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舞蹈2022-12-20
簡介首席演員劉鵬翔:發自內心享受《黃河》的舞臺表演劉鵬翔是《黃河》的首席舞蹈演員,他的“角色”、舞蹈表演,在整部作品中佔據重要的分量

一點甜舞蹈是什麼民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攝影 王鑫

大型舞蹈史詩《黃河》創立了表演藝術新體裁,是中國首部“舞蹈史詩”作品,在形式上是對上古樂舞史詩的現代再現,劇中融合了音樂、雕塑、油畫、中國畫及行為藝術等多重元素,與舞蹈渾然一體。12月10日、11日,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執導作品、山西省歌舞劇院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詩《黃河》將亮相濟南山東省會大劇院歌劇廳。

演出《黃河》的30多場過程中,演員們對這部作品已經有了深刻的認知。《黃河》不僅讓他們得到成長、舞臺經驗的積累,他們也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舞蹈視覺效果。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黃河》主要演員,邀請他們暢談演出《黃河》的諸多感想、感悟,以便帶領讀者、觀眾更加深入地瞭解這部作品。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首席演員劉鵬翔:發自內心享受《黃河》的舞臺表演

劉鵬翔是《黃河》的首席舞蹈演員,他的“角色”、舞蹈表演,在整部作品中佔據重要的分量。比如在《九曲黃河萬里沙》篇章,劉鵬翔飾演的角色類似於一條船的“船靈”,他用舞蹈來呈現“一個漂泊在河上近萬年的老船”的內心世界。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觀眾跟著“船靈”一起尋根溯源,撫往追昔,感受“黃河”那遙遠親切的“金色童年”,感受黃河如何喚醒了人類的原始激情、生命和種族的繁衍等場景。這一篇章中,劉鵬翔和其他演員,透過在泥巴中翻滾、用滿力量感的跳躍舞蹈等精彩的表演,把觀眾帶入了遙遠的歷史源頭。

劉鵬翔稱,《黃河》打破傳統,用國際的視角來講黃河的故事,作品中有很多很新鮮的舞蹈呈現,很多都是舞蹈演員沒有遇到過的表現形式,也是觀眾沒有見過的。“但是整部劇的舞蹈語言、舞蹈風格都是觀眾能感受得到的,能看得懂的。很多激昂的舞蹈呈現,比如在空中舞蹈的《黃河頌》篇章、紅綢舞篇章等,能吸引各年齡的觀眾。這部作品所呈現的中國人的那種精神,更是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總的來說,《黃河》就像一個電影大片一樣,值得一刷、二刷,甚至三刷。”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劉鵬翔說,因為對舞蹈藝術的要求標準高,《黃河》的舞蹈跳起來確實比較吃力,但能演出《黃河》,對每個演員來說機會難得。“在舞蹈表演上,已從最開始的比較吃力,變成了現在在臺上跳得很舒服、很開心。”劉鵬翔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於有藝術追求的舞蹈演員來說,如果自己的能力只侷限於跳晚會,是一件比較悲哀的事情,即便是再努力、再賣力,總會感覺很失落,但是參演了《黃河》後,自己開始發自內心地開心、高興,發自內心地去享受舞臺。

主要演員周甜:《黃河》是一點點往觀眾心裡走的

《黃河》主要演員、舞蹈隊副隊長周甜,在《黃河》中主要演出《上河》章節。這個章節周甜和舞蹈搭檔用很有感染力的舞蹈,詮釋了生活船上的一對夫妻的古老生活方式。這段舞蹈沒有很多動作,但需要舞蹈演員用恰到好處的表演,帶動起觀眾的情緒,讓觀眾沉浸到舞臺中去。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談及《黃河》這部作品,周甜認為,《黃河》不同於以往劇目,它更國際化一點,它內斂、含蓄、沉寂,是一點一點往觀眾心裡走的。

“劇中所呈現的黃河、黃河人的崛起、反抗,再到保衛黃河的咆哮,直至最後的‘追夢人’呈現中華民族對未來的嚮往和崇高的理想,整部劇的情感、情緒是一層一層鋪墊而成的,我想《黃河》會給觀眾帶來一種視覺的享受。”

談及《黃河》的藝術特色,周甜說,《黃河》基本脫離了山西省歌舞劇院之前作品中那些民族特色的東西,它走了不同的路線。

“《黃河》與之前的《看秧歌》《楊柳青》等舞蹈作品,有著不同層面的表達方式。之前的舞蹈作品表情、肢體比較誇張,觀眾一看就明白舞蹈演員在表演什麼,而《黃河》的表演很樸素,沒有那麼表面化,它是往觀眾心裡走的,更深入內心,有一種沉寂、內斂。這些特質,觀眾在觀看《黃河》時一定能感受深刻。”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黃河》為什麼好看?為什麼讓觀眾覺得過癮?周甜說,這是因為演《黃河》需要演員用心、用力,所有演員演完《黃河》就和扒了一層皮一樣,尤其男演員,演完在後臺躺倒一片,動彈不得,呼吸都困難,很多演員都是超大體力消耗,咬著牙堅持下來的,不容易。

