其實並不完全,雖然高舉聖經,但聖經的話也並未完全遵守,以教會的職分為例,新教改革設立了牧師、教師和執事,但使徒和先知,這兩個職分並未恢復,還有就是政教分離,新教開始的時候還比較強調這個原則,到後來也對政治參與比較多了。再加上教會的宗派眾多,不如天主教合一,目前主要分為福音派和靈恩派,一個強調聖經,一個強調聖靈,給教會造成了許多紛爭分裂,也導致了許多異端和極端的誕生,如“邪教”眾多的韓國。

上期回顧:

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歷史淵源,發生在親戚間的“三國殺

備註: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路,如有版權私聯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