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端午讀屈原詩3首:屈原雖國亡身殞,卻有千年離騷、龍舟粽子在人間

由 何不秉燭遊矣 發表于 舞蹈2021-08-28
簡介傳說,因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而亡,後人為了紀念他,便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屈原是什麼代的詩

從文化角度而言,端午節在人們心中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

屈原

。“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他的名和字,大概也象徵了這個偉大的“香草美人”的一生。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和端午》

端午節習俗之一的龍舟競渡,本質上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儘管對於這個說法人們有不同的意見,但更多人還是堅持了紀念屈原的傳說。這是我們對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最好的紀念和尊重。

張耒這首詩,開篇就是一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深刻而悲切。雖然龍舟競渡是為了表達後世人們對於屈原的懷念,可畢竟時間一去不復返,就如屈原已死去千年一樣,那些冤屈又有誰能給他洗刷?

端午讀屈原詩3首:屈原雖國亡身殞,卻有千年離騷、龍舟粽子在人間

而在國破身亡之後,能給屈原帶來一絲慰藉的,大概也只有他的以身殉國和那篇《離騷》了。

人生短短百年,有人如塵埃,有人似星火,一路燎原,照亮人間。

可見,雖“人死如燈滅”,但他那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和千古《離騷》絕唱,卻永不褪色。

事實上,端午節又名

龍舟節、端陽節、重午節

,最早源自於古人對於天象的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文化內涵深厚,民俗內容豐富。

傳說,因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而亡,後人為了紀念他,便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而端午和屈原,也因此被“捆”在了一起,成為眾多文人創作的話題之一。

端午讀屈原詩3首:屈原雖國亡身殞,卻有千年離騷、龍舟粽子在人間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午》

端午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一個節日的?人們已經說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人們知道端午這個節日後,也自然而然知道了屈原的故事。

千年時間過去,汨羅江水依然不停歇,只是不知道昔日屈原的英魂,還在否?

比起單純的讚美屈原的偉大,詩人文秀提出了一個更加深刻,也更加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後人如此讚頌屈原,就能為他洗刷冤屈嗎?這樣的悲劇,豈是短短數語就能洗清的!

那是楚國的悲劇,也是屈原的悲劇!

端午讀屈原詩3首:屈原雖國亡身殞,卻有千年離騷、龍舟粽子在人間

好像每到端午佳節,老天都會下些雨來烘托氣氛。詩人貝瓊的心情,也是如此。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貝瓊《乙酉端午》

端午節因為屈原,本就會帶上一些悲涼的氣息,再加上此時“風雨大作”,使得祭奠屈原的人就更少了。

作為一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生前就不被重用,屢屢遭受貶謫,一腔報國熱情更是錯付;千年之後的風雨還如此不知輕重,使得汨羅江如此之大,竟找不到一個可以祭奠屈原的地方,這怎能不讓詩人感到悲傷?

更可恨的是那火紅的石榴花,竟也在嘲笑我一般,使我心情不佳。雖然如此,我對屈原的仰慕,也不會減少半分。畢竟就連陶淵明這等縱情山水的隱士,也對屈原仰慕有加,又何況是我呢!

看完全詩再回過頭來看詩人,

大概詩人也有著如同屈原一般懷才不遇的境遇,才會在端午這天發出如此感慨!

端午讀屈原詩3首:屈原雖國亡身殞,卻有千年離騷、龍舟粽子在人間

公元前278年,秦破楚,楚王遷都陳。同年,屈原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們悲痛異常,紛紛去汨羅江上憑弔屈原。更有漁夫划起船隻,在汨羅江上來回划行,只為能打撈到他的屍體。

打撈無果之後,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啃食他的屍體,百姓們自發把家中的飯糰都扔進江中;而

為了避免飯糰被蛟龍所食,便用楝葉包飯,綵線纏身,從而發展成我們現在所說的粽子。

漸漸地,人們也就把端午節當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同時也賦予了其

祈福辟邪

的功能,對於現世人們,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端午讀屈原詩3首:屈原雖國亡身殞,卻有千年離騷、龍舟粽子在人間

作為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頭,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後世文人對於他的緬懷和歌頌,從未停止。尤其端午佳節,更是“屈原愛好者”靈感迸發的特殊時期。

所以,

,一起讀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