談及《黃河》的導演、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周甜說,張繼鋼導演的作品大氣磅礴,拍排練的過程中非常注重細節但又不繁瑣,而張繼鋼導演本人則很溫和,同時又透露著嚴厲。

主要演員張珂:沒有複雜的、炫技的東西

《黃河》主要演員張珂,在劇中演出了《拽著黃河走》章節。在這一章節中,張珂是領舞,透過與舞蹈搭檔的表演,呈現黃河上縴夫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黃河上的縴夫生活艱辛,每一次下河拉縴都生死未卜,妻子們則在家裡等著他們回來。縴夫的勞累、痛苦,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都需要透過舞蹈呈現出來。”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談及自己的表演,張珂說,《黃河》中的舞蹈是帶有強烈的感情的,是敘事的,在表演中需要注意情感與敘事的轉變,這就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很大的挑戰。“比如,黃河縴夫在拉縴,他的姿態、形體是什麼樣子的,在黃河邊上拉縴應該是什麼樣的感覺,需要演員在表演中不斷地摸索,要求把每個動作做到極致才行。而拉縴的艱辛、回到家鄉的心情,都需要演員去琢磨,去展現人物的情緒的轉換。這裡面有男人陽剛的一面,也有柔軟的一面,都需要演員準確地去把握。”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而在《黃河頌》《黃河憤》章節,張珂也是“空中舞蹈”的演員。在這個舞蹈章節中,演員們在一塊高懸的布上騰空跳舞,達到了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張珂說,他在此之前從來沒想過也沒見過,舞蹈演員可以雙腳離開地面舞蹈,但《黃河》做到了,而且非常震撼。

“演員需要在那塊巨大的布上跑來跑去,做動作,做技巧,還要跳舞,要帶觀眾情緒,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一開始排練這段舞蹈時,張珂和他的同事們,在布上練了很長時間。因為不斷地用力摩擦,雙腳都起皮、開裂。演員們堅持長時間練習,最終完成了這個篇章的高難度舞蹈表演。張珂說,能完成這種高難度的表演,對演員來說那種成就感,也是什麼都不能代替的。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談到表演《黃河》的心得,張珂說,《黃河》有一種凝聚力,可以把整個舞臺上下人凝聚在一起,而且在《黃河》表演、跳舞,作為演員也會懷有一種崇敬和信仰,與平常的演出完全不一樣。“這部劇需要發自內心去跳,要帶情感去跳,要融入角色人物當中,才能完成好自己的舞蹈表演,這對演員是很大的挑戰。不過,我們經過長時間排練,再加上幾十場的表演,我相信我們演員們已經做得非常好。”

談及舞蹈史詩《黃河》的舞蹈藝術特點,張珂說,張繼鋼導演的作品不會是單純的現代的、古典的,《黃河》更國際化,沒有舞蹈門類、特別元素的限制,大家都能看得懂。“《黃河》是更藝術的,更注重精神追求的作品,它走的是精神方向、藝術方向的追求,張繼鋼導演讓這部作品融合了雕塑、美術、音樂等元素,在整體上這就是一部藝術性水平很高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張珂認為,《黃河》樸素、簡單,然後把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它沒有複雜的東西,沒有炫技的東西,這些都太表面了。《黃河》追求的是發自內心的東西。”

主要演員張寧彧:詮釋搖籃裡的“黃河女兒”、溫暖的“黃河母親”

《黃河》主要演員張寧彧,在劇中主要演出《黃河搖籃曲》。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這一章節中,張寧彧飾演的是“媽媽”也是“女兒”的角色,這個角色一開始是搖籃裡的一個小女孩,長大之後又要轉變身份,像“黃河母親”一樣去哺育“黃河兒女”。“這一段‘搖籃曲’風格比較溫馨,母親的懷抱是溫暖的,熟悉又親切的。它的舞蹈特點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古典舞或者是現代舞,更偏向於現當代,舞蹈風格可能傾向於自然、樸實,吸引著觀眾跟著音樂一起走下去。”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張寧彧說,她作為剛畢業的學生,接到這個角色,感覺挑戰很大,而團裡的老師們都幫助她磨合角色,找到表演這個人物的一些靈感,很好地塑造了角色。“一畢業就接觸到《黃河》如此重要的角色,對我來說是非常幸運的。我覺得對我以後的舞蹈道路來說,《黃河》中的角色是伴我啟程的,是我飾演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物,也會對我以後表演有很多幫助。這個角色對我有很大的歷練和提升。”